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处变不惊的德茂公寓,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乱了方寸。上海和南京都顶不住,估计很快就要殃及江东。有钱有势有退路的人,都纷纷逃离。蔡豪生的夫人姜秀珍,带着儿子蔡鲠和其他家眷,回乡下尚蔡村去了。没有退路只能留守在城里的人就议论,说德茂公寓每天晚上都闹鬼,有人听到里面传出怪叫声。蔡夫人是被鬼吓跑的。“东郊墓地”的鬼魂,一直都在跟人抢夺地盘,现在趁着人气不旺,便到德茂公寓里来捣乱,把蔡夫人吓跑了。那为什么二楼的外国商人不走呢?他们解释说,本地的土鬼,只敢欺负本地人,见到洋人的时候胆子就特别小,他们害怕金发碧眼,那些鬼火,夜晚还没有洋人的蓝眼睛亮。所以鬼魂跟洋人互不干涉,相安无事。蔡夫人姜秀珍走后,德茂公寓的那三层房屋,好像一直没有人住。其实里面从来都不缺住户,经常有不明就里的逃难者租住在德茂公寓五楼,他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走马灯似的。有一阵,还被从前线撤退下来的部队征用做军营,蔡豪生的三层楼房成了临时指挥部,门前站岗的,也换成荷枪实弹的军人。直到有一天,新主人金陵董方均一家入住,德茂公寓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富商董方均,金陵名宿,“董米”公司老板,多年来一直居住在南京城。国民政府早就开始西迁,他却一直按兵不动。一是对战争认识不足,以为闹腾一阵就会过去。二是仗着自己曾经留学日本会说日本话,就抱有侥幸心理。更重要的是,董方均害怕折腾,自己家大业大眷属多,动一下就伤筋动骨。所以,董方均心里着急,却一直没有行动。他还在做梦,想象自己遇到日本鬼子怎么应对,怎么跟他们说日语。夫人朱彦娇说家里这么多财产,还有媳妇女儿一大堆,你能保证你的日本话,挡得住坏人恶人的心肠吗?赶紧想办法吧。董方均还在拖延,直到故乡镇江沦陷和屠城的噩耗传来,这才火急火燎地去租船。没想到所有的官船和民船,全部都被政府征用,一些船参与政府西迁运输队,一些船只要凿沉江底,用于阻拦敌寇军舰西进。董方均奔波了一天,都没有租到船,急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夫人朱彦娇和大儿媳秦思玟提议,先疏散到江北秦庄去,那是秦思玟的老家,有房屋,有田地,生活不用愁,没准眼鼻子底下反而安全。董方均说夫人是异想天开!眼鼻子底下就安全了?那么就在城内的家里按兵不动,岂不更在眼鼻子底下?岂不更安全?
正在束手无策之时,却无巧不成书。黄昏时分,老家镇江丹徒董村的几位堂侄,突然上门求救,想请董方均去救他们的大船。一听大船,董方均眼睛一亮,忙问大船在哪里?堂侄董正元说,他们驾驶着一艘三桅“绿眉毛”帆船,想来南京揽些运输活儿,没想到一出来就回不去了,活儿没揽到,自己的船却被政府征用,不是征去跑运输,而是要让他们的船去“为国捐躯”,就是将装满石头的大船凿穿,沉于江底,用来阻拦鬼子的军舰。董正元他们求告无门,急得挠头跺脚,于是想到来求助于族叔董方均。国难当头的非常时期,人际关系和原有的秩序全乱了。董方均自知无能为力,但又于心不甘,故乡人轻易不登门,怎能好让他们失望而归?!董方均沉思了一阵,让几位堂侄隔天来听消息。说这话的时候,董方均的心里也是一点底都没有。白天出门租船碰钉子的经过记忆犹新,京城商界和政界能动用的资源都已经动用过。正在犯愁,他突然想起了在外省从政的老同学蔡豪生。
董方均和蔡豪生,曾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静冈分部留学,同吃同住同学习,在异国他乡相依为命,成了铁杆兄弟。有一阵,尚蔡村的蔡老太爷,说蔡豪生忤逆父亲意愿,实属不孝,就断了蔡豪生的经济来源,蔡豪生就靠董方均的资助生活。回国后,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董方均进入商界,蔡豪生一直在军方和政府任职。当初回国,两个人都想留京城做事,无奈京城人才济济,要谋到合适的位置不容易。校友中有早些年回国的学长,推荐他们去隔壁的C省谋职,说上面把C省列入了重点建设和发展规划,C省正急于招揽人才。身居军政要职的学长们还透露,C省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有很多政府要员在省会南都,购置离宫别馆,可见南都跟京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前途未可限量。也有多嘴多舌的乌鸦嘴,说这很像南唐皇室,对南都的喜爱超过了江宁都城,中主李璟,就是著名诗人后主李煜他爹,干脆赖在南都行宫不肯离开,结果呢?凶多吉少!
任凭他人说好说坏,蔡豪生衣锦还乡的渴望和决心,都矢志不渝,他跟C省党部一拍即合,很快就走马上任去了。蔡豪生本来就是C省人,有留洋经历,加上勤勉和能力超群,从警备司令部的基层开始干,几年之后就被委以重任,再后来就当上了N市的市长。既谋到职位,又衣锦还乡,还求得仕途,可谓一石三鸟,夫复何求!
