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堂鸟之乡: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矿工程亲历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2006年,我跟随国企走出国门的大军,参加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矿工程的建设工作。在那赤道附近的原始森林中,作为工程初期冶炼厂现场负责人,我与全体同仁一起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血和泪的沉痛代价,收获了国际工程的经验与教训。回想当年,无可奈何的困境,柳暗花明的惊喜;难以逾越的障碍,无坚不摧的意志;剑拔弩张的对峙,友好祥和的节庆;亲密战友的逝去,巴新朋友的情谊……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历历在目。翻开当年的日记和照片,就像打开了一幕幕画卷,那段时光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

瑞木镍钴矿位于巴萨木克湾。在巴萨木克冶炼厂建设工地的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丰富、最让人感动也最值得回忆的经历。在热带潮湿闷热的夜晚,在简易的工房里,我坚持写日记,把工程的进展、发生的事件、失败与成功、经验与教训一一记录下来。在工作受到挫折、身患疾病的时候,我曾几度搁笔,但欲罢不能,最后还是坚持着继续写下去。我知道,这是中国人走出国门的一段难得的经历,作为一名亲历者,我应该记下这段历史。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正在以各种方式“走出去”,但每条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经过磨难、挫折和失败。特别是国际矿业投资项目,它的特殊性、复杂性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许多历经上百年探索、经验丰富的西方矿业公司,仍会面临各种风险。因此,我们更应该认真吸取教训,及时总结经验,多方学习研究,不断提升能力。唯有如此,中国国际工程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回国之后,我压抑不住写作冲动,根据现场记录的35万多字的日记,整理出这部书稿,并反复修改,添加图片资料,通过上网查询及采访回国的同事,补充后来发生的重要事件,丰富了内容。因为深知自己的写作水平有限,不敢匆匆出版;且本书记述的是真实事件,时间长久,情况复杂,可能记忆不准,或者与事实有异,又担心牵涉到一些单位和个人,恐无意中有所冒犯,因此一直惴惴不安,迟迟未予公开。

如今,在全球经济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宏伟倡议,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合作的新一波浪潮日益高涨。受此鼓舞,我终于下定决心抛弃种种顾虑和纠结,把本书公之于众。希望读者能从瑞木项目的艰难曲折中,看到中国企业投身国际工程初期蹒跚而坚定的步伐,看到中国人走出国门的胸怀与决心,同时吸取经验和教训,得到一些启示。

在写作过程中,我收到了同事、朋友提供的很多文章以及现场照片、录像资料。诚恳希望读者,包括我的同事们,看完本书后给予批评指正,并把你们的意见以及相关照片、文字等发送给我,帮助我进一步修订、完善本书。

衷心感谢中冶集团瑞木镍钴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永学为本书作序;清华大学学长马雨农精心修改了书稿,其他同学和朋友长期鼓励、支持,提出各种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为谨慎起见,书中中方主要人员以姓称呼,当地巴方人员采用化名,如有不妥,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