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附微课·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如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了建立起自己所期望的、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懂得:人际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种行为过程,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离开了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就无从谈起。因此,掌握正确、恰当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个体交往、社会交往和网络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一、个体交往

人际交往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人际交往的质和量决定着人际关系的程度和水平,而个体交往方法的优劣则直接决定着人际关系的质量。

1. 了解人的基本心理规律

要想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就需要懂得一定的心理学常识,了解人的基本心理规律。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所以,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被破坏。否则,让一个人重建自信,不知比破坏一个人的自信要难上多少倍。

人的一切社会活动、行为模式、生活状态、思考方式、思想动态都离不开心理规律的支配。无论是与人合作,还是与人谈判、说服他人、结交朋友、经营婚姻等,只有掌握了人的基本心理规律,才能通过倾听他人的言语、观察他人的行为,洞悉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充分地理解他们,从而轻松地与他们相处;也才能做到预测对方可能的行为,恰到好处地解决出现的问题。

总之,正确把握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规律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2. 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人都有被他人注意、被他人尊敬、被他人赞赏、被他人接纳等各种心理需要。学会运用与人交往的“4A法则”,即接受(Acceptance)、赞赏(Approval)、欣赏(Appreciation)、感激(Appreciate),可以帮助我们成为受欢迎的人:首先,要学会接受,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肯定他人是不同的个体,像接受自己一样接受他人;其次,要学会赞赏,赞赏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再次,要学会欣赏,关注他人,不怠慢他人,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最后,要学会感激,只要别人帮助了自己,无论事情大小都心存感激并表示感谢。

当然,运用“4A法则”并不意味着要在人际交往中为受到他人的欢迎而采取虚假、伪善的态度,以致失去自我,而是要在人际交往中多关注他人,多看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并在交往中自然表达自己的情感。

3. 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在人际吸引中具有重要作用。人们会在初次交往的短短几分钟内对交往对象形成一个总体印象,即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是良好的,那么人际吸引的强度就大;如果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则人际吸引的强度就小。在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第一印象会深刻地影响人与人交往的深度。因此,在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曾在《如何赢得朋友及影响他人》一书中,根据大量来自实际生活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在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六条途径:①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②微笑;③多提别人的名字;④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⑤谈别人感兴趣的话题;⑥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4. 合理把握交往的频率和深度

一般来说,人们之间交往的频率越高,就越容易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原本关系亲密的两个人,由于交往变少,关系可能就会淡薄;而原本不熟悉的两个人,由于交往增多,关系可能就会密切起来。不过,交往的频率高只能说明交往双方之间了解彼此的机会增多了,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比如,有些人之间的交往频率不是很高,却能建立起较密切的人际关系,而且感情很深,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交往层次有深度。

二、社会交往

从本质上来说,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个体与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人形成的关系,人与人的结合与联系可以放大个体的力量。为了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关系,我们必须掌握社会交往的基本方法。

(1)树立自信。对于自己而言,信心表现为一种自信,就是人们对自我要有正确的判断,从而相信自我、认同自我;对于他人而言,信心则表现为一种信任。自信与信任是交往双方相互感知、相互影响的一个情感过程,所以自信带来的信任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础。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只有足够相信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相信自己所具备的能力、相信自己所坚持的信仰和信念,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

(2)尊重他人。在社会交往中,要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尊重他人。要做到尊重他人,就必须:善于了解他人,只有了解他人的心理,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才能做到理解和包容他人;善于理解他人,只有学会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做到理解他人;乐于关怀他人,只有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人,尤其是对弱者要具有仁爱之心,才能确实做到尊重他人。

(3)学会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方式。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除了八小时左右的睡眠外,其余时间的百分之七十都花在了与他人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沟通上。所以,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沟通,了解沟通的形式、学习沟通的技巧、善于把握沟通的时机、恰当运用沟通的语言,做一个主动、积极、合格的沟通者。

(4)善于反思。所谓反思,是指思考过去的事情,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讲,无论是社会交往观念还是社会交往能力都尚待完善和提高,所以要学会反思,善于发现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从中探寻规律;同时,也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他人在社会交往中的经验、技巧,并虚心学习。总之,我们要善于在社会交往中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调整、完善自己,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创造条件。

