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求证红军最后的长征出发地之一——两河口(4)
(板栗园大捷后,有一支红色武装留在两河口牵制敌人,后来参加了万里长征。)
由于时间已经较为久远,经历和见证过这段历史的知情人大多也已经离世,而且有关红军在两河口活动的详细史料也不多。即使某些文献资上有记载,也是语焉不详,很难还原当年的历史情景。很多上年纪的老人(70-80岁上下)也只是听说红军是从两河口离开的,具体的历史情景他们也无法记忆复原。
为了探寻先辈们的战斗历程,记住他们的为了人民翻身求解放与新中国的建立作出的不朽功勋,笔者在湘鄂西边各地进行了多方探寻与求证,根据能查到的史料与群众的讲述,经过整理基本还原了两河口红色武装加入长征队伍的过程。
1935年5月红军到达两河口一带,在此驻扎期间,建立了农会组织,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并建立赤卫队等群众武装,积极开展扩红运动,很多家庭都有多人参加红军,村民刘列武一家就有祖父刘运鹏、叔祖父刘运忠、伯父刘继武、刘继高(此人姓名待确认)等四人加入红色武装队伍,其中刘远鹏兼任农会主席,刘继武后来任红军游击队支队长。
从1934年10月22日红二、六军团从酉阳南腰界出发,发动湘西攻势,在1935年5月到达两河口,至忠保、板栗园、芭蕉坨等大捷为止,红军的湘西攻势取得完全胜利,红二、六军团的主力部队才离开两河口与及周边一带。为了牵至宣恩及附近的敌人,在两河口留下一些伤病员与当地的几名红军干部,将原来的赤卫队改扩编为类似正规红军的游击大队,继续巩固苏维埃政权,扩大革命力量,与敌人作斗争。经过整编,形成了一支近百人的红色游击武装,下辖三个支队,燕金生(外号燕金笼子)任游击队长。
在红军主力离开湘鄂西边之后,逃入宣恩县城惶惶不可终日的沙道沟反动团防队长匡超然,带着人马又占领了沙道沟。
在红军主力驻沙道沟期间,匡超然自知罪大恶极,怕遭到红军与贫苦群众的的清算,便带领手下人马仓惶逃入宣恩县城。而在板栗园大捷结束、红军主力离开宣恩一带之后,他又趾高气扬地带领手下的一群狗腿子杀回了沙道沟。
“湘鄂边剿匪总司令”徐源泉为了将湘鄂西边一带的革命星火扼杀干净,下令各地反动军队及团防扑灭红军主力离开后的一切红色政权与武装,因两河口正是湘鄂西边重要的红色根据地之一,是宣恩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当时鹤峰太平及龙山的石牌洞一带的根据地都隶属于宣恩县苏维政府管辖),而且又留有红色武装。因此,两河口便成了敌人重点的进攻对象。
匡超然虽然惧怕红军主力,却认为两河口的游击队不堪一击,认为立功受赏的机会到了,便带领人马从沙道沟向两河口进攻,然而经过连续的几次战斗,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他决不会坐视两河口红军游击队继续壮大,便又纠集鹤峰、五峰、龙山、桑植、石门等周边各地团防进行围剿。两河口红军游击大队与进攻的多路敌人展开了难苦卓绝的斗争。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主力在桑植誓师开始长征后,作为掩护殿后的红18师经过多次激战,成功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将敌人的重兵牢牢牵制在湘鄂西边一带。
根据情报,得知红18师仍在桑植、龙山一带活动,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两河口红军游击大队于1935年12月5日欲向南经分水岭从石牌洞一带前往茨岩塘寻找红18师,但石牌洞至统车一线早被敌人重兵占领,与敌人接火后,苦战方得以撤回两河口。
因敌人的多路围剿,两河口根据地的形势非常危急。12月10日,红军游击大队欲从野溪沟向东南进入桑植与红18师汇合。当部队到达野溪沟的土地垭及一碗水一带时,遭遇鹤峰与桑植团防武装,尽管这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敌人已经在山口严密设防,但红军游击大队作战勇敢、不怕牺牲,经过激战,击溃了这股敌人,部队得以进入八大公山一带。与红18师已经相距不远,甚至已经听得见红18师与敌人交火的枪炮声了。但敌人重兵陈于险要之处,且敌我力量悬殊,再次经过激战,未能冲破敌人的封锁线与红18师会师,只得退回两河口。
红18师在完掩护任务后,欲向鹤峰挺进建立根据地。可是却遭到敌人的重兵围追堵截,经过苦战冲出重围,后由龙山一带进入贵州追赶主力部队。
1935年12月25日,多路团防近千人从四面杀向两河口,经过激列战斗,包围圈越来越小,红军游击队被压缩在以两河口集镇为中心的彭家寨、红旗坪、玛瑙湖、四道水之间方园几公里之间的峡小地域。
因形势极为危急,红军游击大队决定突围,去贵州追赶主力部队,加入长征队伍。为了让游击大队主力顺利突围,刘继武、刘运忠、刘远鹏、刘继高等十余人留下掩护断后,从四道水方向佯攻匡超然所部之敌。
掩护小分队虽然人数不多,却利用巧妙的战术与敌人周旋,将游击战术发挥到极至,使敌人以为是红军游击队的主力要从四道水方向突围,很快将大部分敌人都吸引过来。
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红军游击大队主力决定从敌人包圈上较为薄弱的彭家寨进行突围,因大部分敌人都被吸引到四道水一带。只有鹤峰与五峰两县的部分团防在此处防守,使得红军游击大队主力得以在此处突圈,奔向咸丰后进入贵州,得以与主力会师。
作为掩护的刘运忠等人在敌人的重兵围剿下,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也欲从彭家寨方向突围。但此时,敌人的包围圈已经越来越小,经过激战,大部分人壮烈牺牲或冲散后失踪,其中刘继武在板栗坪乱岩壳陷入敌人的重围,宁死不屈,被当场杀害。至此,两河口这支小小的红色武装汇入了红二、六军团的长征队伍。其中的绝大部分人都牺牲在了长征的路上,连姓名也没有留下,成为共和国的无名英雄。但他们浩气长存,永垂不朽,这就是两河口最后的红色武装悲壮的长征。’
两河口的这支红色武装,虽然只是一支游击队,却也是土地革命时期一支正真的革命军队,虽然在红色史册上记载不详,却是实实在在存在过,并加入了万里长征的队伍。也是中国革命史上不能忘却的一页,是最后参加万里长征队伍里的一部分,值得后人缅怀与纪念。
宣恩县是湘鄂西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在这里活动时间长达八年之久。而两河口自1935年5月起至1935年11月又成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有红色武装在这里活动,直至红军游击大队冲破敌人的重围与主力在贵州会师,踏上万里长征的伟大征程。从这一点来看,两河口无疑是红军长征的最后出发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