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史(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摩洛哥的史前文明

阿布维利文化遗存

在摩洛哥多处考古发掘出的古人类遗骨和器物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Paleolithic)26的早期摩洛哥就已有人类生存,并创造出灿烂的古文化形态。

大约250万年前,最早的人类——能人(Homohabilis)出现在非洲大陆,不同于南非古猿(Australopithecus),他们已经具备了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1960年,考古学家在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Olduvai Gorge)发现了能人化石,以及一些经砍凿而成的石器碎片。这些石器碎片可能被用来切割或刮削兽皮或树枝等,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石制工具。在奥杜韦峡谷发现的这些文化遗物即被称为奥杜韦文化。而早在1940年年底,法国考古学家纳维尔(R.Neuville)和德国考古学家吕曼(A.Rühlman)在摩洛哥的阿卜杜·拉赫曼(Abdu Rahman)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些具有能人特征的人骨化石和牙齿,以及一些被海水磨损的砾石工具和两个手斧。这些石器具有典型的阿布维利文化(Abbevillian)27特征,其代表性的石器是手斧,具有打制粗糙、器身厚、石片疤深、刃缘曲折的特点。很多学者认为阿布维利文化起源于奥杜韦文化,是奥杜韦文化的一部分。由于阿布维利文化与稍后出现的阿舍利文化(Acheulian)都以石斧为典型石器,所以,一般也称阿布维利文化为早期阿舍利文化。

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这一时期人类曾居住的洞穴,并在其中发现了炭灰、烧骨等痕迹。在摩洛哥的这些考古发现证明,最早的人类即能人曾在摩洛哥生存和繁衍过。他们通过砍凿火山岩石而形成的碎片制造出简单的石器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获取食物,而且他们已经学会了砍取树枝来烧火,用火来烤制食物和取暖。

阿舍利文化遗存

据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证实,摩洛哥大西洋沿岸约150万年前就出现了阿舍利文化(Acheulian)28。阿舍利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其存续的时期相当长,距今大约170万年—20万年。已知最早的阿舍利文化遗存乃在非洲大陆,考古学家在东非、南非和北非都发现了此种文化遗迹。该文化的主要标志是石器制作技术比更早期的有很大提高,且出现了器形多样的新型石器,包括手斧、手镐、锥子、刮子和大型石刀等。其中最具特色的工具是手斧,它两面打制,一端较尖较薄,另一端略宽略厚(便于使用者手握)。相较于早前出现的阿布维利文化中的粗制手斧,阿舍利手斧由于使用了骨质或木质的软锤技术,而具有器身薄、石片疤痕浅、刃缘规整、两面和两边基本对称等特点。考古学界一般认为,阿舍利石器是由直立人(Homo erectus)如北非的毛里坦人(Atlanthropus Mauritanicus)29制作的,可以说,它代表了直立人石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

1940年年底,法国考古学家纳维尔和德国考古学家吕曼在距离阿卜杜拉赫曼大约7公里的马林(Marlin)和艾尔塔莱克(Eltarek)的蒂勒尼安(Tyrrhenian)沙滩进行考古发掘,从砾石层中发现了许多新式阿布维利工具,也就是阿舍利式工具。考古发掘还证明,阿舍利文化时期的直立人或称之为阿舍利人过着有规律的、季节性的营地生活。他们在海滩上扎营,开始捕鱼、狩猎和采集,甚至学会了使用火来烤制食物和取暖。30

1946年,法国考古学家马尔凯(Marcais)在拉巴特西北部距大西洋不远处所存在的第四纪砂岩中发现了一块属于人类的上颚骨和一块下颚骨,此处古人类即被称为“拉巴特人”。311955年,在大西洋沿岸城市卡萨布兰卡西南几公里处的阿卜杜·拉赫曼,考古学家发现了两块人类下颌骨,此处古人类即被称为“卡萨布兰卡人”。32研究表明,“拉巴特人”和“卡萨布兰卡人”属于晚期直立人,生活在大约40万—50万年前,其形态类似“北京人”。与古人类遗骨一同出土的还有具有阿舍利文化特征的手斧、砍砸器等石器。类似的考古发现在丹吉尔附近、穆卢耶河谷、德拉河谷、中阿特拉斯山、前撒哈拉地区等多地也有存在。

阿舍利石器和古人类遗骨并存的遗址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南非、安哥拉、扎伊尔和尼日利亚等多地都有发现。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阿舍利石器在非洲使用的时间比世界其他地方都要早,所以有学者认为,阿舍利文化很可能起源于非洲,大约在距今100万年前才从非洲传到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

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遗存

距今20万年,随着早期智人(Homo sapiens)的出现,石制工具的种类增多,制作也更加精细。北非地区进入旧石器时代中期。大约公元前7万年,在摩洛哥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形态——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Levalloisian-Mousterian)。很显然,这是受到欧洲的勒瓦娄哇文化(Levalloisian)33和莫斯特文化(Mousterian)34影响的结果。考古学家在摩洛哥发现了一些史前遗址,其中大部分都包括燧石(场)遗址,在穆鲁瓦山谷(the valley of the Moulouia)分布尤其多。在米德勒特地区(the Midelt distict)发现了勒瓦娄哇文化和莫斯特文化遗存,如勒瓦娄哇石片和莫斯特型石器的针、锥之类的尖状物,其他地方还发现了坟墓和似为史前时期石头砌成的村庄的废墟。在塔格那奈特山口(Col de Tagnagneit)附近的一个地方有石头垒成的两个同心圆,里面的直径20米,外面的直径至少100米。35位于萨非东南55公里处的杰贝勒伊尔胡德(Djebel Ighoud)是最大的莫斯特文化考古遗址。自1961年以来,考古学家陆续在这里发掘出人类的颅骨、下颌骨等。经初步考证,其与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36相似。但2017年考古学家在此地发掘出新的人类遗骨,经科学测定,可追溯至30多万年前。他们是非洲大陆最古老的智人。37同时,发掘出的石器表明,他们已知道使用由石头打磨成的无柄斧、箭头和刮削器等,随后又开始使用燧石制的刀片和骨制的工具,如锥和针等。

