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人性:在复杂关系中让自己活成人间清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究竟是什么,让你在关系中战战兢兢

怕生是人性的特征,也是人性的弱点

前几日,课堂上来了一批新学员,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令我印象深刻,他叫浩明。在我的印象中,如今的“90后”朝气蓬勃,个性自我,身上带着满满的正能量,但浩明却是一个例外。他非常腼腆害羞,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教室后排,既不会主动和人说话,也不会举手回答问题。

“让每一位学员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我事业追求的方向,于是我主动和浩明攀谈起来,但很快就发现,他说话时眼神总是躲闪,不敢和别人对视,经常采用搓手、挠头、抿嘴等小动作掩饰自己的内心。

“你这人很怕生。”我直指问题所在。

浩明的眼睛亮了一下,犹豫了几秒,才小声地说道:“老师,我是一个腼腆害羞的人,很怕生,又敏感,见到不熟悉的人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相处。就算对方主动和我交往,我也会特意疏远,宁愿自己一个人待着。这让我的生活和社交一团糟,我很苦恼,该怎么办呢?”

其实,有这类困扰的人不在少数,同时这种情况也是一种常态。

怕生的人一般属于内向性格,大多腼腆,不爱说话,不善于和人打交道,更喜欢独处,看上去会有一种“冷冷的矜持”。而这类人其实在人群中占到1/3~1/2,也就是说,每两三个人中间就会有一个人是腼腆并敏感的。之所以我们平时看不出来,是因为很多人有意装出一副十分健谈的样子。

进一步说,怕生一部分与我们的个性有关,但说到底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天性。面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我们的防备心理会明显提高,也不会轻易地表现自己。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或多或少地有些怕生,也不需要太过担心,毕竟有那么多人陪着你“怕生”。可是这仍会让人苦恼,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每个人也需要借助交际的力量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

据我观察,有些人的“怕生”已经变成一种病,你有没有听说过“社交恐惧症”?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的过分担心、紧张和害怕。其实,这不是他们的本意,他们也知道害怕是过分、不应该或不合理的,但仍然有一种无法自处的窘迫,极少有战胜胆怯的时候。与这类人交际,常常会陷入沉默和隔阂之中,你能显而易见地感受到他的不自在,浩明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就不能掉以轻心了,有必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治愈”措施。

其实,正值青春期的时候,我一度也很怕生,但凡到了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我的手脚就不知道往哪里放,就连说话都会结结巴巴。结果我发现,别人都不怎么喜欢我,甚至对我不怎么耐烦。是啊,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宝贵的,为什么要和讲话都讲不利索的人一起共事?但现在,我可以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在公众场合进行演讲,还会经常在几千人的会场讲授我的课程。

那么,我是如何做到的呢?改变,源自我的高中时期。

我曾经作为赴美高中交换生在美国学习交流过一年。

刚到美国时,我感到非常不适应,因为美国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话题发表演讲,课堂一开始就会请学生上台发言,而其他学生随时准备质疑与发难。小组讨论,轮流发言,这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而习惯了认真听讲、被动记录的我,完全不能适应。

小组讨论时,我总是默默地坐在一边倾听,从不敢主动举手发言。

生活中,同学们经常组织各种社交活动,而我只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后来,莉娜老师告诉我:“没有人会主动发现你,除非你主动表现自己。”

于是,我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改变自己的状态。每天早晨,我都会对着镜子练习说话,把自己当成一个陌生人;要求自己每月参加一次社交聚会,并与陌生人主动攀谈;业余时间,我开始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培训班,努力学习并刻意练习社交和沟通技巧。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已经成为小组讨论中最活跃的一员,成为那个在人群中侃侃而谈的人,即便再多陌生人,也不畏惧。

一名高中生的自我拯救,对你是否有触动呢?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像茶包,不在热水里,我们都不知道原来自己这么有能力。”

想要自己不再“怕生”,就要全力以赴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当你真的全神贯注于此,你想要的一切终究会到来。

每一个怯场者,都有一种致命的心理模式

站在大庭广众面前,心里莫名地紧张,有一种喘不过气的压抑感;明明有很多想法和意见,但关键时刻脑子一片空白,表达不出来或者不敢表达;去参加面试,本来很自信,但是中途因为种种害怕而放弃;等等。扪心自问,你是否曾经或者正在遭遇这样的折磨?在一堂演讲培训课上,我邀请学员们轮流上台进行自我介绍。轮到一个叫曼妮的女士时,她刚一站到台前,脸上瞬间就变得红扑扑的,一张嘴,说话的声音很小,而且听起来有些颤抖,“大家……家……好,我……我叫……”我注意到,她的手也在微微地发抖,还不时地拽一下自己的衣角。

