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常见急危病症
1
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
2022年10月8日是第25个“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目的是指导广大群众做好自我血压管理,有效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切实提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近3亿,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3名高血压患者和4名高血压潜在患者。数据显示,只有30.5%的高血压患者被确诊;确诊的患者中,只有46.4%接受了治疗;治疗的患者中,只有29.6%能把血压控制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高血压患病人群不断增长,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您对高血压了解多少呢?今天,您重视自己的血压了吗?
一、知识园地
1.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on,arterial 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在非药物控制的前提下,一般将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称为高血压。
2.临床表现
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并可影响到靶器官(如心、脑、肾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肾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后果。大多数高血压起病缓慢,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往往在体检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3.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环境因素又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精神刺激及吸烟等。另外,肥胖、药物等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较明确,常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
(1)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率可高达46%。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其遗传可能存在主要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两种方式。遗传性不仅体现在高血压的发病率上,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以及其他有关因素(如肥胖等)也与遗传有关。
(2)环境因素: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精神刺激和吸烟等因素。
● 不良的饮食习惯:高钠、低钾、低钙饮食,大量饮酒,蛋白质摄入过量等,均可促使血压升高。
● 长期精神刺激: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与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者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休息或精神松弛后,高血压症状和血压水平往往可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 吸烟: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加而使血压增高,同时可以通过氧化应激损害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舒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3)其他因素:如肥胖、药物等。
● 肥胖:约1/3的高血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肥胖。体重常是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标,一般采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即体重(kg)/[身高(m)]2。人群中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每增加3 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肥胖的类型也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腹型肥胖者容易发生高血压。
● 药物:服避孕药的妇女血压升高的发生率和程度与服药时间有关。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高血压一般为轻度,并且可逆转,大多在终止服药后3~6个月血压可恢复正常。其他如麻黄碱、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甘草等也可使血压升高。
(4)疾病因素:多种疾病都会导致高血压。
●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先天性肾脏病变(多囊肾)、继发性肾脏病变(结缔组织病、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等)、肾动脉狭窄或肾肿瘤等。
● 内分泌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腺垂体功能亢进、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 心血管病变: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 颅脑病变:如脑肿瘤、脑外伤、脑干感染等。
● 其他: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等。
4.高血压的分级——您的血压在哪个范围
高血压根据血压水平的不同共分为3级。
1级高血压:也称轻度高血压,指的是收缩压为140~159 mmHg,舒张压为90~99 mmHg。
2级高血压:即中度高血压,收缩压为160~179 mmHg,舒张压为100~109 mmHg。
3级高血压:考虑为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
二、常见误区
误区一:只有降压药才能降血压?
除了降压药,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坚持运动、健康饮食、控制体重、不要熬夜、好的心情都利于对高血压的控制。
误区二:降压药伤肝、伤肾,不能长期吃?
正规的降压药并不会直接伤肝、伤肾,反倒是拒绝吃降压药,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会大大增加心脏、肾脏以及大血管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一旦出现并发症,经常是致命的。
误区三:吃了降压药以后,血压已经降下来了,就可以不用再吃药了?
这种情况可以用吃饭来类比,我们今天吃了这顿饭,只管我们今天的饥饱,明天不吃的话还会饿。降压药也是这样,今天吃了降压药,血压正常了,明天不吃药,血压仍然会升高。
三、家庭简易救治与急救处理
1.如何判断
您日常生活中是否出现过以下情况呢?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您应该对自己的血压给予足够重视,并应及时就医。
(1)至少3次及非同日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升高,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
(2)曾经有一过性血压升高,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症状。
(3)家庭自测血压连续5~7天,发现收缩压≥135 mmHg,舒张压≥85 mmHg。
(4)短时间内在某种诱因下血压显著升高,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20 mmHg,同时伴有重要靶器官的急性损害,并出现以下症状:
●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征象: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多汗、心悸、心率增快(>100次/分),手足震颤、尿频。
● 眼底改变:视物模糊,视力丧失。
● 充血性心力衰竭:胸闷、心绞痛、心悸、气急、咳嗽,甚至咯泡沫样痰。
● 进行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无尿、蛋白尿,血浆肌酐和尿素氮增高。
● 脑血管意外:一过性感觉障碍、偏瘫、失语,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
● 高血压脑病:剧烈头痛、恶心和呕吐,有些患者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等,这提示您可能发生了高血压急症。
2.如何自救
突发高血压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解除应激因素:如外伤、情绪剧烈波动或大量饮酒、吸烟。
(2)患者应立即停止目前的活动,马上坐立或平躺休息,尽量避免移动。
(3)若患者意识清醒,且有长期慢性高血压病,可自备降压药物,如口服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等。
(4)若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须立即行心肺复苏并紧急入院。
(5)若患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须立即禁食、禁饮,及时完善颅脑CT检查以排除脑出血等情况。
(6)患者突然心悸气短,呈端坐呼吸状态,口唇发绀,肢体活动失灵,伴咯粉红色泡沫样痰时,考虑有急性左心衰竭,应吩咐患者双腿下垂,采取坐位;如备有氧气袋,及时吸入氧气。
3.如何预防
(1)保持健康的体重,超重和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我国《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以下简称《指南》)推荐,将BMI控制在18.5~ 23.9 kg/m2,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超重患者少量减重(例如减轻5 kg)就会有帮助。
(2)食用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钾的新鲜水果、蔬菜,采取低脂、低盐、低糖饮食,吃含钾较丰富的食物,适当补充叶酸。
(3)进行运动或适当的体力劳动。在医生指导下制订规律的体育锻炼计划,在身体能耐受的前提下,每周进行至少2.5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至少1.25小时的高强度运动。
(4)戒烟,并避免接触二手烟。
(5)避免或尽量减少饮酒和含酒精饮品。
(6)减少盐的摄入。我国《指南》推荐高血压患者每天钠盐摄入控制在5 g以下。
(7)学会释放精神压力,保持轻松乐观心态。
(8)学会自己在家里监测血压。
四、百姓问与答
Q1:药物控制血压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A:患者需要按照医生要求规律复查,有时需要进行血压测量、血液学检查和评估降压药物的作用。
(1)如果出现服药后不适,例如咳嗽等,要告知医生,可能是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医生一般会视情况调整用药。
(2)服药期间避免或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常见的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萘普生及阿司匹林等就属于此类药物。如需服用,应先咨询医生。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升高血压、影响降压药的疗效,还可能与降压药相互作用导致肾脏问题。
(3)在咨询医生前,不要擅自服用任何其他药物、维生素或膳食补充剂。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降压药的疗效或引起不良反应。
(4)高危以上高血压患者(有合并疾病),药物治疗通常持续终身,患者需要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并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尽量避免漏服,不要擅自停药。
Q2:降压药吃了很多年了,会不会产生耐药性,要不要更换?
A:其实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吃了很多年,如果降压效果良好,是不需要更换的。但若随着服药时间的增长,血压还在升高,则可能是单一的降压药或者是原有的降压药不能起到很好的血压控制作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增加降压药的种类,或是增加原有降压药的剂量,从而实现控制血压达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