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在摩洛哥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5万—1.2万年。

阿特利文化遗存

大约公元前3万年,在摩洛哥出现第一个具有北非本土特色的文化——阿特利文化(Aterian)38。阿特利文化器物在整个马格里布地区都有发现,主要包括有柄的尖状器、刮削器和叶形尖状器。考古学家在摩洛哥发掘出具有阿特利文化特征的石器制品,而且在达尔苏丹(Dar es-Sultan)以及拉巴特附近的哈鲁拉(al-Harhoura)和所谓的“走私者的洞穴”(Smugglers’ Cave)发现了这些石器工具制造者的人类遗存。39阿特利文化是由晚期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人种创造的,他们已经是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他们采用勒瓦娄哇技术进行石器加工。石头碎片被加工和再加工成细小精致的刀片和尖状物,有时被加工成各种几何形状,如三角形或月牙形。被削得更为锋利的尖状物一般被安装在木杆上制成矛,也用作弓箭的箭头。可以说,阿特利文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本地区阿舍利文化传统,而且发扬和改进了欧洲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传统。

随着工具的改进,这些智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渔猎和狩猎技术突飞猛进,效率大为提高,居所也从洞穴变为固定营地。在一些遗址中还留有炉灶的痕迹,说明当时火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在一些遗址中发现的兽骨还表明,古代摩洛哥境内有大象、犀牛、河马、狮子、熊和鸵鸟等大型动物。人们已经有能力捕获和宰杀较大的动物,并可以用动物的骨头制造工具或装饰品,动物的皮经石制削刮器刮干净后再干化,而后制成衣服、皮带以及采集用的皮袋等。

伊比尔-毛鲁西亚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公元前1.3万年,摩洛哥北部地中海沿海地区出现了伊比尔-毛鲁西亚文化(Ibero-Maurusian)。这种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和北非沿海地区。因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发现,又称奥兰文化(Oranian)。从考古发掘出的人类化石考证,该文化的创造者应为克马罗农人(Cro-Magnons)40的一个分支——梅奇塔—阿尔比人。伊比尔—毛鲁西亚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它并不是阿特利文化的延续发展,其存在时间从1.5万年前延续到7000年前。

伊比尔-毛鲁西亚文化比较发达,主要体现在石器制作技术的显著提高和细石器的大量增加,如单刃小石片刀等小型石片工具、矛头和箭头等精修的尖状器等。这一时期,人类还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骨制工具,如锥子、针、鱼钩、鱼叉和箭倒钩等。在摩洛哥,还发现了此时期的珠宝饰物和石刻画等艺术作品。

卡普萨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1.1万年前,北非地区出现卡普萨文化(Capsian)41。卡普萨文化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大致在公元前8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Neolithic)。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北非新石器时代文化共有四种类型:埃及新石器文化、撒哈拉新石器文化、地中海新石器文化和卡普萨新石器文化。在摩洛哥出现的主要是后两种。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在摩洛哥地中海沿海出现了地中海新石器文化。其石器主要是有齿缘的工具和稍加修整的石刀、石片,也有各种几何形的细石器。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些制作简单的陶器,属于地中海沿岸流行的印纹陶器文化类型,其多为无敞口圆形锥底容器,以压印纹为饰。由于与欧洲地中海沿岸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比较密切,摩洛哥的地中海新石器文化更接近欧洲的同时代文化类型,而与撒哈拉新石器文化有着明显区别。这一时期,摩洛哥地中海沿岸的居民们已经组成农业村落,开始饲养牛、绵羊和山羊。这些家畜都属于西班牙等地的品种,最初都是从欧洲输入的。

公元前6000年—前5500年,在摩洛哥中北部地区,出现了在旧石器晚期卡普萨文化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卡普萨新石器文化。卡普萨型石器主要是用石片磨制或雕刻而成的刮削器、钝背刀、石斧和其他一些几何形石器等细石器。除了这类细石器的大量使用,据考古发现,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粗制的陶器。这些陶器十分简朴,几乎没有任何装饰,以无印纹的圆形锥底容器为主,这与地中海新石器文化类型的带印纹陶器差别明显。从出土的大量陶器可见,陶器在当时当地应用很广泛。此外,还有以锥、针等为主的骨器。与撒哈拉新石器文化不同,卡普萨传统的新石器文化很可能是自成系统的一支。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以后,由于气候的变化,整个撒哈拉地区变成了沙漠,造成北非与非洲大陆的隔绝状态。此后,北非与欧洲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北非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因主要受环地中海文化影响,北非成为地中海铜石并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欧洲文化的影响主要由两个途径进入北非地区:西从伊比利亚半岛传至摩洛哥,扩至阿尔及利亚西部,传入钟杯文化、冶金术、沟纹陶器和绳纹陶器、竖穴墓等;东从意大利、西西里岛传至突尼斯,扩至阿尔及利亚东部和利比亚,传入巨石建筑和彩陶与斜坡屋顶等。42在休达附近斯帕特尔角(Cape Spartel)发掘出土的彩陶片,同西班牙的洛斯米拉雷斯铜石并用文化的陶器十分相似。在北非其他地区的考古发现也印证了北非与欧洲地中海沿岸文化的关联。从此,北非在环地中海文化中取得一席之地。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