我微笑着,用鼓励的眼光望着曼妮,她一连做了好几个深呼吸,脸色才恢复了正常,并接着说道:“我叫曼妮,说实话,我现在非常紧张,身体在发抖,脑中一片空白……”

我点点头,示意曼妮继续讲下去。

“一直以来,我都不敢站在台上,不管是唱歌、跳舞,或是其他的,”曼妮的神情很黯淡,眼睛也变得潮湿起来,“但是熟悉我的人都知道,私下里的我个性活泼,想法很多,口才也不错。我不明白为什么站在人前我会这样失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但是尝试了好多方法,都解决不了。”

“其实,最初我来参加这个培训也是有些犹豫的,”曼妮继续说道,“但是我想如果自己一辈子不肯迈脚去改变,那么我将错过很多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我不能放弃,这便是我今天站在这儿最大的意义。”

很荣幸,曼妮对我如此信任,为了回报她,我对她做了一番认真分析。

曼妮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其实,这是一种怯场,说白了就是害怕面对一些不敢去面对的东西。这可能与个人性格有关,可能来自个人经历,这些无关紧要。现在,你必须认识到,缺乏当众表现自己的勇气,在关键时刻镇不住场,即便你再优秀,能力再出众,想法再独特,也无济于事。

我身边就有一位优秀的推销员,销售能力非常好,对所经销的产品十分精通,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总会在最后正式签合同的紧要关头突然紧张害怕起来,不少生意就这么“黄”了。

在公开场合,你体验过那种心跳加速、面红耳赤的感觉吗?

往往每一个怯场的人都以为怯场的只有自己,以为别人并不怯场,总是在想:“为什么只有我会这样呢?”其实,怯场并非某个人的特有现象,而是许多人都如此。事实上,许多人在公众场合都存在恐惧心理。如果有谁不论在何种场合都毫无气色变化,心脏的跳动也完全没有变化,那才是异常。

看到这里,有人或许要质疑我的说法,并指出电视上那些优秀的主持人、演员们潇洒大方、表达自如,完全没有怯场。告诉你,其实他们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应付自如,他们也常常怯场,只不过善于及时地自我调节罢了。比如,一位著名的日本演员临近拍片时就想上厕所,甚至一去就是半个小时。美国某位播音员,每临播音都要先洗一次澡,若不这样,播音时就不能镇定自若。

在大庭广众面前表现自如,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项有难度的挑战。但好在怯场这一社交障碍是可以克服的,下面我就向大家推荐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的同学程毅凭借出众的专业能力,坐上了跨国公司高管的位置。从一个基层默默无闻的技术工,突然荣升为人前风光的管理者,每天对着上百人发号施令,这对程毅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他没有把握,感到紧张害怕,但是他假装自己很自信,假装自己有能力做好。经年累月,他渐渐地变得真的自信起来,也不惧面对大众。

很多时候,我们怯场是因为内心不相信自己。想要做到不怯场,就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恐惧,并从内心肯定和相信自己,为自己打造一个安全世界。“你很棒!相信自己!”“你会做得很好,加油!”……积极的心理暗示,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它真的很管用。永远记住,胜利来自勇气。

抓住每次当众表现的机会

和某些恐惧心理一样,面对怯场,唯一的办法,如同婴儿开始走第一步,重要的是迈出去。寻找每一个当众表现的机会,多多加以训练,不但可以提高你的自信心,而且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的建议是,在单位会议上,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聚会上,勇于站出来表达内心的想法或是抒发内心的感情。即使是几个朋友闲聊,也要寻找当众表现的机会。

你无须害怕自己会出错

为什么我明明懂很多的沟通和交际技巧,却还是不敢当众表现自己呢?想一想,是不是因为你害怕出丑,害怕失败,害怕被取笑?每个人的内心都害怕自己出错,尤其是在众人面前出错,将会是一场毕生难忘的噩梦。其实,很多经历过在关键时刻怯场的人都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了,而你往往没有那么重要。

比如,你在大街上当众不小心摔了一跤,惹得路人哈哈大笑。你当时一定感到非常尴尬,认为全天下的人都在盯着你,看你的笑话。但是,如果你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有时甚至连插曲都算不上,他们顶多哈哈一笑,然后就把这件事忘记了。

所以,你无须害怕自己会出错,把关注点放在你想要表现的内容上即可。

提前做好准备是关键

提前做好准备是不怯场的关键,这是我多年来所采用的重要方法。

有一次,我参加一场非常重要的演讲。当我走上讲台,突然发现原本写好的PPT被助手不小心放成精华版,那些详细的内容都没有了,但我依旧泰然自若地讲了半个多小时,内容逻辑分明,衔接自然,全场没有一个人听出问题。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已经将演讲稿研读了上百遍,早已烂熟于心。

