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齐市短聚
火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听着前后坐的人们聊天。城与城之间坐火车就能到,上午出门,下午晚饭时间就又能返回赶上家里的晚饭。相对于来自农村的顾海韵来说,也算见过一点点世面了。在她的县城,都还没有公交,只有少许的出租车和摩托车。直到去到了省会,才和父亲第一次坐了公交。用火车当日行的交通工具,那更是可望不可及。以前老是在书本上看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还不是很懂,现在稍微有点明白了,发展快一点的城市在硬件设施上是比发展慢的城市要快,交通就是一方面。坐在顾海韵对面的是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父亲在和老人攀谈着什么,只见父亲表情有点庄重和严肃,细听着,原来是个退伍的老爷爷,他乘火车去附近的城看望他的战友,说着他们曾经的战友情,并说现在还健在的已经很少了,所以这份从战争年代延续到现在的革命情谊显得十分珍贵。听到这里顾海韵也肃然起敬,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是从书本上还有电视剧,或者新闻里都有见过军人的英勇风采,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于军人顾海韵一直怀有一种崇敬之情。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军人的保家卫国,就没有我们的安稳生活。初中的时候,看着新闻里的警察英勇行径,顾海韵想她以后也要当一名警察,做出任长霞般的事迹。直到高一的时候,16岁的顾海韵在学校的黑板报上看到了粘贴的军校报考的最低身高160cm,150的顾海韵就只能放弃了军人这个理想。16岁的女孩,再长高的可能不是太大了。但是不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却一直热爱军人,就像对祖国的热爱一样,是一种信仰和信念。军爷爷很快就到站了,火车又继续朝着哈市行驶。坐的时间久了,顾海韵和顾父打过招呼就又去车窗那眺望远方了。透过玻璃,北方的天空没有南方的那么蓝,但是感觉白云还是很白,不知行驶到了什么地段,没有山野,倒是有一排排风车,这个地方也用风力发电嘛?顾海韵心想。记得老家镇上附近的一座山地上好像就有少许的,只是远远的看见过,虽然现在也是远远的一扫而过。小孩子遇到感兴趣的东西,一盯就能好久。比如顾海韵对北方不同风景的喜欢,哪怕是隔着门也能眼福饱不满。当然18岁已经成年了,但是在父母的眼里多大的人也是小孩,所以如果你没见过18岁的小孩子,那就把顾海韵算一个吧。若是什么能把顾海韵的注意力拉回现实,那可能就是烟味,顾海韵身边很少有吸烟的人,当然顾父也抽烟,但是像在车厢吸烟区这种很多人抽烟的,顾海韵还是头一回遇到。她一闻到烟味就头疼想吐,便很快的向座位走去。远远的就到顾父在和一个男孩子交谈着,有说有笑。男孩子说不上好看,个也不高,跟顾海韵一样,大家都是普通人,放在人群堆里就找不到那种。顾海韵想,应该也是从南方到北方上大学的孩子吧。来到位置上,顾父向男孩介绍说这就是他女儿,他是来送她上学的。从父亲口中了解到,原来男孩跟她是同一个省的老乡,不同的市,小时候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听说过的城市。肯定没去过的。男孩自来熟的给女孩说着他的名字叫刘勇,说是在齐市上大学的。顾父说他们也要在齐市下车,然后再转站。女孩也不是忸怩的人,大方的给男孩子介绍自己,并说以后假期可以一起搭伴回家。两个自来熟的人,从高考分数聊到了所学的专业,顾父看都是年轻人的话题,便起身去吸烟区抽颗烟。两个孩子互相加了qq,电话号则是默契的没有提。毕竟认识才一会儿,人和人之间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好,有一定的边界感,才不会惹人生厌,让彼此尴尬。聊天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的,顾父早已经回到位置上,顾海韵则趴在桌上睡了会儿。直到快到站的时候,顾父才把顾海韵叫醒。下了站,顾父说到饭点了,邀男孩一块吃饭再走。男孩说好。就这样三人拖着行李在齐市火车站附近找了家饭馆吃了饭。简单的两菜一汤,却把三个人都吃饱了,北方的菜份量就是大,美中不足就是少了点辣味。顾父和顾海韵都是能吃辣的人,可谓无辣不欢,菜可以没有,有辣椒就可以。吃过饭后,三人就要分道扬镳,说以后回老家再见。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也许就是浅浅的一段时间罢了,一顿饭的缘分,然后就散了。因为相处短暂,所以没有得失,不会遗憾,我们都是过客,从谁的世界路过。顾父去排队买票,顾海韵还是负责看着行李,父亲拿着票过来的时候,把衣服弄了弄,叹到,这北方的秋天比南方的要冷啊。顾海韵说是。心想,等以后毕业有工作了,一定要给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多买点衣服。接着顾父又说他们下错站了,之前那列火车可以直到海城的,现在又重新上站了。顾海韵说,可能是想让顾父尝一下齐市的饭菜,说着父女俩便去排队进站了。我们都会下错站,但是总会回到对的轨道上,继续前行,只是早一点到达和晚一点到达。然而你所下错的站都是为了有所相遇,例如齐市的饭菜。这次买到的是坐票,到海城只要10来个小时,到第二天的时候,顾海韵就可以看到大草原了,蒙古包应该不会在市里,学校应该在市交吧。顾海韵边放行李边想着自己将要到达的地方会是怎样。学校是不是比自己县城的高中要大好几倍呢,会有多少栋教学楼,宿舍又是怎样的呢。会不会遇到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内心期待又无比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