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的我竟成了刘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9章 公孙好战,刘备只爱种田 (求追读,求上票兄弟们)

公孙瓒竟然被封侯了,刘备惊了,自己这老大哥一步升天。

封侯拜将,这可不得了,虽说都亭侯是最低一级的侯爵,但那可是爵位,具有极高的荣誉,封侯可是文臣武将的毕生梦想,在汉武帝时期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纵然是名垂青史,却一生达不到封侯标准,所以才有了“李广难封”的遗憾。

汉朝刘邦建立之时曾言“非刘不王,非功不侯”,而封侯条件也极其严格。斩杀与捕获敌军主帅者,封侯。将领或士兵通过冲锋陷阵,攻破敌阵者封侯。斩杀敌数和本部兵马损耗数要维持在一定比例内才能封侯,这也是李广难封的主要原因。

李广虽然骁勇善射,勇猛无比,但是每次打仗损耗数没有维持在十分之三以内,汉武帝刘彻对卫青,霍去病的封授、益封诏书都是本部兵马损耗在十分之三之内,更不要提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功劳。卫青的漠北之战虽然大破匈奴,但敌我损失相当,大将军不得益侯,军吏卒皆无封侯者。

说起来这个封爵的制度由来已早,先秦时期便有了封爵制度,即“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那时还正处于奴隶主社会,封爵对于普通人是遥不可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后实行军功爵制度,率先打破了贵族对爵位的垄断。商鞅推出“二十等爵”,将爵位划分为二十个等级,士卒通过战场杀敌立功就能摆脱白身获得爵位,极大激发了士卒的积极性。

二十等爵从低到高为:“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二十等爵,每个级别都享受相应待遇,彻侯在汉初也有封地,但汉景帝之后不设封地,仅享食邑待遇。关内侯无封地,享食邑待遇,其他爵位食俸禄。

在汉朝二十爵位之上还设立了王爵,也就是刘邦的亲属,皆有各自封地,也就是郡国并行的制度,但直接导致了七国之乱,影响中央政权,因此一直到汉武帝时期,诸侯国都是个极大的隐患,在汉武帝实行主父偃的推恩令及一招酎金失侯后,完全分化解除了诸侯国的实力,对中央再也构不成危害了,也就是刘备为何能从中山靖王传到现在父亲仅是普通官吏的原因。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彻侯因避讳改为“列侯”,汉武帝后期国家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汉武帝为了筹措军费开始出售关内侯以下的爵位,许多豪门大户因此封爵,爵位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但那些爵位仅仅是享受朝廷俸禄,并不是列侯这等最高级享受食邑的侯爵。

东汉建立后,列侯又被细分为五等:“县侯,乡侯,亭侯,都乡侯,都亭侯”。

列侯最高级别为县侯,县侯即是食一县之食邑,一县万户,也就是人常说的“万户侯”。

其次是乡侯,县的下一级行政单位,食一乡之食邑,西乡侯,武乡侯这些都是乡侯。

再其次是亭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宜城亭侯,汉寿亭侯,宜城和汉寿是两个亭的名字,曾授予刘备和关羽亭侯。

在那之下的都乡侯,有食邑三百户。最低一级的都亭侯,食邑两百户。

这些食邑都是享有相对应的税收权,享受这片土地的财富而没有统治权,能让享有侯爵的人衣食无忧。

公孙瓒这都亭侯就能直接享有两百户的赋税,和自己这太守不一样,太守那可是要听命于朝廷的,赋税都是朝廷定的,让收多少收多少,收上来扩充郡内粮仓上交朝廷国库。赋税也不能自己说了算,仅有支配权而不具备所有权。公孙瓒的两百户是直接所有权,税赋直接交给公孙瓒就行,朝廷不管不问。厉害了我的哥。

不过这不是刘备的目标,什么食邑不食邑的,自从诸侯割据之后,中央直接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权,哪还有听朝廷的,赋税不都是州牧说了算,哪有上交朝廷的。说白了自己现在这个北海太守得听朝廷的,听州刺史的,一旦天下大乱,废刺史立州牧,那自己要是成为州牧,就像那刘焉一样,直接割据益州,斩断一切同朝廷的联系,一州之地还不是自己说了算,自己要收多少赋税就是多少,也不用上交朝廷。

不过自己不能那样做,自己还是得有好的名声才行,自己现在也不是皇叔,有这名号也没见有多大用处。主要在一个名正言顺,在这汉末乱世还是有一定用处的,要不然各诸侯都受制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义上汉帝的统治地位还在,要是不听从那就是乱臣贼子,是要受天下诸侯讨伐的。