如果你时常怯场,不敢当众表达自己,却又想尝试突破,不如将自己想讲的内容写下来,反复研读。当然,你不必逐字逐句地背诵,只需将内容做到非常熟悉,记住开头的两三句话,或者前几分钟就可以了。往往只要有一个顺利的开头,你就能平复内心紧张的情绪,进而自然流畅地说完所有内容。

如果你有怯场的困惑又亟待解决,不妨按照以上方法试一试。即便开始时比较艰难,但在多次尝试后也会熟能生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惊讶于自己的进步,在任何场合都能镇定自若,进而让机遇的天平倾向你。

如何弱化人性排斥,对陌生人打破心理隔阂

今年23岁的苏仟,即将大学毕业,她的担心与忧虑却越来越重。这一切源自父母的再三叮嘱:“社会和学校不一样,有人会利用你,更有人会伤害你。”“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让苏仟从心里认定陌生人是危险的,会伤害自己,于是她一见到陌生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惧。为此,她几次求职均受挫,一直打不开自己的交际圈……

一次,在前往应聘的路上,苏仟要转乘公交车,谁知身上带的零钱却不够,这时一位陌生的男孩给她垫付了。那个男孩长得清秀,笑起来的样子很好看,苏仟颇有好感。但当男孩微笑着询问苏仟的手机号码时,苏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对方应该是个骗子,顿时产生厌恶感,一段刚刚萌芽的感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不和陌生人打交道,虽然这样的苏仟在哪里都比较安全,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总是觉得迷茫不已,毕业后将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自己真的准备好了吗?

苏仟的例子并不是个例。据我观察,相当多的人认为陌生可能会带来不确定性,带来危险,对陌生人有着很强的防范之心。这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我认为对陌生人一概敬而远之也是有失偏颇的,心存恶意的陌生人我们自然要防范,但大多数陌生人是友善的,正常的交往还是有必要的。

朋友是如何发展而来的?细想之下,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朋友都是由不认识变为认识的,都是由陌生人变成熟人的。将陌生人拒之门外,就有可能拒绝一个可能的朋友。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要想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我们就需要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勇敢地对陌生人敞开心扉。

其实,陌生人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陌生人也是人,没有什么可怕的。在陌生人眼里,我们也是陌生人。而我们之所以对陌生人会有恐惧心理,是因为对他们一无所知,他们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如果一方表现出友善的态度,把对方当作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看待,这种芥蒂是可以很快消失的。

而且,你会发现,和陌生人交往的时候,反而更容易释放自我,简单快速地互动可以增进彼此的距离,形成一种短暂亲密的感觉。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怎么可能与陌生人感觉亲密呢?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看到,渴望被关注,也渴望与他人交流,而陌生人之间通过眼神和语言的简短交流,就能传达很多信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看到你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痴迷于跟陌生人交流,比如坐车时会和同程的乘客寒暄几句,和社区的清洁工阿姨问候一声,也会主动向一些陌生人伸出援手。

此时,儿子都会好奇地问:“你认识他们吗?你们是朋友吗?”

我回答:“不是,我们不认识。”

大概五年前,为了弄清楚我喜欢和陌生人交流的原因,我开始记录与陌生人交流的经验,结果发现,跟陌生人交流不只是打个招呼那么简单,那是一种开放的心态,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体会到跟熟人交流所不能得到的乐趣。与他人建立特别的情感连接,有时你甚至觉得那是释放自己的时刻。

比如有一天,我加班到晚上十点钟,浑身没有力气再开车,便准备到街头打一辆出租车。冬天的夜晚格外寒冷,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尽快加快速度。突然一个踉跄,我便摔倒在了冰冷的雪地上,寒冷和疼痛使我无法站立起来。

就在这时,一位正在打扫街道的大伯注意到了我,一只宽厚的手伸了过来:“来,我拉你起来。”借助这只手的力量,我马上站了起来。之后,他还帮我拦到一辆出租车,看到我上了车,他笑了一下便走远了……

就是这样一位陌生人,让我感受到了冬日的温暖。当时我感觉幸福极了,就是因为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关怀。时至今日,我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份温暖。

在参加各种行业聚会时,我有时会故意和不认识的人同席。因为我发现,和这些之前不了解的人交谈,经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比如了解到不曾知道的信息,认识一个全新的领域,甚至达成深入的合作。认识一个人,打开一扇门,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思想的启发者、智慧的提升者。

