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新动能 科技强国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青春正能量——在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刘延东

(2016年8月22日)

今天,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2周年之际,很高兴与源潮同志、匡迪同志以及小平同志亲属一起,来参加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颁奖大会。刚才,我们观看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回顾短片,为第十届获奖学生和团队代表颁了奖,听取了获奖同学发言,感到十分欣慰,也倍受鼓舞。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对获奖的同学、创新团队以及有关承担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小平同志亲属致以深深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切地怀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两年前,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党中央隆重举行纪念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和卓越贡献,高度评价了他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和崇高风范。在当天下午举行的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上,我们也一起缅怀了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倾注的大量心血和作出的伟大贡献,至今仍记忆犹新。小平同志生前十分关心青少年的成长,高度重视对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素质的塑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他多次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他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在今天看来更加令人叹服!2004年,在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之际,根据他的遗愿,小平同志亲属捐献出小平同志生前全部稿费,由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设立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专门用于鼓励和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基金主体项目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规模不断扩大、内涵日益深化、影响持续提升,形成了覆盖大、中、小学生群体的完整体系。在10届的评比中,共有近千名大、中、小学生获得这一殊荣,其中有不少人就像周彬同志一样,已成长为国内教育科研战线的骨干力量。同时,作为基金拓展项目的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学中职科技创新示范竞赛等,也从不同角度促进了青少年科技创新,为弘扬创新精神、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后备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我相信,这些都是对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和告慰。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总揽改革发展全局,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5月30日,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次层次高、规模大、范围广的历史性科技盛会,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角,科技界乃至全国人民都感到极大振奋与鼓舞。在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了我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在这一伟大历史征程中,广大青少年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实现接续创新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与大家交流分享。

第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为广大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历史上每次科技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进程。18世纪以蒸汽机为代表的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从工场手工业带入机器大生产时代;19世纪电力技术的发明,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人类工业生产进程;20世纪以来,重大技术突破更是层出不穷,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新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力收益越来越大,使原有投资、人才、技术、产业、规则“归零”的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更加迅猛,产业升级换代不断加快,对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产生着空前影响。为抢占制高点,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科技创新作为培育长远竞争力的根本手段超前谋划,新兴经济体也在加紧部署,谋求科技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利器,全球创新版图正在加速重构。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有长达5000多年接续不断的文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科技成果,古代中国曾以“四大发明”引领并造福世界。近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导致国力衰败、落后挨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建立了全面独立的科技体系,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取得了“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铁路、北斗卫星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了小平同志期望的“占有一席之地”的目标,也为向更高水平跃升奠定了深厚基础。从我国发展阶段看,在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平衡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现实情况下,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实现转型升级,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完备的产业体系、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之移动智能互联技术的有力支撑,为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特别是当前,创新创业的热潮在全社会蓬勃兴起,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任何人都有机会靠创新出彩,在造福社会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当代青少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一代,1990年出生的同学到2050年正好60岁,你们的人生历程正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高度重合、同频共振。可以说,祖国的发展为你们建功立业、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机遇和广阔舞台。

第二,希望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投身创新实践,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注入更多新鲜活力。青少年阶段是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时期。青少年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创造性和可塑性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向权威挑战,开展科技创新具有独特优势。纵观古今,很多伟大人物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崭露头角。比如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只有26岁;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时分别为30岁和34岁。在我国的航天团队中,年轻人已挑起大梁,载人航天总体部400多人,平均年龄仅33岁。刚才,从几位获奖同学的发言中,我们既体会到了当代青少年对科学的满腔热爱,也领略了青少年身上蕴含的无穷创新活力。希望同学们抓住机会、珍惜时光、砥砺前行,放飞科学梦想,勇攀科技高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一要保持广泛浓厚的探索精神。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坚持探索未知的天性,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自己的奇思妙想如天马行空般驰骋。学校里,在完成必修课程学习基础上,可以选修感兴趣的通识类课程,厚植知识基础,提高人文修养。课堂外,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了解前沿、广泛涉猎,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科学研究以追求真理、揭示规律作为最高目标。纵观科学发展历史,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引领人类文明的重要标杆。我国科技界素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品格,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做出了生动诠释,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和光辉榜样。希望同学们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科学精神,从小就培养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作风,让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三要发扬紧密联系实际的务实精神。科技创新的真正目的是要造福人类、解决实际问题。刚才几位同学分享的创新故事,有的解决了电池快速充放电问题,有的实现了纸张的重复利用,有的致力于绿色能源开发,都在不同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同学们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灵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善于将知识从课堂里移到课堂外、从书本上搬到实践中,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机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落地开花,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要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科技创新是探索未知的旅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更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攀登科学高峰,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共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才找到合适的灯丝;袁隆平院士为了找到一株符合实验需要的野生水稻,花了6年时间跑遍大半个中国。希望同学们坚持始终如一的恒心、永不放弃的毅力和水滴石穿的韧劲,在创新道路上披荆斩棘、攻坚克难。遇到逆境时,不要灰心气馁,坦然对待挫折和失败,从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第三,各级政府和全社会要通力协作,形成关心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青少年是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我们要以对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改革创新、齐抓共管,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和地方要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协作机制,优化政策供给,强化资源保障,健全管理体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要形成长效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二要改善基础条件。要综合施策,多管齐下,筑牢青少年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教育系统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科技活动进校园进课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使青少年在快乐学习中提升创造力,增强创新自信,汲取科技滋养。发挥教育信息化等手段,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广大学生。科技系统要积极搭建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的高效平台,提升现代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等科普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科协、共青团等要发挥群团组织优势,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打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创青春”等示范性品牌活动,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科技殿堂、体验创新之美。

三要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舆论宣传引导,精心打造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双创周”等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环境,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科技创新事业。

青少年朋友们,在你们身上,寄托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面向未来,希望你们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不辜负小平同志的遗愿,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再接再厉,健康茁壮成长,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上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青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