三、网络交往

网络交往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与他人交流的方式。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大众性、多元性等特点,我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具备自我保护意识。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虚拟性和多元性等特点,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使得网络犯罪的滋长和泛滥成为目前的国际性问题。对网络环境的管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既头痛又棘手的问题。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无论是使用QQ或微信与他人聊天,还是玩网络游戏,都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更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学会去伪存真。网络自身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使得一些网络信息存在虚假性和混乱性,因而学会辨别各种网络信息的真伪是对我们进行网络交往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广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辨别力,做到理性而不盲从。由于一些人会肆无忌惮地利用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和随意性进行违法活动,因此我们不宜对这种虚拟的人际关系投入太多,更不宜轻易把其引入现实生活中。

(3)加强道德自律。对网络交往这种不同于现实意义上的人际交往方式,道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真诚待人、彼此尊重、平等相处、互惠互利、杜绝欺诈,不说污言秽语,做网络文明人。

知识营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在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个人或群体在寻求满足社会需要、事业需要时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决定了交往双方心理需要满足的程度。

奥尔特曼和泰勒认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定向阶段。这一阶段包含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当两个人彼此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时,双方关系就处于零接触状态。此时,双方是完全无关的,谈不上任何个人意义上的情感联系。如果一方注意到对方,或彼此相互注意,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开始了。

(2)情感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双方共同情感领域的加深和扩大,双方沟通的内容开始变得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也在逐渐增加。

(3)感情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发生实质性变化。此时,双方在人际关系上的信任感、安全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谈话或交流也开始广泛涉及自身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投入。

(4)稳定交往阶段。在这一阶段,双方心理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强,自我暴露也更为广泛和深刻。此时,一方已经允许另一方进入自己高私密性的个人领域,并愿意与另一方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

美国学者杰尔·厄卡夫和维利·伍德提出了“人际关系金字塔”模型(见图1.2)。他们认为“攀登人际关系金字塔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次长途旅行,攀登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图1.2 “人际关系金字塔”模型

影响人际关系的几种主要因素

一、认知因素

在人际交往中,认知因素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对交往本身的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关键在于自我评价是否恰当:过高地评价自己,就是自负,自负的人往往在语言、行动等方面表现狂妄,容易造成他人的反感;过低地评价自己,就是自卑,自卑的人往往表现为不愿或害怕与人交往。对交往本身的认知也会影响交往行为,因为交往的过程是彼此互相满足对方需要的过程,如果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就会引起交往障碍。对他人的认知如果产生偏差,则会影响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际交往的认知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心理效应。

(1)第一印象。人们初次见面时产生的印象称第一印象,又称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信息对人的认识具有强烈的影响,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

(3)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仅仅依据某个人的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他在其他方面一些未被了解的人格特征,从局部信息形成完整印象的心理倾向。

(4)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也叫常规化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群体中,对某个人或某一类人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5)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内在心理的外在化,即以己度人、由己推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等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强加于人,以为他人也如此,结果往往对他人的情感、意向做出错误评价,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

(6)定式效应。定式效应是指由于人们头脑中存在着某种固有想法,而影响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

(7)归因现象。归因现象就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找出其行为的原因、动机、性质的现象。例如,一个学习成绩一向不错的学生高考落榜,老师和同学就会对其落榜原因得出不同的判断和推论:也许是身体不舒服,也许是怯场,也许是家里出了事情等。归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偏见往往造成归因失误,进而造成交往障碍。

二、情绪因素

在人际交往中,情绪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个人如果情绪反应过于强烈,容易表现出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的冲动,给人留下感情用事、不成熟的印象;而情绪反应过于冷漠,则容易给人不友好、对人没感情、有架子、瞧不起人的印象。以上这两种情绪反应都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十分不利。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健康的情绪应是适时、适度的。

三、相似性因素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交往双方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具有共同或相似的生活、学习习惯,在感情上就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学家纽科姆曾通过实验研究过这个问题。他向自愿参加研究的大学新生提供了16周的免费住宿,在住进宿舍前,他先对这些彼此不认识的被试进行人生态度、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测验,再穿插着将测验结果相似及不相似的大学生安排在一间房子里住。之后,他定期测验他们对一些事情的态度、看法,以及对室友的评价。结果表明:初期,房间距离是决定彼此交往频率的重要因素;但到了后期,彼此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相似性,超过了空间距离的重要性而成为建立密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在研究的最后阶段,当让这些大学生自由选择室友时,在价值观、个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者喜欢住在同一房间。这说明,兴趣相投、谈得拢、有共同语言的人之间能相互吸引,容易产生亲密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互补性因素

