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暗杀(一)
在故乡养老的柯公被贤相招入府内做幕僚。柯公回到桑城居住,他的子女可以时常过来看望年迈的老父亲。子女们能够时常照顾到老父亲,也多了一份安心,柯公回到桑城可以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阿洛随着商队继续南来北往运送货物。现在两队护卫合为一队,运送的货物也相应地增加了七八成。护卫负责人还是阿仓,一般的绿林中人出来挑事的很少,碰见挑事的都是因反对变法而逃离故土的乡民士绅。碰见这种情况,一般派个人去谈判,适当给与一些钱财便顺利放行。只有在狮子大开口的时候,护卫们才和拦路人打起来。面对初为绿林的逃犯,护卫们很轻松的将他们打跑。阿仓让护卫们不要轻易放箭,那些人只是因政见不一,被迫流徙逃离故土,并非十恶不赦之人。
——————
柯公坐在相府花园的竹林中,奴仆站在身后。一阵风轻拂而过,竹影轻摇。他轻品一口茶,然后背靠着藤榻,在初夏的微风中,闭目小憩。
丫鬟拿来丝绸夏被,轻轻地为他盖上。久经风霜的老人此刻呼吸均匀,神态安详,似在做着年青时的梦。
贤相靖过来,众人请安。
靖示意众人轻声,以免打扰熟睡的老人,然后,轻步离去。
——————
二十多年前,柯公带着阿仓等人正在云台国南城北面的驿路上行走。
一株桑树下,一个小姑娘正在轻声哭泣,旁边躺着一个男人。男人怀里抱着一个婴儿,男人旁边靠着一个小男孩似已睡。男人脸色蜡黄,嘴唇干裂,双目紧闭。
“小姑娘,你们发生什么事?”阿仓问。
“父亲饿昏了!弟弟妹妹也饿的不行。”小姑娘哭泣道。
“阿仓,给他们一些吃的,我们也休息一阵。”柯公道。
阿仓从行囊中拿出食物和水,给男人一家填饱肚子。吃饱后,男人逐渐恢复力气,连忙携全家向柯公等人拜谢。
柯公连忙扶起男人一家,经一番交谈后,得知男人名靖,海桑国人,妻子云台国人。本生活在妻子家乡云台山深处,后遇变故,现打算携带全家返回海桑国,不想盘缠被强盗抢光,无奈流落饿昏于道旁。
谈论间,柯公感觉靖谈吐非凡,学识渊博,讲话条理清晰;继续深问,靖乃出自海桑国名门廉高师座下,不由刮目相看。
“不知靖先生是否至我家中教导犬子,犬子若有靖先生的指点,实乃三生有幸。”柯公道。
靖一听,应允道:“在下目前正流落无所适从,柯兄愿意将令郎托付给我教导,在下亦是不胜荣幸。”
看着靖应允教导自家孩子,柯公心下大喜;立刻以师礼向靖道谢。
接着,柯公一路细心招待靖和孩儿们。至桑城,他便将靖安顿至别院,让自己的孩子及子侄拜入靖门下读书学习经史。
——————
靖对弟子们要求甚严,不似一般的先生对少爷们敢怒不敢言。靖手里的戒尺不是空的摆设,时不时的要向顽劣的弟子们问候几下。
查因冬日起晚,迟到两回,便被戒尺打左手心六下。那钻心地痛,让他不敢再留恋温暖地被窝。当他悄悄的和母亲说不想到先生那里读书时,被父亲知道,反而又被柯公一通训斥。
经过半年的教导,那些顽劣的公子们领教了先生的厉害,对先生尊敬有加,对父母也孝顺起来。柯公一族,看着孩儿们明显的变化,暗自对靖先生佩服不已。靖先生确实是值得敬佩的人,不光学识广博,人品也无可挑剔。
靖除了教导孩子们学识,另外也被柯公器重,凡是商事不决之处,便问靖先生的意见。对于靖先生的意见,初始柯公半信半疑,经过反复验证后,每次都能获取丰厚利润;由此,靖的建议在柯公心中的分量日益变重。柯公是公道之人,自己赚得多,给靖先生的酬劳自然也越多。
——————
“靖先生,愚兄有一件事想和你谈?不是我对你有不满或想要挤兑你?”柯公道。家宴后,柯公与靖先生走在月圆的湖边,两人一同散步解酒醒神。
“柯兄,此话如何说起?”靖先生不解道。
“也没有什么事,就我个人说说而已!”柯公笑道,“以靖先生的能力,在我这里做一个教书先生实在是屈才。以先生的能力,应该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才是。若我仅以自己的一己之私留先生在家中教导晚辈,却耽误治国之大材,是我于国不忠不义。”
靖先生听后,大笑道:“柯兄,见笑。教导几位公子我都常恐有负重托,对于治国更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靖谦虚着说。
“现在国家羸弱,边患四起,经常吃败仗,再这样下去,国家危已。前两日,国王通告全国,要选贤能之人辅助治国。我想,这正是一个为国尽忠的时候,也是靖先生大展宏图之契机。万望先生慎重考虑。有治世之才而深藏美玉于泥泽,却不顾朽木烂泥横行于世,不为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为国为民。”柯公劝道,“我在朝中有好友亲朋,可引荐先生之王庭。”
靖先生听后,低头不语;柯公亦不言语,两人在湖边缓缓而行。
清风吹动芦苇在月下摇动,候鸟在草丛中清鸣悠远,秋虫低吟,远星朗朗,天穹幽蓝。
“此事重大,我再思考一日!”靖先生答复柯公。
柯公听后,心中狂喜,靖先生出仕治国的可能性已经在一半以上了。
——————
靖反复思索后,决定出仕。
在柯公亲友的引荐下,靖顺利的成为辅谏官。辅助大臣将各地奏报分类,逐次排序,从各奏报中遴选出重要的讯息提交给国王和大臣们商议,并整理所有的奏报入册跟踪后续事态发展。由于能力出众,公事尽职尽责,半年后,靖提拔为谏官。
又过两年,靖调往西南部边州做封疆大吏西南州令。在西南州,经靖三年的苦心经营,西边的战事捷报频传,临屿国已派人商量求和。两国签订和议为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