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恍惚千年的故城
从交河故城到高昌故城,可能不少伙伴觉得“这没什么好看的,就是一堆堆土包子。”确实,除了黄土、蓝天,几乎没有别的颜色,可我喜欢这种被带回千年之前的恍惚感。
首先,交河故城,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其建筑物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特别是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可以说,这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
接着,高昌故城,位于XJ维吾尔自治区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吐鲁番市东面40多公里的三堡乡,总面积200万平方米,是西汉至元明时期(公元前1世纪—公元14世纪)吐鲁番盆地中心城镇,历经西汉高昌壁、高昌郡、高昌国、唐代西州和高昌回鹘等时期,时间跨度长达1400年左右。
这两座故城相距不远,风格却有显著差异。相对而言,高昌故城能够走进去,近距离接触的部分更多,从庙宇到楼台,从城墙到王宫,我都可以用手去触摸这风蚀的残垣。这里的游客寥寥几人,大多走马观花,而我坐在一座环形顶的大殿内,静候镂空圆顶上的白云飘到恰好适合拍照的位置。也会靠在断墙边,躲避太阳,等着夕阳时分那一片金色的来临。
当烈日不再喷吐着怒火,我从依靠的土墙边站起来,向着空旷的中心地带走去。大部分区域的建筑已经消逝殆尽,只有少许到膝盖高的土堆倔强的凸出地面,挣扎着向后人叙说当年那战火焚烧的场面。
仰起头,闭上眼,感受这炙热的天地与人间。吐鲁番的自然环境并不友好,2017年经过,火焰山边的孙悟空金箍棒形的温度计上显示49摄氏度。打开车门一股热浪汹涌的挤进来,吓得我赶紧又关上车门。地上的红土满是龟壳一样的裂纹,仿佛在呻吟着,希望能有雨水来救救它。今天虽然没有那么“烧烤”,阿瑞斯的利剑即使在剑鞘内,也能让我感受到威慑。游客们大多戴着长沿的毡帽,袖套、围脖只有爱美的女孩们在拍照的时候偶尔摘下,其他时间都全副武装的躲避着剑气所伤。
吐鲁番东北不远处,有个村寨叫“麻扎村”,30元的门票虽然不贵,但人家喀什古城比这里大数十倍还免费。安慰的是小小的麻扎村浓缩的展示了吐鲁番原住民的风土生活,遗憾的是商业化、利益化已日益严重。当我对着一位卖葡萄干的老奶奶身后的墙面拍照时,她满脸不悦的表示不买她的东西不允许拍照。
可能有人要问:为何要拍墙?因为墙好看呀,哈哈!比如有一面在一颗挂满竹篮的树后的墙,比门还大的长方形玻璃窗被木质隔栏分成了九块,每一块都被涂上了不同的颜色,绿的、红的、蓝的、棕的……以亮色居多,在透过树叶的阳光下,又一张手机桌面诞生了。还有一面墙,挂满了各种生活物件,比如地毯、簸箕、水壶、铁锹等,如果不是墙上有门,光看画面,你以为是在居高临下的俯视人家的大院。
走在细长蜿蜒的村内小道,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因为走快了来不及欣赏左右两旁的人与物。在一排上挂竹篮,中间陈设葫芦瓢、木盆、帽子,下摆各种瓶瓶罐罐的小店里,我看到一位身着白色连衣裙,头戴白色维族帽子的女孩,坐在店中央低着头,手缕着纱巾含羞微笑的样子。我觉得这人与景很搭调,于是举起单反咔咔两声。之后发现,有个小伙在给她拍照,才意识到原来他们是游客,穿着维族的衣服游玩而已。看到小伙子举着手机想给他俩一起自拍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我给你们拍两张吧,加个微信发给你。”小伙子开心的答应了,站到女孩背后,用双手拎起女朋友的头纱,低下头朝她微笑,貌似轻语着什么。嗨!还挺会摆造型的嘛。
免费为他们拍摄了不到十张照片,小伙子一脸满足的用微信接收后,悄悄地把我删了……
哈哈,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当晚,回到酒店躺在床上休息的我,想看看小伙朋友圈有没有把我的“杰作”展示出来的时候,发现已经只剩下一条横线,并且“转账1分钱”测试显示——你不是对方的好友。
继续走向麻扎村的中心位置,有一座清真寺,周围的电线张牙舞爪的让我有些烦躁,它们破坏了画面的美感。清真寺的对面是一条挂满葫芦的走廊,一排商家在走廊边卖干果、奶制品。可能是因为“葫芦”谐音“福禄”,寄托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