在人际交往中,当双方的需要和期望正好互补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大量的心理学资料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都证明,很多婚姻都是基于互补关系缔结的。例如,一个支配型的男子常会娶一个依赖型的女子为妻,一个主动型愿意做决定的女子则往往会与一个被动型不愿做决定的男子结为夫妇。他们一方的个性倾向和行为特征正好满足了对方的需要,并构成了互补关系。

五、人格因素

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具备使人喜爱、仰慕并渴望接近的性格特征的人对他人有着持久的吸引力。人们一般都喜欢真诚、热情、正直、开朗的人,讨厌自私、虚伪、庸俗的人。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期望效应”“毕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中予以验证后提出。该效应指出,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通俗地说,即你期待什么,就有可能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国王,他善于雕刻,曾雕刻了一座表现他理想中的女性的雕像。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于是祈求爱神阿佛洛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洛狄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获得了生命。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后人因此就把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提高人际关系水平和沟通能力的建议

学习本课程(本书)的目的不是要记住多少知识,也不是多取得几个学分作为拿到毕业证的筹码,而是在学习后能切实提高自身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让将来的生活更幸福、工作更顺利。

本课程(本书)学时(篇幅)有限,更为关键的是如不能将所学内容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中,变成自己的习惯、融入自己的“血液”,即使能背诵本书也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故而,编者在此为读者的学习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1)检验自我,寻找短板。认识自我比认识他人更困难,读者可通过各章后的“自我认知”栏目进行自我测验,找出自身的不足和优势,以便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强化优势。读者还应对照本书相关知识点检验自己的思想、行为,如有偏差则应加强学习和实践,以求减小偏差。

(2)学而思,思而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因不能深刻理解其含义而陷入迷茫,一味空想而懒于学习或钻研终究也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对本书的学习也是一样,对各个关键知识点应通过课上及课下的思考、分析、讨论加以理解、消化,并归纳总结,明了其背后的道理和各种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将其牢记在心,更好地去指导实践。本书中的案例链接、训练营、知识巩固与实践训练等都可成为读者思考、分析、讨论的机会或话题,建议加以重视。

(3)学而时习之。对知识仅限于理解而不能将其熟练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则知识毫无用处。本书的内容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可随时开展实践练习。读者应在学习中、学习后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加以实践,争取尽早将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的行为习惯中。

(4)每日三省吾身。实践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读者事后宜自行或与同学、朋友共同总结得失,找出差距、不足及问题所在,争取日后有所改进。

(5)一日不练三日空。无论当下你的人际关系水平、沟通能力如何,只要你骄傲自满,放弃学习、思考、实践、反省的机会,你就会止步不前。无论是在本书的学习中还是在日后的生活或工作中,都应坚持学习、实践,否则若干年后即会感慨“如果当初……”“假如……”。

案例链接

阿里巴巴商业帝国的背后:是马云和十八罗汉玩命般的努力

改编自百家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2020年1月4日晨瑶的《马云商业帝国的背后:都是十八罗汉玩命般的努力》一文

作家韩寒说过一句话:“这世上,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芒万丈,有人一身锈。但你不了解的是,楼是怎么搭建起来的,人是用什么方法爬上去的。”

1997年,创业失败的马云对同事们说:“你们要是跟我回家二次创业,每月工资只有500元,办公室就在我家。做什么还不清楚,我只知道我要做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网站。如何抉择,我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不到三天,这些人全部都选择留下来,成了阿里巴巴“十八罗汉”,和马云一起缔造了传奇。传奇的背后,是马云与“十八罗汉”对未来30年的愿景和玩命般的努力、数不清的汗水。

“十八罗汉”在“不向亲戚朋友借钱”的前提下,筹了50万元本钱。这其中包括马云的妻子、当老师时的同事和学生、患难朋友,还有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来的业界精英。如蔡崇信,当初抛下一家投资公司年薪75万美元的副总裁职位,来领马云几百元的薪水。二次创业初期,马云还要求每个员工必须把房子租在离他家五分钟路程之内的地方。那时候的工作是不分日夜的,而大家最开心的时候,就是马云亲自为大家下厨,端上一桌好菜。

