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步的第1步:看
看,就是看课本。
看,不是草草了事地扫一眼,而是要有重点地看,而且不是只看课文本身。
文科预习的“看”有5个重点:标题、提示、课文、注释、字词。其中,提示和注释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
看标题:通过标题可以快速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从而对要学的课文形成初步的预判和思考。
看提示: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很多课文最开始会有“预习提示”“课文提示”“提问”“背景介绍”等模块,如果能把它们好好利用起来,你可以快速了解写作背景,初步判断课文的中心内容、重点信息等,进而明确课文的学习要求。
看课文:或者说读课文,一定要讲求实效,切忌走过场。如果只是敷衍地随便看看,那预习的效果自然不会好。看课文的时候要全身心投入,尽量用恰当的语调去朗读;碰到篇幅较长的课文,可以默读。无论朗读还是默读,都要边读边思,以思促读,读中有思。在读的过程中要把阅读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带着从提示中了解的背景和要求去读,以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
看注释:在看课文的过程中,不要忽略注释,尤其是文言文、古诗等的注释。注释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本身往往也是学习的重点。
看字词:这里的字词包含不认识的、本课需要学习的新字词,也包含学习过、但感觉有些陌生的字词,它们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部分。
下面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为例。
首先是标题。“阿长与《山海经》”,包含这篇课文的两个关键点——阿长这个人物,以及《山海经》这本书。两者有什么关系呢?可以通过之后看文章去探究。
接着是提示。这一课最开始有一个模块叫“预习”,这就是预习提示。
这篇课文中的阿长就是之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的人物。预习提示里还有好几个问题,都在告诉我们这篇课文的中心和重点;借助课文注释,读完全文,做好交流阅读感受的准备是学习这篇课文的要求,那么在看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和要求去看。
预习
- “阿长”就是“长妈妈”,我们已经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知道她了。阿长怎么有这么大魅力,在鲁迅笔下被反复提及,甚至还成为文章专门描写的对象?借助课文注释,读完全文,做好交流阅读感受的准备。
- 《山海经》是一本什么书?鲁迅小时候喜欢看的书,与你小时候相比,是否有很大不同?
接着开始看课文,这篇课文比较长,可以选择默读。重点是要在默读的过程中思考,比如思考预习提示中的问题和要求。
看课文的过程中也要看注释,预习提示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可见注释的重要性。比如看到“切切察察”这个词,你本来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看了注释后知道是“细碎的说话声”,一下子就理解了。
最后,看看课本上这一课的重点字词,尤其是那些新的、没学过的,还可以进一步看看它们在文章中的位置和意思。
这样,对这一课的预习的第1步——看,就完成了。对待英语课文也可运用这一方式。
当然,文科不只有语文和英语,如果是预习历史,大家在看的时候还要重点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事件的影响;如果是预习地理和政治,还要关注重点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