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心理治疗技术与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为什么是短程心理治疗?

本节的第一位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短程心理治疗产生兴趣,当时他先后在一所大学和一所医学院承担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资源的短缺、学生的忙碌,限制了持续治疗的可能性,而学生需要尽快恢复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所有这些因素都意味着,治疗效率变得与效果同样重要和有意义。为了提供没有等待的心理服务,咨询人员需要为特定的人和事确定最具时效性的干预策略,以保留资源给那些需要更全面和更细致关照的人。

由于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资源有限,学校面临着被迫分流和高效治疗的挑战,这也同样存在于普罗大众之中。保险公司、诊所以及治疗方案都非常缺乏为所有患者(来访者)进行“无时限治疗(time-unlimited therapy)”的资源,许多患者在处理工作和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也不可能投入无限时间到自我改变中去。有关心理治疗的研究也许能够映射出这些因素:研究表明,患者和治疗师倾向于“60分的治疗”,其持续时间取决于个体改变的快慢(Lambert,2013)。换句话说,治疗时长倾向于根据实际需要,有时相对短暂,有时持续进行。这意味着训练有素的临床医生需浸泡于一系列的治疗方法,其中也包括短程心理治疗。

那么治疗持续多长时间呢?大量的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深刻参考:在一项样本量为6 000余名患者的研究中,以症状显著变化为测量标准,一半的被试在7次治疗后有所改善,3/4的被试为14次(Lambert et al.,2001);另一项针对4 000余名患者的研究发现,治疗时间的中位数是5次,范围在3~29次(Baldwin et al.,2009);在1份综述中,Castonguay和他的同事(2013)报告说,有一半的患者在11~18次治疗时间内发生了临床显著变化。由此看来,大部分心理治疗是短程的,患者和治疗师无疑是依照改变的快慢来决定治疗时间的长短。所以,既往研究证明了短程心理治疗的有效性(Barlow,2014;Dewan and Pies,2001;Gerber et al.,2011;Lambert,2013)。

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短程心理治疗所致改善同步伴随着大脑功能的显著改变(Frewen et al.,2008)。这在抑郁症的人际和认知治疗(Brody et al.,2001;DeRubeis et al.,2008;Karlsson et al.,2010)、焦虑症的认知行为治疗(Baxter et al.,1992;Nakatani et al.,2003;Porto et al.,2009)、焦虑症的心理动力学治疗(Beutel et al.,2010),以及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辩证行为治疗(Schnell and Herpertz,2007)中得到了证实。这表明在医学意义上,短程心理治疗所取得的成效并不亚于药物。

本书表明,各种精神心理健康困扰都可以在短期内实现成功治疗,时效性并不以付出临床疗效为代价。然而,治疗效用的文献也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人群需要更长程的心理干预,才可以达到足够好的改变。短程心理治疗是精神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工具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远不是唯一的工具,医疗专业标准决定了我们不能以牺牲效果为代价来追求治疗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