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时:或论神之存在的演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序

摩西·门德尔松(1729—1786)是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在当时被誉为“德国的苏格拉底”,主要著作有《斐多——论灵魂不死》、《耶路撒冷》等。门德尔松是犹太哲人,一直奉行自由、平等、宗教宽容等信念,努力推动犹太教适应欧洲的文化与教育。人们往往通过康德的“谬误推理”获知门德尔松,仿佛他只是康德哲学的一个点缀,在哲学史上并不重要。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公正:首先,门德尔松作为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继承和发展了该学派的思想;其次,他的启蒙思想完全可以和康德相媲美;而他的美学思想则是德国美学从鲍姆嘉登迈向康德、席勒的一个重要环节;1最为重要的是,门德尔松为调和犹太教与基督教做出了巨大贡献。

《晨时或论神之存在的演讲》出版于1785年夏天,是门德尔松公开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他在晨时与几位天资聪颖的后生一起探讨自然宗教的真理,致力于为神之存在提供证明。在此之前,同时代的德国浪漫主义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耶可比通过与莱辛对话发现莱辛是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但耶可比没有立即将此事公之于众,而是在莱辛死后才告知门德尔松。莱辛是德国启蒙运动的旗帜人物,门德尔松一直将莱辛视为自己最亲密的友人。在当时的德国称一个人是斯宾诺莎主义者,意味着这个人是无神论者,耶可比的言论显然刺痛了门德尔松。门德尔松面对“侮辱”,也为了维护启蒙哲学,不得不出面回应。于是德国著名的“泛神论之争”爆发了。《晨时》是德国泛神论之争的一部关键著作,它并非门德尔松对自身思想的简单总结,而是关系到真理的标准、泛神论是否意味着无神论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问题。

门德尔松将理性视为评判真理的最终标准。他作为莱布尼茨与沃尔夫体系的继承者支持如下观点,即一切判断在根本上来说都处在同一律之下,因此判断的最终标准依赖于矛盾律,也就是说任何与主词矛盾的谓词都不应该归于主词。2按照这种观点,一切知识都先天地蕴含于理性的先天原则之中,只要我们把握了先天原则,一切真理就可以不借助于任何经验先天地分析出来。值得注意的是,门德尔松在《晨时》中没有完全否定经验的作用,但是经验只有助于我们形成个别的、偶然的命题,或者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不完全归纳命题,就是说经验对形成知识具有一些推动作用。显然,门德尔松在一定程度上对康德先验观念论做了妥协。然而,经验仅仅起引导作用,理性的先验原则依旧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根本。

《晨时》的另一个目的是维护莱辛的信仰。门德尔松认为莱辛信仰纯化的泛神论。这种泛神论主张神只能通过两种方式思维自身,要么同时思维他所有的完满,将自身视作这些完满的总括;要么将他的完满分开思维,这些完满彼此独立,各自根据程度与自身相区分。通过分开思维,造物分有神的完满。既然神的造物是神的思想,并且神所有的造物构成了世界,那么人自身以及周围的世界不过是上帝的思想,而且神通过独立思维自身的完满将自身与有限之物分离,不受它们限制。显然纯化的泛神论主张无限者离开有限之物仍然可思维、存在,但有限的存在之物不能摆脱无限的存在者而存在。因此,有限者必然依赖于无限者,否则不能存在,但是无限者却可以不依赖于有限之物。这样,神从有限之物以及作为有限之物整体的自然中分离出来,可以存在于万物之外,同时也赋予外在于神的世界以思想性。门德尔松就此指出:莱辛一方面认为神存在于世界之外,另一方面否认一个外在于神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神是一个无限的自我。可见,在莱辛信仰的纯化的泛神论看来,一切事物仅仅存在于神的无限理智中,仅仅作为上帝理念的对象存在着,万物是神的造物,但万物的总括不是神。值得注意的是,纯化的泛神论不能等同于自然神论。自然神论认为上帝创造世界,赋予世界存在的法则,自此世界获得了在神之外的独立性。而纯化的泛神论则否认这种观点,它不否认神的自主决断,在它看来神有思想而无广延,是纯粹精神性的存在者,另一方面强调造物内在于神。由以上论述来看,虽然纯化的泛神论承认万物皆在神之中,但回避了斯宾诺莎哲学中神有广延的思想,也回应了神受造物束缚的指责。

最后,门德尔松尝试维护本体论证明,因为它关涉到理性的权威。门德尔松认为我们有两类概念,即有限存在者的概念与无限存在者的概念。有限之物的概念必然可思维,它可以拥有理想的实存,而不必拥有现实的实存。例如纯金是真概念,它可以被理性思维,却不在现实中存在。然而,无限者或者完满的存在者作为一个真概念必然实存,否则与完满者这个概念相矛盾,就是说只要承认完满者这个概念就必然承认它的实存。在门德尔松看来,实存这一属性必然属于完满的存在者,而不必然属于有限的存在者。完满的存在者的现实与有限之物的现实不同,有人寄希望通过经验证实上帝的现实性,这涉嫌将无限之物降低为有限的存在者。在门德尔松看来,完满、无限的存在者只有通过更高层次的理智才能被把握。总而言之,理性可以思维完满的、无限的存在者这个概念,它是一个真概念,并且必然现实存在。

这部《晨时或论神之存在的演讲》的翻译依据的是费力克斯·迈纳出版社2008年版(Felix Meiner-Verlag,Hamburg,2008),此外还参考了达尔斯多姆与戴克的英译本(Morning Hours: Lectures on Gods Existence,Trans. Daniel O. Dahlstrom and Corey Dyck,Springer,2011)。

此书出版离不开洪汉鼎先生和关群德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门德尔松是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哲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译者哲学与语言水平有限,唯愿文辞达意,如若殚精竭虑仍然未能避免疏漏与错误的出现,还请读者见谅并予以指正,以便完善译本。


译 者

2022年3月于哈尔滨


1 参见Frederick C. Beiser,The Fate of ReasonGerman Philosophy from Kant to Ficht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7,p.107.

2 参见Frederick C. Beiser,The Fate of ReasonGerman Philosophy from Kant to Ficht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7,p.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