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用户亲社会参与行为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社交媒体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线上参与的主要场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近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给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创伤。相比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波及范围广、影响力更持久的特征,它一方面威胁大多数民众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会冲击和阻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带来较为持久的影响。可以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益频发给人民生活与社会稳定带来了重大影响,因而如何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关注且亟待解决的迫切议题。

正是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巨大,并涉及大多数人的切身权益,因而社会公众关注度和参与度较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扩展了社会公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渠道,而且使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成为可能。特别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社交媒体,使网络用户规模与使用范围得以迅速扩大,如Facebook[1],Twitter及我国本土的QQ、微博、微信,以及新兴的短视频平台等,以社交为核心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际互动、社会交往及公共参与的主要场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早在2019年,CNNIC的报告就指出,社交平台以用户为核心,注重用户之间的互动、分享、传播,网络用户已不断向移动端、社交媒体迁徙。

作为一种参与度高、开放性强、信息扩散速度快,同时还具有一定社会透明度的新媒介形态,社交媒体的本质就是用户参与。随着社交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应用,人们除了习惯于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自我呈现与人际互动外,也热衷于通过社交媒体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而满足自身需求。诸如通过社交媒体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动态,获取社会支持,搜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参与突发卫生事件的相关讨论,主动提供与之相关的建议或进行与之相关的社会动员,都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最为常见的社交媒体线上活动。

1.1.2 用户参与行为中包含极具社会价值的亲社会行为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参与的行为类型涉及广泛,既包含涉及公共议题讨论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共参与行为,也涵盖人际互动、信息传播或个体使用等行为类型。而这些不同类型的用户参与行为实际上涉及多种价值取向,其中区别最为明显的就是亲社会与反社会取向。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认为,亲社会取向的行为即亲社会行为,它被描述为“旨在帮助或有益于其他个人或个人群体的自愿行动,诸如帮助、分享、捐赠等”(Dovidio,J. F.,2006;Eisenberg,N.,et al.,2006),而反社会行为则是与之截然相反的有损他人或社会利益的负面行为。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播网络谣言、实施网络攻击等都是最为常见的社交媒体反社会行为类型,而针对这些行为的研究在过去已经大量开展。除此之外,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认为,突发事件虽然会给个体带来消极影响,但也能够促进其心理与行为上的积极变化,因而亲社会行为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普遍存在的个体行为类型,包括在事件中人们所表现出的参与捐款、提供帮助等。2020年4月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有上亿用户通过微博参与了公益捐助,而线上公益捐助是典型的亲社会参与类型。当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参与的亲社会行为不止捐赠,诸如在线救助也是参与度较高的亲社会行为类型。

亲社会行为本身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亲社会行为能够使他人乃至整个群体获益,并可以构建与提升交往双方之间和谐的关系,从而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张庆鹏,寇彧,201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通过社交媒体参与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一方面能够建立积极的在线互动的社会规范,对抗和平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谣言、网络攻击等带来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能够强化社会关系,提高关系质量,从而培养行为主体的幸福感和自尊(Lemmens,J.S.,et al.,2009),减少个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恐慌等负面情绪。更为重要的是,亲社会行为不仅有利于实现社会互助,还能够形成一种黏合效应,并且通过线上的“爱心传递”“善意蔓延”使整个社会在危机情境中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有助于事件发生之后的应急管理与社会重建。可以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危机情境下,社交媒体在线亲社会行为对个体乃至群体发展的意义尤为重要。

1.1.3 学术界相关研究的缺失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用户普遍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信息共享,并倾向于依赖社交媒体与他人建立联系及合作,因而更多地了解社交媒体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Qualman,E.,2010)。但回顾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不仅学术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亲社会参与行为的研究鲜有涉及,而且从传播学角度进行的亲社会参与行为的研究整体上都较为缺乏。

媒介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相比对暴力行为的关注,传播学领域开展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较少。在针对网络行为的研究中,研究者更为关注互联网使用所带来的行为风险,如网络成瘾、网络谣言等。事实上,已有研究表明了媒体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如有研究发现暴力视频游戏、亲社会视频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些研究提供了媒体接触能够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的证据,但大多数研究是从心理学领域开展的,并且涉及较多的电视媒介、视频游戏,而对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领域并未进行过多的关注。这一现象近期有所改观,如一项针对网络游戏的研究发现,网络游戏与玩家的利他主义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相关关系(Wright,M. F.,et al.,2011),另一项有关社交网络游戏的研究发现有界广义互惠理论对游戏中的亲社会行为具有充分的解释力。尽管这方面的研究依然少之又少,但已然反映出传播学领域对亲社会行为重要价值的关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交媒体用户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研究者热衷的内容,该方面的研究议题、学科视野、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都较为丰富。虽然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书提供了理论参考与研究方法上的启示,但仍有可拓展之处,主要体现在:学术界在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用户参与时对危机传播与管理、网络舆论等报以较高的热情,而对社交媒体用户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参与的亲社会行为则关注较少。现有的研究成果虽然探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普通个人用户在线参与的转发行为、跟帖行为、持续分享行为、造谣辟谣行为、网络集群行为等,但是在用户亲社会参与行为方面,仅有少许研究成果产生,如有研究者探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用户正能量信息分享行为。


[1]现已更名为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