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致敬干净温暖的文字
闻玉霞主编给我打电话,说是代晓宁书记让我给《黄河文学》杂志创刊三十周年“黄河书系”丛书写个总序,让我既感动又感慨。感动的是,我们心心念念的这套丛书,终于在新一届文联班子手上出版了;感慨的是,从2004年接任主编,到2020年我辞去银川市文联主席,十六年,有多少关于这份刊物的回忆,都像电影一样闪现。
特别感谢三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对刊物的关怀和支持,特别是在双月刊改月刊的过程中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改为月刊并增加页码后,编辑部同仁在工作量增加了三倍的情况下,任劳任怨地出色工作,让刊物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认可,取得了全国影响力!特别感谢编辑部的同仁一直坚持着我当年提出来的“三个倡导”:倡导办一份能够首先拿回家让自己小孩看的杂志;倡导办一份能给读者带来安详的杂志;倡导办一份能够唤醒读者内心善良、崇高、温暖和引人向内、向上的杂志。基于这样的办刊方向,从中选出来的六本书,一定会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一定能够助力于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的号召。
丛书共六本:《我的文学观——寄语黄河》《文学的干净——大家访谈录》《宁夏之美》《浮生记——〈黄河文学〉小说精选集》《我们的好日子——〈黄河文学〉散文精选集》《尘埃或者光芒——〈黄河文学〉诗歌精选集》。
六本书其实源自六个栏目,最早开设的是“寄语黄河”。在我2001年7月调入《黄河文学》编辑部时就已经开设了。主要内容是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的特写照片,给刊物的寄语或者文学观,寄语大多是手写的。老主编高耀山先生在给我介绍刊物时说,封二的“寄语黄河”“雷打不动,千金不换”。我知道,这是叮嘱。2004年,我接任主编后,谨遵老主编的嘱咐,一直延续。到闻玉霞任主编时仍然未变。当年,我也多次给编辑部的同仁说,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一部中国著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的影集,也是难得的文学观和手迹档案。记得当年把创刊一百期纪念专号送给张贤亮主席时,他认真地翻看着每位名家的照片、题词,当翻到他那一页时,十分惊喜地说,这张照片我都没有,居然被你们收集在这里了。时光又过去了十余年,又有一百多位名家为刊物赐照、题词,加上之前的一百位,有两百多位了。姚雪垠、马烽、王蒙、萧乾、邓友梅、于光远、高晓声、邵燕祥、陈忠实、贾平凹、张贤亮、蒋子龙、韩少功、陈世旭、陈建功、高洪波、陈思和、於可训、丁帆、铁凝、李敬泽、汪政、次仁罗布,等等,他们的微笑,他们的手迹,他们的文学观,将要汇集成书,全彩印刷,这在文学史上,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大家访谈录”由原副主编郭红主持,由她和全国著名作家以“文学的干净”为主题展开对话。对话前,郭红副主编要通读这位作家的全部作品,拟出提纲,现场对话,形成两三万字的对话录。我把它称为“另一种文学史”。先后采访了周国平、史铁生、陈忠实、陈建功、张贤亮、杨绛、王安忆、韩少功、陈世旭等文坛大家,达三十余万字,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史铁生、陈忠实、张贤亮、杨绛几位前辈,在对话见刊不久就谢世了。这些对话,成了他们留在世上的最后心声,弥足珍贵。
“宁夏之美”是刊物想以文学的方式礼敬养育我们的温暖大地。为了扩大栏目的影响力,我们举办了“宁夏之美”全国散文征文大赛,收到国内外参赛作品一千余篇,李进祥、马金莲、冯金彦、刘汉斌、格致、王充闾、梅洁、王剑冰、张瑞、高鹏程、苏黎、余显斌、张立新、赵丰、隋明照、曹海英等六十余位区内外作家书写宁夏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发展之美的精美散文被陆续刊出。活动起始即受到各界关注,国内多家媒体都做了报道。这次评奖非常有意思,因为是匿名,评选结果出来后,一些知名散文家的作品仅获三等奖,衬托出征文质量之高。
另外三本书收录的是《黄河文学》三十年来的小说、散文、诗歌精华,大多都是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选刊转载过的名篇。三十年,六本书,本身就值得期待。
祝《黄河文学》在新的编委会领导下,在各位同仁的努力下,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是为序!
(作者系宁夏文联主席、宁夏作协主席,原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