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管理(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运输基础知识

1.1.1 运输概述

运输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不断发展,它与人类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但是运输业的出现则要晚得多。我国的运输业发展至今经历了不同的运输阶段,由最原始的运输方式发展到现在的以机械运输工具为主导的运输形式。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种运输方式共存的局面,主要是以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为主导的运输体系。每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适用环境。只有在不同的运输环境和运输条件下,选择相应的运输方式,才能提高运输效率与效益。

1.运输的定义

运输是指利用载运工具、设施设备及人力等运力资源,使货物在较大空间上产生位置移动的活动(GB/T 18354—2021)。它涉及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是在不同的地域范围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是对“物”进行的空间位移。

2.运输的特点

(1)运输不生产有形的产品。

运输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生产,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只提供无形的服务。作为运输的抽象劳动,它创造的新价值会被追加到所运输货物的原有使用价值中。

(2)运输不改变运输对象的性质。

运输过程不像工农业生产那样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而只改变运输对象(客、货)的空间位置。对旅客来说,通过运输实现了消费;对货物来说,通过运输创造了附加价值。

(3)运输对自然的依赖性很强。

运输不同于工业生产,它对自然有较强的依赖性。大部分的运输活动会露天进行,风险较大。运输的场所、设施设备分布分散,流动性强,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

(4)运输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由于运输不生产有形产品,它不需要为原材料或零部件预付一个原始价值,运输成本仅涉及运输设施设备与运输运营成本两部分。在运输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所以运输需要大量的投资,为资本密集型产业。

(5)运输是“第三利润”的主要源泉。

一方面,运输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占有最高的比例。运输的实现需要借助大量的动力消耗,所以在一般社会物流费用中运输费用占接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的运输费用甚至会高于生产制造费用。

另一方面,运输具有节约空间的特点。运输活动承担的是大跨度的空间位移任务,具有时间长、距离长、消耗大等特点;通过体制改革、技术革新、运输合理化,可以减少运输的吨公里数,从而成为“第三利润”的主要源泉。

3.运输的原理

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物流的基本活动要素。物流是物品实体的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不但改变了物品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品的空间状态。运输承担了改变物品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是改变物品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运输再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在物流过程中,运用多种载运工具、设施设备及人力等运力资源,将物品在不同地域范围间进行运送的活动,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1.1.2 运输的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运输作为物流的基础、核心模块,是使用者以一定的成本从供应商那里购买“一揽子服务”,通过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将物品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的活动。而运输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物品的空间位移,创造空间效用。

1.空间效用的概念与意义

空间效用(place utility),又称为“场所效用”,是指通过运输实现“物品”的理性位移,消除“物品”的生产与消费的位置背离,使“物品”的使用价值得以实现。

空间效用的原理为:运输成本的下降创造了空间效用。运输距离的增加意味着产品市场范围会以更大比例增加。因此,更高效率的运输方式、更低的运输成本创造了新的空间效用。

空间效用的意义是:通过运输活动,将物品从效用价值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用价值高的地方,充分发挥物品的潜力,使物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即创造物品的最佳效用价值。运输的空间效用使地域分工专业化,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最好的效果。这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提高土地价值。

2.时间效用的概念与意义

时间效用是指由改变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的时间差所创造的效用。也就是说,时间效用是缩短时间上的间隔,使人的可用时间增加,使物的获得时间减少,在消费者需要的时间将物品送达。创造时间效用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1)缩短时间创造效用(缩短流通时间)。

缩短物流时间,可获得多个方面的好处: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消耗,提高物的周转率,节约资金,等等。马克思从资本角度早就指出过:“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殖就越大。”[1]这里所讲的流通时间完全可以理解为物流时间,因为物流周期的结束是资本周转的前提条件。这个时间越短,资本周转越快,资本的增值速度就越快。所以,通过物流时间的缩短可以取得高的时间效用。

(2)弥补时间差创造效用(水果生产与消费存在时间差)。

在经济社会中,需求和供给普遍存在时间差。例如,粮食、水果等农作物的生产、收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这就决定了农作物的集中产出,但是人们天天都有消费需求,因而供给和需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时间差。正是有了这个时间差,商品才能取得自身最高价值,才能获得十分理想的效益。但是,因这个时间差而产生的效用本身不会自动实现,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集中生产出的粮食除了当时被少量消费外,就会损坏、腐烂,而在非生产时间,人们就会找不到粮食、水果可吃,所以必须进行储存、保管以保证经常性的需要,供人们食用以实现其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是通过物流活动克服季节性生产和经常性消费的时间差得以实现的,这就是物流的时间效用。

(3)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用(物品囤积居奇)。

尽管加快物流速度,缩短物流时间是普遍规律,但是在某些具体物流中也存在人为地、能动地延长物流时间来创造效用的情况。例如,囤积居奇便是一种有意识地延长物流时间增加时间差来创造效用的现象。

【课堂讨论题】

(1)如何理解运输空间效用的意义?

(2)如何理解运输时间效用的意义?

1.1.3 运输的功能与运输管理

1.运输的功能

(1)实现物品的空间位移。

无论物品处于哪种形式,是材料、零部件、装配件、在制品,还是制成品,也不管它是在制造过程中,还是在流通过程中,运输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产品在价值链中的空间位移。

(2)创造“场所效用”。

同种物品由于所处空间场所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也不同。所谓场所效用就是指由于改变场所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物品的使用价值和产出投入比。通过运输,可以把物品运到场所效用最高的地方,发挥物品的潜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运输提高了物品的使用价值。

(3)储存物品。

对物品进行临时储存是一个不太寻常的运输功能,即将运输车辆临时作为储存设施。在仓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运输车辆储存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2.运输管理

运输管理是指产品从生产者手中到中间商手中再至消费者手中的运送过程的管理。它包括运输方式选择、时间与路线的确定及费用的节约。其实质是对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运行、发展和变化,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控制与协调,实现运输目标的过程。具体来说,在选择运输手段时,第一要考虑运输物品的种类,第二要考虑运输量,第三要考虑运输距离,第四要考虑运输时间,第五要考虑运输费用。

1.1.4 运输系统的构成

运输管理是基于运输系统进行的一种综合管理,运输系统作为物流系统的最基本系统,是指由与运输活动相关的各种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构成如下:

1.运输节点

运输节点是指以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为主要职能,处于运输线路上,承担货物的集散、运输业务的办理、运输工具的保养和维修的基地与场所。运输节点是物流节点中的一种类型,属于转运型节点。

2.运输线路

运输线路是供运输工具定向移动的通道,也是物流运输赖以运行的基础设施,它是构成物流运输系统的最重要的要素。在现代运输系统中,主要的线路有公路、铁路、航线和管道。

3.运输工具

运输工具是指在运输线路上用于载重货物并使之发生位移的各种设备装置,它们是物流运输能够进行的基础设备。

4.运输参与者(运输市场主体)

(1)货主。货主是货物的所有者,包括托运人(或委托人)和收货人。有时托运人和收货人是同一主体,有时是非同一主体。

(2)承运人。承运人是指进行运输活动的承担者,主要包括铁路货运公司、航运公司、民航货运公司、运输公司、储运公司、物流公司以及个体运输户。

(3)货运代理人。货运代理人是指根据用户要求,并为获得代理费用而揽取货物、组织运输和配送的人。货运代理人属于非作业中间商,因此有时候被称为无船承运人。

(4)运输经纪人。运输经纪人是指替托运人、收货人和承运人协调运输安排的中间商,负责协调装运装载、费率谈判、结账和追踪管理等。运输经纪人也属于非作业中间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