无妨,天下大势还是很稳定的,自己在北海就挺悠闲,天下还有好几年的太平呢。现青州刺史名叫赵琰字雅珪,是刘备的顶头上司,郡守受刺史节制,刺史掌一州监察,行政,军事权力,不过刺史并没有太过干预自己的治理,想黄巾之乱时青州蒙遭贼祸,一州十三郡皆起兵平叛,刺史在治所坐镇,四处战火无法干预郡内军事,政令难达,诸郡各自为战。

最终能平定叛乱的主要原因还是青州黄巾军连像样的统领都没有,各县凭借招募来的乡勇加上驻军将青州各郡的反叛平定。刺史赵琰也是看到了在州郡混比较危险,好几个州郡长官都让黄巾军给砍了,赵琰没心思在青州呆着了,青州不安全,只想回朝廷,还是京师安全,管他什么幽州动乱还是西凉动乱,都影响不到京师,打到京师还得了,堂堂五军校士御林军都在,满披甲重甲胄全副武装的精良将士,不会被这群贼寇击垮。

赵琰在朝廷里花钱走动,试图离开青州,也没时间管刘备,知道北海有这么个人物,自己这刺史也没空去刺他了,随他吧,反正平定黄巾的肯定不是什么善茬。

春耕,曲辕犁已经推及到各县内,刘备让各县的县令县长命工坊打造,投入耕地中使用,刘备张贴告示劝农,正好趁今年赋税大减,让百姓囤积粮食,对于善耕勤耕的百姓,刘备制定了奖励的政策,说白了就是奖励农耕,商鞅变法是奖励耕战,自己就来奖励耕织,正好上书减了一年的赋税,百姓可以充实家里的粮库,余粮也能充实郡内仓廪,这可是自己的老底。

不光是农民,为了防止豪强大族侵占开垦土地,刘备严格把控,对于这些豪族,刘备也不能彻底的清理,毕竟盘踞县内已久,约束豪强不得侵占百姓开垦的土地,阐明法度后,嘱咐王脩看好其余豪强大族,但有祸乱百姓者严惩不怠。

刘备同时让自己下面的几大家族若有需要零工的活计,便向百姓开放,让百姓在农闲的时间也能够挣钱,像制盐,打渔晒鱼那都需要劳动力,这些百姓都是极佳的,是双赢的方式,既能加快自己工坊的生产进度,节约了人力,还促进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

对于百姓的家庭作坊生产的小商品,刘备也是根据情况让家族进行收购,如有手艺好的百工,直接招揽到家族里,待遇可比手工业者自己经营好了不知道多少。

百姓都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一大家子都去开垦土地,多劳多得,一次把一年的粮攒够,农闲的时候去做工,看到了以后的好日子。

一郡十三县,县县忙耕种,刘备亲下各县走动,一个县一个县的走,不光是百姓的村庄耕种情况,还有流民营的耕种情况,军屯的耕作情况,以及黄巾降军的家人营地的耕种情况,各县分别设立典农吏,同时任国渊为典农从事,专职负责春耕屯田之事,手底下人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各乡亭都去跑,保证政令下到乡亭,从最基础的乡亭保障屯田到位。

刘备,田丰,国渊三人针对春耕屯田一事四处奔波,从未有一刻空闲,没办法,黄巾之乱后必须要恢复生产,为防止豪强侵占开垦的土地,他们必须要亲自巡视,防止哪个不开眼的来触霉头。

公孙瓒进驻右北平后接下来右北平的政务,右北平同样是待建中,公孙瓒闲不住,是个战争狂人,就喜欢打仗,迅速在郡中募集兵力,准备进攻张纯军,扩大自己的战果,公孙瓒看到了机遇,虽然自己进驻属国,但实际上这右北平在自己手里,那么不还是自己说了算的。

公孙瓒的十分满意,甚至建功立业的心达到了顶点,自己可以继续与张纯作战,直至剿灭张纯,这样半个幽州都能被自己掌握在手里,甚至可以做个幽州刺史。

公孙瓒出身不好,渴望能获得权力成为一方大员,这样能给自己母亲交代,带着自己母亲享受荣华富贵,同时能够治一下当初看不起自己的人,甚至让他那看中出身的父亲也只能对自己低头。若是无叛乱自己顶多能够成为一郡之吏,倚仗岳父也不一定能做到太守,而现在因为驱逐张纯,竟然一步封爵,进驻属国即是太守之位。

但情况不一样了,这一步跨越不仅给了公孙瓒的希望,还打开了公孙瓒的胃口。战事未定,自己还有建功的机会,凭着郡内将士及都督的这三千精骑,又有乌桓将士,公孙瓒相信击溃叛军毫无困难,不过一群乌丸胡骑而已,自己在辽东就能十人破百骑,现在手里数万人,破张纯岂不是轻轻松松。公孙瓒厉兵秣马,等待机会攻打张纯。

刘备在北海根本不知道幽州打的这么热闹,也不知道公孙瓒正一步步向诸侯发展,公孙瓒已经走上了诸侯之路,刘备还在一心忙着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