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女校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2章 访名士

接下来几天,英敛之又带着吕兰清拜访了剩余的几人。

吕兰清与他们交谈甚欢。

其中,吕兰清最喜欢的是卢木斋。

卢木斋已年近五十,他曾是贫户子弟,二十九岁才考取举人,为官十余年,他形成了宽厚仁义的性格,对吕兰清十分和蔼,也乐意为她解惑。

卢木斋去年被提拔为保定关东大学堂的监督,个人对教育也有很多见解。

他告诉吕兰清,办学应当守尚武、尚实、尚公之典,植德育、智育、体育之基。

这与吕兰清不谋而合,她也认为育人当以“德、智、体”全面教育。

卢木斋还十分赞同吕兰清的“母教乃教育之根基”的说法,聊到兴处,竟然还升起了开办启蒙学校的兴趣。

当知道吕兰清一直没学八股文时,卢木斋还称赞不已,同时道:

“科举实乃我国教育不振之根源。千百年来,朝廷皆以科举取士,然而所考核的不外乎制艺、诗赋、小楷之类的无用之学,多少文人志士费力钻研,穷苦老死而不悔,颠沛流离而不悟。”

“举国上下皆以求取功名为荣,就算现在开设不少新式学堂,其中学生亦以人脉扩张、考取功名为目的,无心学习,更无报国之志,以致新学教育与开办初衷背道而驰。”

吕兰清深以卢木斋的见解为然,苦恼道:“若要根除此状,只能废除科举,各行各业分别以专业为题设考,如此才能选出合适的人才。可科举制度已延续千年,废除恐怕不易。”

卢木斋自然知道不易,但还是道:“此事待日后我与总督提及,他善纳雅言,心系国家,也许能有所改变。”

除了卢木斋,吕兰清对其他人也有较为深刻的印象。

梁士诒是目前北洋编书局的总办,据英敛之介绍,他去年参与朝廷新设的经济特科考试,名列前茅,却因为名字中带有梁启超的“梁”,和康有为字“祖诒”中的“诒”,被有心官员称为“梁头康尾”,让慈禧太后以为他是康梁同党,所以没有录用。

“那他怎么能成为北洋书局总办?”吕兰清好奇。

英敛之嗤之以鼻:“朝廷不愿意用,袁世凯当然会把这些人才收入囊中了!”

吕兰清笑道:“听说总督幕府人才众多,难道都是因为这些原因进入总督幕府的?”

“朝廷不用是一方面,袁世凯财大气粗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英敛之道,

“据我所知,他幕府中人,基本都能捞到一官半职。在职期间,除了俸禄,每月还会额外给车马费、餐补费、住宿费等补贴,零零总总加在一起,收获颇丰。”

吕兰清揶揄道:“总理不会羡慕他们吧?”

“我羡慕!?”英敛之不屑,“又不是没找过我,不过我不愿意去而已。”

他说道:“袁世凯之幕府,有亲友、有下属、有留学生、有落榜人,不下百余人,整个直隶地区的官吏,大都是他的幕府,每每开会,袁府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

“现在他还算忠于朝廷,若是有朝一日他生了狼子野心,反了大清不无可能。”

听完英敛之的话,吕兰清对袁世凯也算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再说姚石泉,姚石泉名为姚锡光,算是一名武将,从政以来多任军政之职。他去年与人和合办了华北一所女子学校,因此,英敛之才会为吕兰清引荐他。

他对于教育确实有较为独特的见解,也十分支持女学开办,与吕兰清也算志同道合。

姚石泉之后,吕兰清又拜访了林墨青和王祝三。

林墨青是天津本地人,本来只是一个生员,庚子事变后对国家前程忧心忡忡,立志办学,又正好遇到了在天津任学务部长的严修,被提拔为学务与他一同开办了几所私立学校。

去年受袁世凯所托,又开设了天津官立两等小学,这也是天津第一所官立小学堂。

或许是因为他学校教授的都是小孩,所以林墨青认为学堂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配合;而欲家庭教育好,又在乎有贤妻良母的辅导,才能受到事半而功倍的效益。

虽然吕兰清认为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母亲承担,却十分高兴林墨青认可了“母教”的作用。

两人当天越聊越深,一直聊到天黑才依依不舍的辞别。

临行时,林墨青还对吕兰清道:“今日与吕小姐一谈,才知女子亦有大才,他日我必定筹办女子小学堂,届时再邀吕小姐至学堂任教,如何?”

吕兰清欣然应允。

吕兰清在见到王祝三之前一直不知道此人是谁,直到见了面,才知此人是王郅隆,就是《大公报》的股东之一,“祝三”是他的字。

他是靠经商起家,曾卖过木材、粮食和盐业,以此赚取了不少钱财。

后来偶然遇到赌输了军饷的倪嗣冲,为他赢回了军饷,也因此搭上关系捐了个官,又创办了两家火柴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了。

所以当英敛之想要办报时,王郅隆拿出了不少钱财支持。

他其实对教育、女学都没有什么看法,愿意会见吕兰清,不过是因为英敛之举荐,而他也好奇《大公报》这第一位女编辑罢了。

三人见面,也只是草草吃了一顿饭。

饭席上,英敛之谈论了大公报近日的工作情况,又讲到了开办女学所需的资金支持。

吕兰清撇了英敛之一眼,垂眸没有说话,心中已经了然:都已经开始张罗资金筹集了,看来傅增湘瞒下的消息真的是开办女学。

王郅隆则十分敷衍,没有立即同意,只道:“在支持国家一事上,我只关注办实业、开工厂,暂时还没有支持办学的想法。”

吕兰清见他神色中略有鄙夷,自然明白这不过是他的托词,真正的原因是他并不支持女学。

英敛之也不好强人所难,见王郅隆如是说到,只好作罢。

和王郅隆吃完饭,也算是为接连几日的拜访画上了句号。

吕兰清这几日吸取了各家见解后,又将女学开办的要点重新梳理了一遍,可谓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