“十八罗汉”基本上都是马云的同事、朋友、校友、师生等,而且他们关系密切。在阿里巴巴艰难的起步阶段,紧密的关系和高度稳定的合作伙伴团队帮助阿里巴巴渡过难关,突破重围,成就了日后阿里巴巴的辉煌。

马云曾经说过他选人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聪明,另一个是永不放弃。对于第一个标准,马云认为合伙人至少应比自己聪明。他认为:“我们寻找合作伙伴是为了找到和自己素质相同甚至更高的人,而不是找一个素质低的人来教育、培养。一般来说,如果你试图教育和训练别人,你最终会成为他的敌人。”

至于第二个标准,马云说他更喜欢积极向上、不轻易放弃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衣着的魅力

思考与讨论

1. 通过本例,谈谈你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2. 社会关系是如何影响社会的生产和发展的?

训练营

天黑请闭眼

游戏目标

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团队精神,活跃团队气氛,增进团队成员的感情交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成员的语言沟通能力。

游戏布置

1. 人员分配

建议将每次活动的参与人数限定在11~16人。如果参与人数为11~14人,就按3警3匪(杀手)配置;如果参与人数为15~16人,则按4警4匪(杀手)配置。

2. 角色及基本规则

(1)警察:带领平民投票,找出杀手。

(2)杀手:找出警察并在天黑时将其杀掉。

(3)平民:帮助警察找出杀手;任何时候,平民都不得故意帮助杀手。

游戏程序

(以12人游戏为例)

(1)裁判将洗好的12张牌(其中有3张警察牌、3张杀手牌和6张平民牌)交由大家抽取。每个人只能看自己的牌,且不要让其他人知道自己抽到的是什么牌。

(2)裁判开始主持游戏,众人要听从裁判的口令。

(3)裁判说:“天黑了,请大家闭眼。”

(4)等大家都闭眼后,裁判说:“杀手请睁眼。”

(5)抽到杀手牌的3个杀手睁眼,确认自己的同伴。

(6)确认完同伴后,由任意一位杀手或众杀手统一意见并示意裁判杀掉某人,如果意见无法完全统一,则裁判采取其中多数人的意见(不给任何意见者,视为同意其他人的意见)。杀手注意不要发出声音,以免让别人察觉。

(7)裁判在示意并确定被杀者后说:“杀手请闭眼。”

(8)稍后,裁判说:“警察请睁眼。”

(9)抽到警察牌的3个警察睁开眼睛,相互确认自己的同伴。

(10)确认完同伴后,由众警察统一意见并指出一个大家认为是杀手的人,然后由裁判做出相应的动作来告知警察被指认人的准确身份(点头是杀手,摇头是平民)。

(11)指认完成后,裁判说:“警察请闭眼。”

(12)稍后,裁判说:“天亮了,请大家睁眼。”

(13)待大家都睁眼后,裁判宣布这一轮谁被杀,同时指示被杀者留遗言。

(14)被杀者可以指认自己认为是杀手的人,并陈述理由。遗言毕,被杀者退出本局游戏,不得继续参与游戏进程。但如果其仍留在房内,则在其他人闭眼时亦必须闭眼,以免影响游戏进行。

(15)裁判主持由被杀者右侧第一人开始逐一陈述自己的观点,发言完毕后必须说“过”以表示发言结束。每个人每轮只有一次发言机会,且除自己发言时间以外不得发表任何意见。

(16)发言完毕,由裁判主持投票。从本轮被杀者右侧第一人开始进行投票,裁判叫到谁,想投票给他的人都可以投票。每个人只有一次投票机会,也可弃权不投。

(17)投票完毕,得票最多者出局,可留遗言,然后退出本局游戏。此时,本局游戏第一轮结束。

(18)按照上述顺序进入本局游戏第二轮,重复以上过程。

(19)直到某一种身份者全部出局,本局游戏结束。此时,依照游戏胜负判定方法,裁判判定本局结果。

相关讨论

(1)在陈述环节,你认为被淘汰出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在这个游戏中,获胜一方获胜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