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空间简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1 网络信息寻求与分享行为

网络信息是指通过互联网传输的信息,其传播具有留存率高、范围广、渠道多等特点。许多赛博空间人类行为与网络信息相关。本小节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行为:网络信息寻求行为和网络信息分享行为。

早期的网络信息是单向传输的,即从网站流向用户。这段时期,网络信息寻求行为仅指用户获取已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的行为,用户无法主动发布信息;网络信息分享行为是公告栏/网站管理员的专属行为。因此,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信息寻求行为的特征和理论。例如,1994年,James Edward Pitkow和Mimi M. Recker发现,随着使用Web浏览器进行互联网探索的偏好增加,用户似乎更倾向于基于文本的搜索;相反,随着使用Web浏览器进行互联网探索的偏好降低,用户则更倾向于基于关键字的搜索[2]。1998年,Brenda Dervin提出了网络信息寻求行为模型,称为行为感知模型(Sense-Making Model)[3],该模型将用户、信息和现实三个概念从过去基于名词的知识映射框架转移到基于动词的框架,强调多样性、复杂性和行为感知。T. D. Wilson在1999年提出了信息行为模型(Information Behavior Model)[4],该模型借助模型间的相互依赖性,将当时已有的几种信息行为模型嵌套在一起,更好地解释了人类网络信息寻求行为。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等信息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这对网络信息寻求与分享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时,网络信息是双向传输的,用户不仅是网络信息的获取者,还是创造者和传播者。因而,网络信息分享行为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例如,2000年,Kevin Rioux提出了互联网信息寻求与分享理论,认为网络信息寻求与分享行为是互联网用户发现有用或有吸引力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信息的行为[5-6]。此外,网络信息寻求与分享行为呈现多样化特征。研究人员为此分别探究了导致两种行为出现不同特征的潜在因素。例如,2007年,J. Christopher Zimmer等人发现信息源的质量和可访问性与网络信息的查找密切相关[7]。同年,Hsi-Peng Lu和Kuo-Lun Hsiao发现自我效能感和个人结果期望直接影响网络信息分享行为[8]。2013年, Michael A. Stefanone等人发现全球不确定性与积极寻找新朋友信息的倾向呈正相关,恐惧交流与寻找现有朋友信息的倾向呈正相关[9]。2019年,周涛等人的实验表明,信任和隐私风险决定用户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的意愿。其中,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显著影响用户对社区的信任,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显著影响用户对他人的信任[10]。2020年,林晓霖和王雪群发现女性在对待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的态度上比男性更关注隐私风险、社会关系和承诺[11]。一些进一步的研究见表2.2和表2.3。

表2.2 网络信息寻求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续表

表2.3 网络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