从零开始的短暂互动经历,到心相知的结伴同行,这种奇妙的体验非常有意思。当然,我不是一味鼓吹这种好处,只是觉得交际不但需要熟人,也需要陌生人,才够完整。

打破与陌生人的“心理隔阂”,往往只需一个小小的行动。

试着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微笑着说一声“你好”。

陌生人问路时,给予善意的指点。等车或坐车时,和旁边的人说些什么。……如果把生命比作一粒花种,它的意义应该是:利用所有养料努力使自己开花结果。

现行规则下,究竟该古道热肠还是漠不关情

回顾这些年,我先后接触过无数朋友,说来也奇怪,不少人经常说自己不快乐,很孤独,就连我羡慕的那些成功人士也是如此。忙碌的我们越来越不快乐,忧郁和孤独不断充斥着生活,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直到后来,我和一位资深的心理学家深聊,对方告诉我:“从业这些年,我接触了许多类型的心理病人,有人甚至会反反复复很多年。但这些病人中,大约1/3都不是真的有病,而是由于他们只在乎自己的所得与所失,对周围的一切表现出冷淡、怠惰、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

可见,人心冷漠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无处可逃。

明白了这点后,在课堂上,我不仅专注于学员的个人发展,也开始注重打造一个“乌托邦”的世界。比如,我提倡大家用“真诚和坦诚”表现和表达自己,也用“敬畏和慈悲”体会别人的真实,悦纳对方,给予别人帮助和温暖,目的在于增进学员间的互助友爱,化解因不熟悉而产生的距离感,让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充满活力和热情,提升成员间的默契度,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人际交往也是一样。太多的人只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些什么,而不愿意自己先付出些什么,因为担心被辜负、受伤害。殊不知,真正的感情永远是付出,而不是索取。当你变得越来越有情有爱时,什么都会变得温暖,变得真实,你的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温柔,终会冲破一切黑暗和荆棘。

人际中什么最难得,不是别的什么,其实就是一份真心。

说起自己年轻的时候,我的一位表姑如是说——“那是一段最痛苦的日子,那时候我脾气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跟人吵架。别人对不起我,我就算不睚眦必报,也肯定不会大度地原谅对方。这让我一度很痛苦,人缘也差。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当时我的想法是,大家都是俗人罢了。”

表姑耸了耸肩,继续说道,“后来如你所知,你表姑父去世了,你表姐也远嫁了。我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好,整天一个人待在家里。被悲伤和自怜的感情所包围,久而久之,整个人身心状态特别不好,就连平时最喜欢的小花园都荒废了。直到一天,我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好像七八十岁一样……”

“我决定改变这种生活状况,可是一个50岁的女人能做些什么呢?”表姑停顿了一会儿,接着往下说,“我想了一整夜,终于想到一个主意。我开始修整花园,撒下种子,施肥灌水。在一番精心照料下,花园里很快就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从此,我每隔几天便将亲手栽种的鲜花送给邻里,结果换来一声声感谢。我这才发现,原来我讨厌的那些人也很可爱,后来我的孤独感渐渐消失了。”

如今,表姑说话和气有礼,待人友善真诚,成为社区最受欢迎的阿姨。每天傍晚,都能看到她和一群阿姨在公园里跳广场舞,她看上去总是开开心心的,心态特别年轻,好像已经把幸福握在了手中。

表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就在于她对待别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给予让她体验到了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发挥,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糟糕,生活就像一场重感冒,我们都在等待一场治愈。

你有没有看过一则叫《有人偷偷爱着你》的广告?故事的前半段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很残酷、很无情,可后半段却让人感觉到这个世界满满的爱意。你哭泣时,他人给予安慰;你无助时,他人伸出援手……爱与善良,其实常驻身边,只因有时它太过细小,小到你不以为然,小到你察觉不到。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时候,我们难免会对某个人、某件事心生抱怨,觉得事事不顺心,总觉得有人是在跟自己作对,是在坑害自己。其实,有时候只是我们内心被一些不好的念头给蒙蔽了。与其一味地抱怨冷漠,不如先拿出自己的温情,给予才是最好的交流。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要质疑,如果我遇到真正的恶人也要如此吗?诚然,这个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难免会遇到一些恶人或是人渣,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作恶的借口。如果因为恐惧而时时刻刻对别人小心提防,或者单纯为了报复做出有违自己原则的事情,我们的人生得灰暗到什么地步?

不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会遇到善意与不善意,但只要我们能够坚守自己的一份真心和善良,自己就将会变得无比强大。只要用一份真心去对待这个世界,也将收获大片的温暖和爱意。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本可以很温暖,也可以更温暖。希望此刻的你,也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