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简的母亲喝得酩酊大醉时,她觉得自己永远无法讨得母亲的欢心。有时候,母亲会大发雷霆,将生活的一切不幸归结于生儿育女——她希望孩子们从来没有出生过。对于简的存在,母亲似乎最为不屑——她会故意将简绊倒,随后就是一通拳打脚踢。她甚至命令简的妹妹也来踢简。每到这时,父亲便会躲到外面或者换个房间,关上房门。他总是告诉简:“尽量别让你妈妈难过。”
成年后的简对这种混乱的生活习以为常,她甚至从中品尝到一丝舒适的滋味。一段健康的关系在她看来反而有些无聊。她对一点点惊吓都表现得极为夸张,当有人提高音量时,她便坐立不安,魂不守舍。简深知自己的缺点,所以她全身心投入工作,希望可以弥补不足。在朋友眼中,简是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但她最近丢了工作,生活每况愈下。
哈西姆入职时,老板称他要加入的是一个亲密无间的团队。他的新上司也说:“我们就像一家人。”哈西姆很快发现,“一家人”倒是不假,可惜是不太正常的一家人。哈西姆的同事萨尔抢走了他的功劳,包括他花了六个月时间开发的一个项目。萨尔会说各种污言秽语,侮辱哈西姆的种族,还要故意让他听到。哈西姆很好奇其他同事与萨尔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莎拉说:“萨尔通常会在人群中锁定一个目标。”周围的人点头表示赞同。“我会选择无视他……尤其是不被萨尔针对时,无视他会比较容易。”
有一天,萨尔在员工会议上公开批评了哈西姆:“哈西姆,你根本就是在这里浑水摸鱼,但我一点也不意外,大家都知道你的本质就是懒惰。”
哈西姆忍无可忍。他一字一顿地回应:“萨尔,请停止对我以及大家的职场霸凌,你就要触犯众怒了。”但当哈西姆环顾四周寻求支援时,所有人都沉默了。后来,一位同事表示,他不想发声,因为他不想再招惹萨尔。哈西姆向老板检举了萨尔的所作所为,可老板却说萨尔是“模范员工”,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和萨尔闹矛盾。现在,哈西姆每天醒来都有一种恐惧的感觉。萨尔则声称哈西姆的行为对他构成了骚扰。哈西姆打算换其他工作了。
肯和萨布丽娜在高中相恋,“混乱”的家庭是二人的交集——他们的父母夜夜争吵不止。不知不觉间,他们以父母为“榜样”,为自己的浪漫关系也注入了矛盾与冲突。尽管争吵偶尔会升级为推搡,但他们总能重归于好。争吵或许真能加固二人的感情呢?哪怕要去不同的地方上大学,他们都认为距离绝不会冲淡真挚的情感。然而现实中,异地恋让萨布丽娜意识到:当肯不在身边,她才真的感到安宁。
肯似乎发觉萨布丽娜在有意疏远他,他会给她打电话、发短信,询问她在哪里以及和谁在一起。他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与其他女孩聚会的照片,用自己的开心激起萨布丽娜的妒忌。萨布丽娜落入圈套,开始失眠。她无心学习,忍不住一直关注他的动态,成绩一落千丈。她决定结束这段关系,于是给肯发送了分手短信,并拉黑了他的号码、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账户。当天晚上,肯出现了。起初,萨布丽娜有些受宠若惊,想着肯一定很爱她,才会跑来找她。但随后他开始在公寓外破口大骂。萨布丽娜一直关着灯,没有回应。现在,每隔一段时间,肯就会用一个未知号码给她发信息,表现得像是在问候近况。这些信息总是让萨布丽娜感到恶心,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脱身。
读到这里,你可能十分理解简、哈西姆和萨布丽娜的感受。任何关系,无论是朋友、家庭成员,还是同事之间的关系都需要悉心呵护,即使是最亲密的关系也会有起伏。但是,当竞争、冲突、嫉妒、怨恨、敌意、虐待和控制行为出现时,就表明一段关系已经变了质。
也许你刚刚结束了一段有毒的关系,或是正在考虑离开一段有毒的关系。而告别这段关系之后的生活也免不了一番挣扎。你可能会感到伤痕累累、自尊心受挫;你可能会感到愤怒和背叛;你可能会苛待自己,为他人的过错而自责不已;你还可能会有些麻木,不确定如何继续前进;你可能仍在探索不同的选项,没有准备好彻底告别一段有毒的关系;你可能由于财物方面的牵绊,暂时无法走开。
也许你读这本书不是为了自己。你可能是一位心理医生,致力于帮助那些在不正常家庭中成长或遭遇家庭暴力、亲密伴侣暴力的客户走出困境。某个经历过有毒关系的人,可能恰好是你牵挂且在意的对象。虽然你不能代替他们解决问题,但这本书可以提示你如何恰当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无论你的情况如何,我想告诉你,你的感觉是完全正常的,而且你有能力摆脱这一切。你可以走出阴霾,治愈自己。
