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沈从文其作
作为最多产的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的作品卷帙浩繁。在他专心于创作的二十多年时间中,他的写作丰富多样,三十二卷的《沈从文全集》中有二十七卷是文学创作,包括多种文学类型的作品,从小说故事到散文、戏剧、诗歌、民间歌谣、旅行见闻、杂论、信件以及文学批评等文类。其中,有二百篇是长短篇故事(刘洪涛,2005:5)。
沈从文被世人所知首先是缘于他的作家身份,而非研究学者。长期以来他一直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乡土”作家之一。他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于1925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的创作达到顶峰。1948年以前,他一直笔耕不辍,可谓著作等身,但1948年之后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陷于停顿状态,虽然也曾试图再写新篇章,但终究没有如愿。
毋庸置疑,一个作家的声誉是由他最好的作品决定的。沈从文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他的小说,尤其是那些描写他的湘西故土的小说。他不仅在故乡的河边和要塞小镇、也在北京、上海、青岛等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目睹了各式各样“美丑交织”(Hsia,1999:193)的人生百态。他具有出色的想象力,能娴熟自如地描写他所了解的人物及其人生的悲欢离合。他尤其擅长描写那些普通的乡下人——卑微的农民、兵士、水手、妓女、小商人,等等。他的作品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普遍关怀:生与死、爱情与性欲、尊严与屈辱、永恒与改变等主题。沈从文是同时代作家里仍秉承五四人文精神的最后几人之一。
沈从文的作品通过对湘西平常百姓的独有特征的描写,揭示人类的普遍命运。他描绘的不只是故土湘西的乡村生活,而是刻画了“现代中国农村的整个面貌……他甚至写出了二十世纪整个人类的生存处境”(Kinkley,1987:4)。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美国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权威”(Lee,1980:xi),也在他的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中指出,沈从文的作品“与华兹华斯、叶芝和福克纳等作家处于同样的道德意识水平,并且以同样的持久与热情关注现代人的处境”(Hsia,1971:191)。沈从文作品所创造的世界展现了大千世界的社会全貌。他对乡下人的悲喜情愫所投去的关注的目光,对这些普通人倾注的深刻广泛的理解,是“唯一可能的社会批判的基础”(Ching & Payne,1982:8)。
沈从文写作的主题和内容丰富而深刻,除此之外,他还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最好的散文家之一,他那牧歌式的抒情写作手法也备受推崇。金介甫指出沈从文为现代汉语贡献了很多词汇,因为他和其他新式知识分子开始将白话文用于文学表达。这一文学创举可以与英国伊丽莎白时期对英语的语言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相媲美(Kinkley,1987:2)。聂华苓在其专著《沈从文评传》中指出,沈从文赋予语言一种“诗一般的质感”,他的语言“丰富、深刻、充满美感,能在片刻间调动所有感官”(Nieh,1972:93)。除了他的语言本身所具有的自由、活泼、富有表现力等文学性特征外,他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写于三十年代的故事,也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和象征意象。夏志清认为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家中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他能不动声色,轻轻几笔就把一处风景的神髓、或人类微妙的感情脉络勾画出来,堪比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画家,现代文学作家中无人能比”(Hsia,1971:208)。
沈从文的独特成就也在于他抒情的叙事风格。他的语言具有一种穿透力,但他的叙事方式平静而温和,不急也不躁。他非常善于克制自己的激情和痛苦,哪怕在描述一些怪异可怖、毫无人性的事件时,比如砍头,比如恋尸癖,他的文字亦似轻描淡写,低调陈述。他的写作风格和他所推崇的前辈周作人及废名的风格有些相似。王德威也提及这一点,曾在书中引用了沈从文对周作人和废名的评价。
周作人能做到“用平静的心,感受一切大千世界的动静,从为平常眼睛所疏忽看出动静的美,用略见矜持的情感去接近这一切”。而废名呢,他的作品“所显示的神奇,是静中的动与平凡的人性的美”(沈从文,2002:145—146)。沈从文自己也追求同样的平和与冷静。他在写给一个诗人的信中指出,一个作家“应当极力避去文字表面的热情……神圣伟大的悲哀不一定有一滩血一把眼泪,一个聪明作家写人类痛苦是用微笑表现的”(沈从文,2002:185—186)。毫无疑问,若想真正理解沈从文的作品,不经过反复阅读是难以办到的,正如福克纳的作品“不论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似乎都蕴含字面所不及的深意,主题也更加广泛”(Cowley,1977:xv),沈从文的作品亦是如此,他那些聚焦湘西普通百姓的小说昭示的是他对全人类的关怀。
或许这就是沈从文时至今日仍为世人所铭记的原因。尽管有一段时期,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原因,沈从文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两地均受到冷遇,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几乎被抹去,尽管事实上沈从文从未加入左翼作家或右翼作家的阵营,也极力避免政治倾向显著的文学。不过,他后来影响了许多中国最重要的小说家和诗人,包括余华、韩少功、汪曾祺、莫言、何立伟、阿城,等等,不一而足。历史上也曾有人攻击过沈从文,但沈从文及其作品在历经沧桑之后却历久弥新。他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贡献将会永存史册。
关于沈从文,还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一说,学界研究者引用较为频繁的关于沈从文的著述包括苏雪林(1934,2004)、夏志清(1961,1999)、聂华苓(1972)、汪曾祺(1981)、凌宇(1985,2006)、金介甫(1987)、王德威(1992,1993)、彭小妍(1994)、王润华(1998)、刘洪涛(2003,2005),等等。英语世界中对沈从文研究最著名的论著,当属金介甫撰写的沈从文传记《沈从文史诗》(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1987)。这部作品是中国文学研究、中国历史研究、沈从文研究等领域学者的必读书,被王德威誉为“英语世界迄今为止最好的对沈从文其人其作的研究”(Wang,1992:335)。我们有理由相信,三十年后的今天,王德威的评价仍然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