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存在清除的妙用
慕正光到火锅店时,约是下午五点。
徐萦则选了靠窗、能看见楼下的街道的座位坐下,等了一个多小时。
慕正光根据同学发来的照片找到了座位,他把书包放在右手边靠墙的位置上,两人对面而坐。
“我能看看你的伤势吗?”
慕正光把左手手臂伸了过去,手掌朝上:“很轻的冻伤,几乎看不出来,没什么感觉。”
徐萦则没有看到明显的伤痕。不过,他的胳膊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
“你胳膊上的那颗黑痣呢?”
徐萦则知道域半径增长能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但这些好处大多都属于修复、提升的范畴。黑发会取代白发,新牙会代替旧牙,人们的皮肤在更新,但皮肤上原有的黑痣、黑斑、皱纹、色彩,通常不会有大的变化。在出生之后,因为车祸、疾病等原因失去手脚的人,还能重新长出手脚,但那些在出生之前就已经残缺的人,若是不使用特殊的渐近线帮助他们,他们还会继续残缺下去。
徐萦则认为更大的渐近域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不同凡响的身体素质和更广泛的“失而复得”,但它不能让人们的身体变得完全称心如意、符合人们的一切想象、满足人们的所有需求。不恰当地说,黑的不会变成白的,丑陋的不会变成美好的,原来没有的以后也不会有。
“啊?我把它清除了。”
“你对自己使用清除?”
“只清除了一部分,太完美也不正常。”
“嗯,你清楚界限就好,你也帮我清除一颗痣吧。”徐萦则用左手食指在右臂上点了一下,指出黑痣的位置。
“确定要清除吗?一旦清除,不可复原。”慕正光很纠结:清除一颗痣当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把存在力的这种效果施加在别人身上,要为此承担后果的,就不只我一个人了。
“只是一颗痣而已,不可复原就不可复原吧。我做好决定了。”
“好吧。我帮你清除。”
存在力生效,黑痣消失。徐萦则的手臂上,多了一点洁白。
“谢谢。”
“不用谢。”
晚餐结束时,天色已然昏黑。
两人背着书包,并肩同行,抵达车站。
上车后,他们之间的距离,比并肩同行时更近。
11月8日,周日。凭泠高级中学的高二学生每周只休假一天,即周六夜里和周日白天。这天中午,慕正光接到了郭延军打来的电话。
“慕正光,明天学校要开表彰大会,你进了半决赛,要上台发言。你要是不想写发言稿,我发给你一份,你提前看看。”
初赛的成绩是公开的,慕正光看过校内的71个进入建模大赛半决赛的人的名字。三个年级,共六千人,再加上复读班的人,总人数也许超过了6400。按照比例计算,有1/64的参赛者能进半决赛,但学校里进入半决赛的人明显少于100,这是因为一部分人没有参赛、一部分人参加了创新创业大赛。
“好的。谢谢老师。”
“不用谢,你好好休息。”
“好。”
挂断电话后,慕正光收到了老师传来的文件。发言稿很短。毕竟有七十一位代表,一上午只有四个小时,平均到每个人,那就是3.4分钟,发言稿太长,会读不完。
11月9日,周一。
凭泠高级中学里的早自习从7:30开始,以往,大多数老师要求学生提前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到教室,如果没到,算作迟到。从2020年7月起,所有老师严格遵守学校的规定,“算作迟到”的说法不复存在。
7:30,郭延军在教室门口偷偷看了一眼,还有十几个学生没来,他要做的事,还得再等一等。
7:50,仍有两人没来。
7:57,人到齐了。
7:59,郭延军走进教室,宣布今天要开会。这是第一件事。他把座位图投影到黑板前面的白色幕布上,让学生在下午上课前重排座位。这是第二件事。
8:00,早自习结束,郭延军说了第三件事:“比赛规则里写了,进了半决赛、决赛的人,在大赛举办期间可以不返校。哪怕在半决赛里一场没赢,也可以等八轮比赛全都比完再回来。咱们多放点假,比赛期间,所有人都不要提前返校。”
卢兴灿一边设想着漫长的假期,一边欣赏着座位图,并兴高采烈道:“恭喜啊!我们都坐到中间去了。”
自从上高中以来,卢兴灿不止一次地坐过中间座位,但每一次都是他主动争取的。从来没有一次是在班主任的安排下,他坐到了教室中间。今天的事,是第一次。其原因很简单,他的排名,大约是全班前二十。
“前天出成绩,今天换座位,好快啊。”
说这话的时候,慕正光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惊悚”的猜想:座位是按分数排的,建模大赛把渐近线和分数连在了一起。假以时日,渐近线会不会和所有事物有关?诸多种类的渐近线,应该是足以改变这个世界的。
“越快越好。他们终于把位置让出来了,而且再也回不去了。”
慕正光正色道:“不一定,也许没有这么严重。”
卢兴灿改了个说法:“那就祝他们还能回来。你今天上午也要发言,你的发言稿是自己写的还是郭延军发的?”
“郭延军发的。看风格有点像语文老师写的。她不是常说‘这个时代让我们成为了更优秀的人’吗?发言稿里有类似的话,‘在这个精彩的时代里诞生了无数不同寻常的人’。”
慕正光从课桌抽屉里取出打印好的发言稿,他还没细看,无意间瞥见陈素天走到讲台上。
陈素天站在郭延军身边,畅所欲言:“老师,我有不同意见。不应该调座位。”
他的声音不算洪亮,但听到这话的人不少。渐近线全面强化身体素质,包括听力。激烈讨论的人群被按下暂停键,教室里出现了片刻寂静,好些人都盯着他看,似乎他还是班级里的第一主角。
陈素天,高一期末成绩全班第一,全校第四十五。
郭延军很不高兴:大多数人的座位变了,但你的座位没变,还在中间,不就是给你换了个同桌吗?用得着这么着急吗?有什么事不能私下里说,非要现在就到讲台上说?座位是按照分数排的,他们有加分,排名上升,理应坐在中间。你看你坐中间有人反对你吗?你怎么不为别人反对呢?你怎么不想想你一直坐在中间合适吗?
“你先坐一段时间,有什么不满意的以后再说。”
“不是我不满意,是其他同学不满意。”此次调换座位改动较大,涉及的人比较多,陈素天认为有意见、不满意的人,绝对不止他一个。
“有什么不满意的以后再说。你的座位没变,他们加分又不妨碍你。”
陈素天没再吭声。他可不敢说“他们的分数不是靠学习得来的,他们的加分妨碍到我了”。虽然他是这么想的,但这话太招人记恨,于情于理都不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