对董方均而言,C省也好,N市也罢,好歹都跟自己无关。董方均的想法,跟蔡豪生一样,希望不要到离故乡太远的地方谋职,只求留在离故乡镇江几十公里的京城。找不到合适的职位也无妨,索性跟着父亲一起打理家业。董方均的父亲,在镇江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米厂,扬州和常州还设有分厂。背靠着“苏杭锡常”鱼米之乡,面临着长江和运河,西接南京汉口,具备了做大生意的各种条件,但由于缺少现代经营理念,老董家的生意做得也是不温不火。董方均立志要创“董米”品牌,第一步就是在京城繁华地段开设“董记米店”,巨大的招牌竖在老门东芥子园附近的大街边。大门口摆的不是石狮子,而是身穿旗袍的“董米女郎”。董方均还通过广告宣传,将吃“董米”变成了时尚,江浙两省,设了多处加盟店。夫人朱彦娇老家芜湖也有一家分店。除店面零售,大批量走货还要经采购商之手。董方均善于交际,跟政府和军方主管后勤供给的人士混得熟络,生意做得红火。发财后,他又涉足棉花布匹和药材医械,什么物资紧俏就做什么生意,渐渐成了京城商界精英,同时,还兼任金陵商贸促进会会长,身边围着一批青年实业家、青年贸易家,踌躇满志地要振兴民族经济和民族工业。无奈遭遇家国的重大变故,粉碎了他们的梦想。如今商业和经济不再是中心,军人和枪炮成了中心。年轻人纷纷投笔从戎,弃商从军。董方均突然觉得,自己的时代仿佛一去不返,内心感伤不已。这一次租船的遭遇,不过是旧伤添新创而已。
董方均打电话向蔡豪生求救。蔡豪生说,紧急状态下,涉及交通运输工具的事情都很麻烦,但是你的事,再难也要设法去办,尽人力听天命吧。董方均感激涕零。蔡豪生立即给在京城的老二蔡鲛打电话了解情况。在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服役的蔡鲛回父亲话说,眼下车辆船只管理的确很严,宪兵司令部刚从要塞司令部手中接管了船只管理权,并直接对卫戍司令长官负责,车辆船只管理,遵循只进不出原则。宪兵司令部教导一团团副程再冲,是自己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同学,而且还是咱们江东湖滨老乡,父亲不必出面,儿子来办就是了。蔡鲛把一艘将要“为国捐躯”的民船,救活成为政府西迁运输船队中的一员,运输对象就是金陵商贸促进会会长董方均及其家眷。
蔡豪生连夜给老友董方均电话,说事情已经办妥,让董方均即刻准备启程西行,先到江东落脚,可以在自己的德茂公寓暂住,看局势变化伺机而动。第二天上午,蔡豪生的次子蔡鲛,亲自开车到饮高巷南街的董公馆,把船只特别通行证,送到了世伯董方均手上。董方均立即将这张船只释放令,交给堂侄董正元,让他即刻组织人手搬运行李,准备开船,越快越好,因为这张通行证,什么时候失效,谁也不敢保证。董方均又安排长子董大雍、长媳秦思玟、长孙董伟南一家,留守在江北秦庄少夫人秦思玟的老家,顺便照料金陵城里的家产。董方均夫妇,领着长女董大婉、次女董二婉、次子董少雍三个小家庭,还有管家炎九叔和费婶夫妇,老少一二十号人,急匆匆地登上了董家堂侄们驾驶的那艘“绿眉毛”三桅大船,溯江西行,到江东去投奔老同学老朋友蔡豪生。
董家的船扯满风帆逆流西行。带着这么多人一起逃难,并不是谁想做就做得到的,可见董方均不仅家大业大,还有来自军政界的人脉支持。但想到老朋友老同学蔡豪生,一家都是抗战将士,董方均不由得伤怀叹息,自言自语道:国难之时,文不如钱,钱不如权,权不如枪啊!我们一个扛枪的一个从军的都没有啊!长子董大雍跟着董方均经商,沉稳低调但缺少才华。次子董少雍是个文人,跟父亲话不投机半句多。大女婿李泳济和二女婿孙凯常也都是商人。家族生意里有药材医械,有谷米稻粱,有棉花布匹,也都是前线需要的紧俏物资,也可以借此间接为抗战和保家卫国服务。如今被敌寇撵得离家失所,仓皇逃窜,毕竟不是一件痛快事。董方均深感自己势单力薄,觉得自己窝囊,跟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时局不相合,尤其是跟那些为国流血捐躯的壮士相比,更感到自己的渺小。是生不逢时,还是误入歧途?自己当初也是行伍出身。军人在国难当头之时,理应驰骋沙场浴血奋战啊,到头来却成了丧家犬!说着说着,董方均老泪纵横。
夫人朱彦娇劝慰董方均说,老爷不必自责,能保住船上这一二十号老老小小的安全,那也是天大的功劳啊!董方均抬眼望去,在甲板上嬉戏的一群孩子:外孙辈:大女婿李家的耘谷、耘米、耘禾,二女婿孙家的玛丽、云柯、云樟;孙辈:除留守京城的长孙伟南,还有老二家的晴媛、晴帆、伟民。不但儿孙都跟随在自己身边,两个女婿和外孙辈也都跟随在自己身边。这都是祖上积德,让董家有实力的结果,也是自己的女儿贤淑有魅力的结果,董方均心里感到莫大的宽慰。一阵剧烈的咳嗽突然袭来,董方均的颈项和脸都涨得通红,就差没把心脏咳出来,老太太知道哮喘发了,连忙过来抚摸着董方均的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