我为什么会关注这个主题
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我所在的私人诊所专门治疗焦虑症、自恋型虐待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上述人群经常成为有毒人士的侵害目标,我也因此看到了更多从情感虐待和有毒的关系中走出的幸存者。我还是佛罗里达州最高法院的认证家庭调解员和巡回调解员,曾目睹有毒的关系如何在法律系统中,特别是在监护权纠纷中形成障碍。有毒的人倾向于拖延案件进程,而不是试图解决它们。经验丰富的法官和律师通常能迅速识别相关迹象。然而,某些有毒的人极其擅长幕后操纵,令心理健康专家都难以识破。
我深知有毒的环境所能造成的伤害,同时也发现了其中一些特定的行为模式,尤其是“理想化、贬低和抛弃”的循环、情感虐待和情感操控(相关细节我将在第1章中详述)。我的上一本书《情感操控》(Gaslighting: Recognize Manipulative and Emotionally Abusive People—And Break Free),探讨了情感操控的各种形式,并帮助读者识别和跳出糟糕的关系。从业20年,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向我反馈,他们的伴侣、家人、雇主和同事存在情感操控行为,其行为模式呈现出如下特征:有毒的人把目标对象吸引到身边,让他们越陷越深,然后突然把他们推开。许多客户在第一次参加治疗时,会怀疑自己是否是关系中的有毒一方——而事实上,对方的行为才是不恰当的,甚至是危险的。当“情感操控”的概念逐渐为大众所知晓,更多的客户开始在治疗中披露自己的经历。在某些案例中,客户被困在一段有毒的关系中长达数年,期间试图离开,之后又陷了进去。在我看来,只有先屏蔽接触,他们才有可能重建自己的生活。当来访的客户能找到一个恰当的概念来描述遭遇时,他们便可以更好地认识这种行为,并最终与之解绑。
《情感操控》主要讲述了如何识别和脱离有害的关系,而你正在读的这本书则是这一主题的延续,走近“劫后重生”的日子,并分享了自我保护、自我治愈,以及避免再次落入有毒的关系的方法。
本书的结构
首先要提醒的是,后文将随机使用“他”“她”“他们”和“她们”等代词进行案例介绍,以此来说明任何性别都可能出现相关行为。任何性别的人都可能是加害者,都可能虐待或操纵他人。虽然你更经常听到“那个男人有毒”,但女性也确实会做出“有毒”的行为(尽管来自女性的虐待有时易被忽略或不被视为虐待)。同女性一样,经历过“毒害”和虐待的男性理应得到支持和治疗,性少数群体当然也不例外。希望本书有助于纠正此类误解。我还希望扩展大家对有毒行为的认知,它不只存在于恋爱关系中,也存在于朋友、家人和同事之间。
当你在阅读这本书时,也许会觉得“这应该对我不适用吧”或“我的情况不是这样的”。要知道,虽然有毒的关系呈现出某些共性,但每段关系都是独特的。这绝不是一本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书。不过,即使你认为某个特定部分对你的帮助有限,但是我依然鼓励你阅读全部内容。有毒的关系和情况是相当复杂的,你可能会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得到启发。
本书的章节构成如下:在第1章“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中,你将学习如何界定一段关系是否有毒。你还将练就一双慧眼,发现真正的有毒人士。如果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太多情绪不健康的人,那么你很容易判断失误。而准确的判断可以帮助你针对一段关系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摆脱有毒之人的最好方法是阻止他们与你联系——包括短信、电话、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等各种方式。在第2章“尽力避免接触”中,你将了解为什么“保持无线电静默”,不向对方发出任何信号,是重新夺回生活主动权的绝佳方法。倘若无法跟对方断绝所有联系,比如你们要继续在职场共事或共同照顾孩子,本章也提供了相应建议。
