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反复整理反复乱,方法可能没用对
为什么有些人很爱收拾家,却总是反复整理反复乱呢?
可能方法出了错。
为了让你拥有永不复乱的家,我要为你排除一些可能存在的误区。
(1)每天整理一点点,总是理不完
有些书会鼓励你每天找个家的局部来整理,哪怕只是一个抽屉,认为这样可以让你先获得一个小成果。
实际上,这样做几乎不太可能实现你要的结果,因为这里刚整完,那里便会乱,过两天家又被打回原形了。
你能做的是每天流通一部分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物品量减少后,后续的整理就会更容易完成。
空间是一个整体,如果你没有全局思维和全局规划,那么你就很容易做无用功。相反,如果你用系统和专业的整理思维进行房屋全局的规划和整理收纳,那么彻底整理后你将收获一个全新的家和全新的自己。一次深度的整理,一辈子只需要做一次。
但是,大部分人面临的挑战在于没有那么多时间。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分享给你三种解决方案。
◆ 划分七大类别,分次整理
将家里的物品分成七大类别:衣物类、书籍类、文件类、入口类、清洁类、小物品类、纪念物类,按照正确的顺序,每次集中一段时间完成一个类别的彻底整理。
例如,用一个周末集中整理所有的衣物,下一个周末集中整理所有的图书,后续再依次整理文件类、入口类、清洁类、小物品类、纪念物类。这样虽然时间分散,但是每一类物品的整理都很彻底。
◆ 向专业整理团队求助
最高效、最容易出成果的方式是向专业整理团队求助,其效果通常比你自己整理的要好。但是,这个过程中作为主人的你可不能当甩手掌柜,而要参与其中。
整理是为了实现理想的生活方式,因此你在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出取舍并明确每个细小的需求。毕竟,只有你最了解自己和家人的需求及使用习惯,只有所有需求都被满足了,家的秩序才能长期维持。这也是娜家美学整理团队整理过的家90%以上都能实现永不复乱的原因。
◆ 假期发起“全家总动员”
你可以抽出整块的时间(比如一个假期),利用充足的体能,发起全家总动员,撸起袖子大干一场。这项挑战很大,你需要有很高的专业性和系统的整理思维。但是一旦成功,你的人生也将得到彻底的改变,“一次整理,永不复乱”将真的能实现。
(2)陷入无效收纳的陷阱
很多人反复整理,买了大量收纳工具,但仍然无法实现永不复乱的家,主要原因是一直在做无效收纳。
常见的无效收纳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 动线过长
玄关的收纳空间小,很多鞋子无法存放,有些人会把鞋子放到阁楼或储物间。但由于动线过长,鞋子很难取出,最终可能被遗忘或不得不再次购买。有效收纳的重要原则是就近收纳。
◆ 动作过多
如果回到家里,换鞋、摆鞋要用5个动作才能完成,那么出于省事的心理,很多人会直接在门口脱下鞋子,就地放置,而不是将鞋子放在指定的位置。有效的收纳方式应该是高效、便捷且易于人放置的。所以,动作数越少越方便,越容易维持。
◆ 错误的收纳形式
每一类物品最适合的收纳形式是不同的。很多人认为整理衣服就是折叠衣服,其实衣服收纳的原则是“能挂则挂”。除了少量的秋衣秋裤、睡衣睡裤、打底裤等,大多数衣服都可以悬挂,这样才能让我们找、拿和放时更加方便。悬挂的衣服不易有褶皱,打理也更方便。所以,只有用对收纳形式,我们才能实现高效收纳。
◆ 无效的收纳工具
很多人认为,只要把东西塞进盒子里,就算有效的收纳。然而,收纳时应该尽量让所有物品一目了然,以便于使用者好取易放。因此,使用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空间大小、使用频率和物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收纳工具,这需要经过规划和计算。例如,对于儿童玩具,我们可以采用可见、易拿、易放、分类有序的原则选择大小合适的收纳工具。
(3)整理后无标签,物品难觅归宿
在一场“整理大战”之后,很多人会喜滋滋地认为家终于整洁有序了。殊不知,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等待着他们完成,那就是为整理好的物品贴上标签,为它们明确固定的归属之地,让每类物品都有固定的“家”。
即使我们的整理技巧已十分娴熟,但如果忽略了最后这个关键步骤,时间一长,我们会发现家中又开始变得杂乱无章。因为没有人能够清晰地记住所有物品的位置,混乱便会趁机迅速侵蚀每个角落。
所以,请大家在整理完之后,务必给每类物品贴上标签,明确它们在家中的位置,让它们拥有永久的归宿。当新物品进入家中时,也要及时为其指定位置。这样家中的秩序便能得到长期维持。
(4)扔完继续买,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
很多人误以为整理的核心在于扔掉物品,于是在整理过程中大肆清理,抛弃一大堆东西。在扔掉物品的过程中,他们确实感到畅快淋漓,但没有与物品建立深刻的联系,也未能领悟拥有物品的真正意义。因此,在扔掉物品后不久,他们又陷入了购物的“漩涡”。
这个问题出在我们的整理方向上。
整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丢弃物品,而是为了发掘那些对我们真正重要、让我们心动的物品,借由这个过程来认识自己,“以物为镜,格物致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即使我们拥有再多,如果我们和物品缺乏连接,没有心动感,我们也很难有真正的满足感,就会不停地购买!那些真正能让我们心动、对我们有价值的物品其实并不多。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它们,感恩它们,充分利用它们,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价值。
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才能摆脱对物品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