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论语:国士纵横天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滥矣!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陈蔡绝粮”之时,孔子和弟子们不光饿坏了,跟随他的人还都疲惫不堪。这个时候,难免有弟子对前途感到迷惘,不知道就这样下去的话,出路在哪里;也难免有弟子开始怀疑,老师周游列国这些年,到过那么多国家,可都没有被重用,是不是老师的主张有问题。孔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这些弟子都是他最忠实的学生,在这种危难时刻,可不能让他们心生动摇。思来想去,孔子也没琢磨出什么好办法,只能更加勤勉地讲授学问,还用琴瑟伴奏不停地唱歌。一天,他决定挨个儿找弟子们来谈谈心。

孔子先叫来了子路。在这群弟子当中,子路跟随孔子的时间久,理应是非常支持他的。孔子说:“仲由,《诗经》里说:‘匪兕(sì)匪虎,率彼旷野。’我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怎么也沦落到在旷野之中游荡了呢?难道是我所坚守的道错了吗?你倒是说说,我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这么说着,孔子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子路一向耿直,他没想到本应受万人敬仰的老师竟然会落魄到这步田地,心里非常不痛快,于是就瓮声瓮气地回答道:“君子是不会被什么东西困扰的。想来是老师的仁德还不够吧?人们不信任我们;想来是老师的智慧还不够吧?人们不愿意照我们说的去做。”

孔子心里暗暗地叹了一口气,看来子路也开始动摇了,这可不行啊!于是他猛地坐直了身子,用严厉的口吻说道:“仲由,你还不懂得啊,我来告诉你。谁告诉你一个人只要足够仁德就一定会被人相信?伯夷和叔齐的仁德够不够呢?他俩饿死在首阳山,难道是因为仁德不够吗?谁告诉你一个人只要足够智慧就一定会被任用?比干的智慧够不够呢?那他怎么被剖心而死呢?……你跟我学习君子之道这么多年,内心一定希望自己有用武之地。但能不能遇到明主,是时运的事,并不是我们能左右的。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从自身层面做好准备。这样,一旦时机到了,我们就可以施展本领了。仲由,你听懂我的话了吗?眼下情势危急,你可要给师弟们做个好榜样啊!”

听了孔子的教诲,子路沉默了。孔子觉得经过这一番敲打,子路应该能领悟,就让他出去把子贡喊进来。

子贡聪明通达,能言善辩,真心崇拜老师。

见子贡走了进来,孔子让他坐下,然后就问了他相同的问题。子贡听了后,联系到当前的境遇,大致猜到了老师的用意。虽然他也对前景有些担忧,但是并没有像子路那样表现得那么直接,而是委婉地回答道:“老师,我认为您的道实在博大,所以天下容不下您。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下标准呢?”

子贡虽然先是赞扬了老师的学说,但最终的意思还是希望老师有所改变。说得直接点儿,子贡其实是希望老师能圆滑一些,识时务一点儿,适当地委屈一下自己。

孔子当然听明白了子贡的意思。他也知道,如果能按照子贡说的那样降低一下标准,那就不会在几个游历过的国家到处碰壁了。可是身为君子,既然知道自己的理想高洁无瑕,那就唯有抱持坚守,怎么可能屈尊降格,被俗世所玷污呢?

唉,看来子贡也不理解我啊!孔子在心里又暗暗地叹了一口气,尽量以缓和的语气说道:“赐啊,你知道吗?好的农夫虽然善于耕种,但不一定总是能有好的收成;好的工匠虽然有精巧的手艺,但他的作品未必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君子努力研修完善自己的学说,以使其逻辑严密、有条有理,但是也不一定就会被世人所接受,这是正常的。赐啊,你现在不去想如何继续完善自己的主张,却想将它降格来换取别人的接受,你的志向还不够远大,思想还不深远啊!”

子贡虽然一向有自己的主见,但是从内心深处一直是十分尊崇孔子的。孔子的这番话,他一时无法完全认同,但还是郑重地点了点头,表示受教了。现在他已知道老师的内心是极其坚定的,自己没有必要再与老师争论,只要陪在老师身边,尽力帮他解决眼下的困难,努力帮他去实现理想就好。这样想着,子贡向孔子深施一礼,退了出去。

最后一个进来的是颜回。在与子路和子贡谈过之后,面对颜回,孔子心中既有些期待,又有些忐忑。看着眼前这个最心爱的弟子,孔子小心翼翼地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然后静静地等待着。

然而,这次换成颜回大感意外了。他本以为老师叫他进来是要给他上课,没想到老师会说出“难道是我所坚守的道错了吗”这种话。虽然孔子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在颜回看来,老师连这种想法都不应该有。

颜回向孔子拜了拜,说道:“老师的济世之道博大精深,以至于绝大多数人看不透、弄不懂,所以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能采纳您的大道。但是即便是这样,老师您还是要竭力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人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被接受却还依然坚守大道,更能彰显君子的本色!一个人明明相信自己是对的,却不能坚守自己的主张,那才是耻辱啊。如果您的治国济世之道还不够好,那是咱们的耻辱。但现在它已足够好,没能得到推行就不是您的问题,而是当权者有眼无珠,耻辱要归于他们才是!大道之所以是大道,是因为它是高妙的,不易被一般人理解、接受。但即便它永远都不被天下人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非但无损于老师您的君子本色,还会更加凸显您的君子品格啊!”颜回一开始还心平气和的,不承想越说越激动,到后来干脆慷慨激昂起来了。看他热血沸腾的样子,简直让人难以相信他就是平时温文尔雅、对谁都客客气气的颜回。

孔子听后心里异常欣慰。你能猜到孔子接下来是怎么说的吗?我估计你猜不到,因为孔子这辈子虽然经常跟自己的学生开玩笑,但就只有这一次是“低声下气”的。《史记》中的原话是这样的:“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翻译过来就是,孔子开心地笑着对颜回说:“好你个姓颜的小子!你要是个富翁的话,那我一定去给你当管家!”

面对这一轮最为严峻的考验,子路、子贡都败下阵来,唯独颜回大获全胜。《论语·雍也》中记载了孔子评价颜回的一句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句话非常有名,意思是说,颜回真是个贤德的人,吃着清汤寡水,住着破屋烂房,别人看了都于心不忍,颜回自己却甘之如饴,依然沉浸于向善好学的快乐之中,可见他的品行是多么高尚啊!同样是在《论语·雍也》中,孔子对颜回的评价还有一句:“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这句话不如上一句话有名,但对颜回的评价更高了一层:“颜回这个人,他心中能够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短时间地做到这样。”这哪像是老师在评价学生啊,分明是一位圣贤在夸奖另一位圣贤嘛。所以后世有人评价说,虽然孔子和颜子年龄差了30岁,但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两人的关系已慢慢地从师徒升级成为知己、至交了。

东汉人王充在他的《论衡》中提道:“颜渊独知孔子圣也。”《列子》中记载的一个小故事,可以为这个判断提供一个生动的注解。说是有一天孔子独自闲坐,子贡进去陪老师,发现老师面有愁容。子贡不敢问,出来后悄悄地告诉了颜回。不料颜回弹着琴唱起歌来。孔子听见后,就把颜回叫进去问道:“你为什么这么快乐?”颜回反问:“老师为什么一个人忧愁呢?”孔子说:“还是先说说你吧。”颜回恭谨地答道:“我从前听老师说过,君子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就不会忧愁,我正是因此而感到快乐啊!”虽然接下来孔子又对自己之前的说法进行了修正,但能有这么出色的学生,孔子还是很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