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还要啥金手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5章 回来一起干

翌日清晨,清晨的阳光轻轻洒在房间的窗户上。

陈年缓缓睁开眼睛,感受着初冬的清新和宁静。

陈年穿上外套,步下楼梯,踏上了清晨的街道。

简单饱腹之后,坐上了开往公司的公交车。

到达办公室后,陈年喝了一杯白开水,便准备去会议室开会。

紧张感说不上来,但该有态度还是要有,还是准备了一下稿子。

进入会议室,陈年很自然就坐到了主坐上。

开会议程基本都是教科书式的。

今天无非就加了一个陈年讲话环节。

陈年觉得今天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他将要在这里开始展示自己的实力。

反正都是第一天上班,也不可能很详细的了解每一项内容。

这对于陈年来讲就更简单,讲一堆正确的废话就行。

最后留下一句话:“大家需要我这边解决的事情可以单独过来找我。”

简单明了,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会议结束后,陈年没有到了办公室,而是选择去大厅里。

远远看到张强来到了公司里。

他向张强打了个招呼,邀请他到自己的办公室坐坐。

“办公室?你办公室总共坐着几个人啊?有什么事情还是在外面讲吧。”

张强有些不解,但还是跟着陈年上了二楼。

“陈年,你这么早叫我过来,不会是要我在这里上班吧?”张强半开玩笑地问道。

”就凭你这货色,一般去别的地方都没人要。”

说着就到了陈年办公室。

张强一看,“我靠!可以啊,这就是你办公室?”

没想到毕业才几个月,陈年都混成这个样子了,原来大学四年他一直在憋着。

没有憋坏吧?

陈年这时泡了一杯茶给他,说道:“怎么样?现在哥带你飞,不过在飞之前,你得先帮我做事。”

张强一听觉得也是好事儿,陈年现在混的不差,跟着他应该可以。

上次事情结束后,陈年打给了他20万,尝到甜头了。

陈年继续说道“你先来我们公司上班,先把你放在办公室,具体的工作由我来安排。”

对于张强,陈远心里是有具体打算的。

张强也表示没有问题,过几天就来报道。

送走张强后,陈年感到有些闲暇,便决定到工地上看看。

虽然自己是重生过来,但对于建筑这一块还是一窍不通。

公司能让他坐这个位置,估计也是看上他的销售能力。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专业的事情还是有专业的人干。

自己只要把态度拿出来就可以,适当的学一点其他知识,不被其他人忽悠就行。

管理一个公司,无非就是管理三种人。

第一种,喝粥的人。

第二种,喝酒的人。

第三种,喝茶的人。

这是人性的基本原理。

喝粥的,你需要给他讲点实际的,比如保洁、保安,你跟他讲公司愿景、目标,还不如跟他讲下个月加200块钱工资来的实惠。

再比如那些中层管理人员,一般是属于喝酒的人,要体现出对他们足够的尊重,让他们有存在感,可能有时候几杯酒下肚,效果往往胜过其他,只要他们内心得到尊重,基本上就是拿起酒杯,我干了,我这辈子都跟你干。

还有最后一种是喝茶的人,这种人需要公司长远的愿景、希望,只有让他们能够看得到希望,他们就会一直干,这种人要么就是公司的骨干,要么就是合作伙伴,千万不能以普通员工的眼光去看待。

当然,这些管理知识都是理论上的,具体操作起来还要根据实际去执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个道理陈年也是明白。

在工地上转了一圈之后,陈年发现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自己只要把握住大的方向,应该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

这时薛玲玲一个电话打了过来,询问陈年在什么地方,说他五分钟之后就会来他办公室。

陈年一看时薛琳琳打来的,应该是事情有着落。

就立马回到办公室。

等了几分钟之后。

薛琳琳带着一个身材苗条,有点洋气的女孩,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陈年一看就明白了对方是干什么的。

应该是上次说在美国投资机构上班的郎诗。

三个人一见面薛淋淋就首先介绍了起来。

“陈年,这位就是我上次跟你说的我的同学郎诗,他对投资方面很有专业的见解,你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找她。”

“我们已经认识十几年了,值得信任。”薛琳琳补充道。

陈年招呼两位美女坐了下来,亲自给他们泡起了功夫茶。

薛琳琳一看说道“陈年,你可以呀,看你年纪轻轻,都学会了泡茶,看来你这个人情世故学的也很到位。”

陈年笑了一下,没有搭话。

这时那位郎诗开口问道道:“听薛玲玲讲,你准备买几只国外的股票?”

陈年就把想买苹果股票的想法说了出来。

郎诗一听,也没有急着回答问题,而是询问了一句:

“国外的股票有很多,而且有很多还是大的投资机构看好的,你怎么就看上了这一只?是不是对这支股票有独特的看法?”

陈年思考了一下。

这肯定不能直接说,这支股票几年之后会涨到什么程度,即使说了也没人相信,只能根据的语言组织一下。

“我觉得苹果公司的创新能力在世界几大公司中是有目共睹的,他总能研发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产品,所以我对他的未来表示看好。”

郎诗思忖了一下,觉得有点道理,但是你说叫她完全相信,还是做不到。

客户怎么选择她也没有权利反驳,只能适当的时候提一点建议。

这个陈年也理解,毕竟很多人是凭过去的经验判断未来,自己是从未来的角度看待现在,角度完全不一样。

三个人大约聊了两个小时后结束了谈话。

郎诗对陈年的印象也是越来越好,觉得他知识面很广,思维方式独特。

最后陈年在送别他们的时候,还和郎诗说了一句。

“怎么样?以后有没有信心回来和我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