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局中的管理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CHAPTER 1
第1章
抗通胀的公司

似乎每周都有新书上市,讲述某种保护个人及其金钱不受通胀影响的可靠方法。但似乎没有哪本书对保护公司给予过关注。然而,除非经济体系中创造财富的资产(即公司)保持生产能力,否则个人的财富也不太可能保存下来。旷日持久的通胀使这种生产能力受到威胁,更不用说像当前全世界正在经历的长期高通胀所造成的威胁。人人都已接受长期通胀,甚至包括那些“进步主义”的经济学家,他们认为,相对其他危害而言,通胀的危害是相当小的。

公司(实际上也包括个人)不可能对通胀的危害完全免疫。但让公司变得“抗通胀”是可能的,这样一来,它就能对这种大流行病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而且,这样做所需的成本很低,仅需付出适度的努力。

要做的第一件事(确实是绝对的先决条件)是掌握事实。公司要根据通胀调整其数据(当前在美国只有少数公司这么做),不这么做就不能抵抗通胀,反而会成为受害者。不这么做的公司必然会做一些加剧通胀危害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其决策立足于错误信息和自我欺骗。如果缺乏根据通胀调整过的会计核算,公司一定相信销售增加了,而实际上销售减少了,市场地位也下降了。它们一定相信利润正在超越先前的记录,而实际上利润下降了或完全没有了。它们一定相信财务状况强健,而实际上正处于资不抵债的边缘,且无力抵抗通胀时期普遍存在的“信贷紧缩”和“流动性危机”。销售和市场地位、应收款项[1]和存货、折旧、资本与偿债要求以及利润都需要根据通胀调整后的数据不断重述,从而使公司自身能够抵抗通胀。

下一步是系统的资金管理。通胀时期不可避免的畸形现象之一是过度强调财务。在利率高达17%的情况下,一位不称职或没经验的财务主管一周内损失的资金,可能比市场部门3个月为公司挣得的收入还多,此时巧妙处理资金会被视为比制造和营销商品或服务更重要。但要抵抗通胀,一家公司需要做的不仅是巧妙处理资金和利率投机(唉,虽然在通胀时期这两者都是需要的)。公司不得不设法同时满足本质上不兼容的两项要求。它不得不把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这意味着持有最少的现金和最多的短期债务。但与此同时,通胀时期公司需要高度的流动性。在任何通胀时期,“信贷紧缩”和“流动性危机”会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而且,与所有政客的承诺相反,通胀过后不会出现“软着陆”,至少第一次通胀(即16世纪持续了100多年的世界性恶性通胀)以来,现代经济史上尚未出现过。

因此,为了抵抗通胀,公司需要在过高流动性造成损失和过低流动性造成灾难这两种风险之间维持一种谨慎的、有原则的、长期的平衡政策。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特定的财务状况,具体到某一家公司,它要支付多高的风险溢价才能安然度过流动性危机或信贷紧缩呢?通胀时期的财务恐慌犹如加勒比海上9月的飓风,通常很快就会平息下来。但这不足以让人们感到安慰,因为或许船在受到第一次猛烈冲击时就翻了。

最后,抗通胀的公司需要刻意避免下述愚蠢的行为(在通胀时期这种行为会被视为头脑清醒的行为):专注于非常短暂的和眼前的事情。在通胀时期,这种专注是“合理的”。因为在17%左右的利率下,所有投资期限超过四年的投资物都是没有现值可言的——如果遇到什么风险,未来投资的现值缩减至零的时间,会缩短至两年左右。这意味着,在通胀时期放弃任何不那么“确定的”且几年后才会获得的支出收益,是“合理的”。剥夺未来成为“合理的”。但几年前的环境危机告诉我们,这不是“合理的”,而是愚蠢的,是能想到的最浪费的、代价最大的行为。

在16世纪以来的每次通胀中,“聪明的家伙”都着眼于短期。他们曾经一度是“奇迹创造者”和“炙手可热的人”[2]。但是,一旦通胀停止(哪怕只是暂停),他们往往声销迹灭。20世纪20年代德国恶性通胀的“魔术师”胡戈·斯廷内斯[3],在狂热的三年时间内建立了欧洲最大、显然也是最强的“企业集团”。1923年10月,德国马克稳定6个月后,斯廷内斯就破产了,他的帝国被清算。

幸存者都是为未来做准备的“傻瓜”。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在德国通胀期间,西门子公司被认为“毫无希望”。但后来该公司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电气设备巨头,仅次于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西门子公司在欧洲的老对手AEG[4](也是德国的)在通胀期间“很聪明”,是证券分析师和金融作家的宠儿;在通胀结束之后其竞争实力从未恢复,反而越来越落后。西门子公司的所作所为很简单。它的日常运营,包括资金管理,都是根据通胀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一切有关创造未来的事务,都像通胀不存在一样地进行着。

为了让公司抵抗通胀,创造未来的活动(科学和技术研究,产品和工艺的创新与开发,工厂和设备的维护,市场开发,客户服务,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开发与培训)要像利率为3%时那样进行,也就是不考虑通胀带来的冲击。在任何公司中,这些活动至少占总支出的1/10,在某些公司,它们的占比还会比这高得多。对抗通胀的公司而言,它们必须优先于其他所有事务,除了为使公司能够应对流动性紧缩压力而预留所必需的现金流。

顺便说一句,对个人来说,保持“财富创造能力”(也就是一个人的技能和知识)可能是抵抗通胀的最佳途径。历史经验表明,所有遏制通胀的妙计(无论是投资房地产,还是投资钻石、期货、黄金、古董等)都值得怀疑,而它们却都是当今的畅销书言之凿凿予以宣传的。政府总能找到办法战胜最聪明的抗通胀妙计。不过,尽管德国的农场主、小店主、工厂主在10年后仍未从1920~1923年的通胀中恢复(当然,这是希特勒得以崛起的主要因素),但是医生、律师、工程师在马克稳定下来的6个月内就恢复了原先的收入水平。现在纷纷参加高级管理项目的专业人员,进修工程、会计、法律、医学课程的专业人员,到头来可能是唯一几乎不受通胀影响的人。

(1981年)


[1]应收款项(receivables),德鲁克在本书第11章“对资本生产率进行管理”中认为,应收款项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贷。——译者注

[2]这段话中的“聪明的家伙”(smart boys)、“奇迹创造者”(miracle workers)、“炙手可热的人”(hot pistols)都是当时美国大众媒体上常用的词汇。——译者注

[3]胡戈·斯廷内斯(Hugo Stinnes,1870—1924),德国实业家,政治人物。——译者注

[4]AEG,德国企业,成立于1883年,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设备公司。——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