在第3章“释怀还是忘怀”中,你将意识到,在告别一段有毒的关系后,你也许不会获得任何形式的“了结”。剧情如何落幕要靠你自己书写,但这项任务十分艰巨,有些时候你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请记住,为了得到治愈并过上情绪健康的生活,传统意义上的“有个了结”并非必要条件。
或许你会因为一段有毒的经历而责怪自己,但在第4章“原谅自己”中,你会发现:人们往往无法从一开始就知道谁是有毒的。当你和有毒之人走到一起时,你不是有过错的一方(虽然对方会竭尽全力推卸责任)。治愈自己的其中一项任务便是敞开心扉,接受这个事实。学会原谅和放手是非常重要的。
在第5章“建立界限”中,你将学会在自己和有毒之人中间建立屏障。健康的界限包括友善沟通、善待自己的物品和宠物,以及生活范围内的安全感。建立界限、让对方知道如何跟自己相处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有毒之人总是在试图破坏或无视界限,本章将教会你如何坚守原则。
极少有人能够独自治愈创伤,与心理健康专家交谈可以帮助你理清感受,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让伤口愈合。在第6章“向专业人士求助”中,你将了解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专家和他们可以提供的治疗服务,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和焦点解决疗法等。你还会学习如何判断一位心理咨询师是否适合你。
在第7章“关爱自己”中,你将重新认识自我关怀和自我同情的关键意义。你需要投入时间,参与愉快的活动,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当你关爱自己时,就会更容易处理好疗伤路上的起起伏伏。当你善待自己时,周围的人才有可能学会善待你。
你或许以为从有毒的关系中劫后重生只能指望自己。这种孤立的感觉是情感虐待的产物,同时也是极为糟糕的。自恋者等有毒之人不希望你与其他人保持关系和友谊,因为这不利于他们实现对你的绝对控制。治愈自己的又一项任务是与情绪健康的朋友和家人重建关系,并打造新的社交圈。通过第8章“重新出发”,将自己重新介绍给那些你最想结交的对象吧。
摆脱有毒的环境后,或许你会经历前所未有的伤感。这种心境从你处于这段关系之中时就已经开始了。第9章“告别感伤”将带你了解悲痛其实是理解自身经历的必要条件,“失控”的感觉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段有毒的关系所导致的悲痛是复杂的,你甚至能同时体验到多种情绪。但走出悲痛不是难以企及的——本章将帮助你度过这一关。
在第10章“志愿服务”中,你将领悟“渡人如渡己”的道理。志愿服务提供了一个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你们可以共同专注于一个积极的目标。你将学习如何鉴别一个组织是否健康,如何响应自己内心的召唤,以及如何为经历过有毒关系的人提供援助。
在第11章“预防”中,你将学会运用从有毒的关系中获得的信息来识别有毒的人和状况。成功脱身的你可能会在与人相处时过于敏感。要学会辨别自己感受到的究竟是恐惧还是准确的直觉,熟悉常见的警示信号。如此一来,你便能继续拥有充实的生活和健康的关系了。
本书的章节按照从宽泛到具体的逻辑进行编排,先对有毒的关系进行概述,再具体讨论如何从心理虐待中康复。虽然我建议你读完所有的章节,但是不按顺序阅读也没关系,因为每一章都聚焦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在书中各个部分,你会看到人们讲述的各自的经历。本书还提供了大量核查表和帮助你实现治愈的活动。例如,你会发现写日记是记录进展和感悟的绝妙方式,如果你还没有日记本或记事软件,不妨现在就做好准备。你还将意识到,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和悲痛,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更清晰地思考和决策。
请使用本书来指导你完成治愈,重获新生。现在,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让我们拨开迷雾,看清楚有毒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