人工智能全球格局:未来趋势与中国位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人工智能泡沫是否会出现?

与学术界的客观审慎不同,政府机构、社会资本、民众对于人工智能的热情,导致人工智能宣传被夸大,很多初创企业也有蹭人工智能热度的嫌疑。近年来,人工智能泡沫论的声音不绝于耳。李开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到2018年年底,我们除了会看到一些非常成功的人工智能案例,还会看到更多的泡沫破裂,这将耗尽公司资金甚至导致破产,最后可能会导致人工智能的整个环境冷却一段时间”。杨立昆在网络上表达了赞同,并补充评论道:“(人工智能泡沫将破)确实如此。李开复提到的泡沫就是指有些公司许下了过高的承诺,但是今年要不了多久他们的钱就花完了。”

关于人工智能泡沫的争论正在升温,观点的交锋也日趋激烈。乐观者如吴恩达,认为人工智能就是新时代的电力,运输、农业、制造、通信、医疗等领域都将被人工智能所改变,人工智能泡沫的说法也就无从说起。悲观者如《硅谷百年史》的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uffi),则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产品落地、商业化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人工智能绝对是一个泡沫。那么,人工智能泡沫将会如何呈现?人工智能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以史为鉴,先来回顾一下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经历。1994年,World Wide Web的出现,让互联网第一次真正走进了公众的视野,这一充满市场想象空间的新兴产业迅速笼络了大量资金。此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软件应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集中爆发,人们对互联网发展的预期持续升温。但2000年,互联网行业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发展,反倒是遭遇了千年虫的打击。千年虫等问题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只处于初期阶段,很多商业模式还不够成熟,很多问题也没有解决,这直接引发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达到最高点5048.62点,随后开始掉头向下,到2002年10月9日见底于1114.11点,指数跌幅超过77%(见图1-12)。

图1-12 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纳斯达克指数

如今,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相似的困境。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多领域的应用成熟度有限,许多产品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领域的风险投资却如火如荼,跟风现象时有发生。此外,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制约。结合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经历,我们可以总结出目前人工智能泡沫论的主要论点: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改变生活的预期与人工智能的现实能力不匹配。以自动驾驶为例,汽车生产商对全自动驾驶(Level 4)的实现时间盲目乐观。特斯拉和谷歌预测将于2018年实现全自动驾驶,Delphi和MobileEye承诺于2019年推出Level 4自动驾驶系统,Nutonomy公司则计划于2019年在新加坡街头部署数千辆无人驾驶出租车。但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等专家认为,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届时才能出现可以避免事故的自动驾驶系统。

●资本界和媒体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与人工智能现实能力不匹配。部分资本界人士和媒体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较为片面,对人工智能现阶段的能力认识不足。扭曲的信息在网络中被多次传播,逐级放大,最终导致社会整体认知的缺陷。

以人类智能为基准,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或许连婴儿的水平都达不到。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技术,也仅仅是实现真正人工智能的一小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新型人工智能算法、算力和大数据技术或将不断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也仍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与前两次人工智能浪潮相比,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可以解决的问题已大大拓展,我们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应该持有乐观的心态。但同时,资本的疯狂追逐、误导性的宣传也会持续下去,人们对人工智能改变生活的预期与人工智能现实能力的不匹配,必将导致人工智能泡沫的产生。未来一段时间,人工智能的发展或将呈现冰火两重天:有能力的公司加速扩张,没能力的公司迅速溃败。

历史上,很多研究领域都经历过从萌芽期、发展期、泡沫期,到最后回归正常的过程。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互联网的发展重新回到正轨,此后更是催生了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的崛起。一定程度的泡沫,对行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一种利好因素。泡沫的破灭,也只是去掉不合理、空虚的东西,而把合理的、有价值的事物沉淀下来。在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泡沫是一定存在的,但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人工智能的前景。新型算法、先进算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必将引领人工智能更新一轮热潮的发展,泡沫也必将成为人工智能理性发展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