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数字化时代的学习
很多年前,在线学习于国人已耳熟能详,但真正大面积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却又是近三年的事。众所周知,近三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大中小学生“被迫”在线学习,而我们也终于“被养成”了在线学习的习惯。
但在线学习到底如何学?在线学习中的深度学习如何发生?它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形成某种机制?搞清楚这些,有利于数字化时代的学习。
徐兆佳、张和平等几位老师很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一现实问题。有一次,他们讨论说,要对大中小学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尝试着去探究一下。
因为平时大家天花乱坠地讨论的研究议题很多,所以我也就听听,并没有在意。
没想到一年以后,他们跟我说,调查很早就开始了,现在根据这个调查,一本专著即将出版,能否请我写个序,为此我着实惊讶了好一阵。
一方面,惊讶于他们做研究的效率。我们学院没有研究生,也就没有研究助理,什么事都要自己来,正因为如此,一些有灵感的研究问题常常被搁置,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其他事务性工作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稍一歇息,要么忘了灵感催生的问题,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而他们这个团队认定了一个问题后,硬是逼着自己做研究。我理解其中的艰辛与不易。
另一方面,惊讶于为什么找我写序。我既非名人,也非人们理解中的“学术权威”。我写这个序并不会为这本书增色,倒是这本书为我增色不少,默默无闻之辈竟然也平生第一回为一本研究专著作了序。看完全稿后,确实有些想法要表达,算作是一位读者的读后感,权当作序。
首先,本书的研究再次确证了在线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非本质的转向。研究证实,在线深度学习与线下深度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印证了学习的发生与方式本身关系不大,而与学习者内在的驱动力等主体性因素有重要关联。影响学习的因素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焦点议题,新西兰两位研究者约翰·哈蒂(John Hattie)、德布·马斯特(Deb Masters)在《可见的学习在行动》一书中,对古今研究者对学习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概括和综述,最终的结论是学习的影响因素太过复杂,无法穷尽,但关键的因素有二:教师和学习者本身。对于在线学习的研究结论,本书并没有发现新的影响点,这从另一方面证实了深度学习的本质不会因为数字时代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那么这是否证明本研究无意义呢?不,恰恰相反。在大众都将数字化学习奉为圭臬的时代,这个研究无疑成为清醒剂,促人反思和反省:数字化学习也是一种学习,依然需要回归到学习的本质去看待,而不能走向极端,陷入狂热之道。正如许多被访者在开放问题的回答中所宣示的:他们更喜欢线下面对面地交流和学习。
其次,相较数据分析,调研文本的内容对未来的在线学习更具有启发价值。数据分析给予了在线深度学习一种确证,那么文本分析似乎又在强调一种常识:线下面对面的学习依然是学生更喜欢的方式。因为线下可以有更多的互动,可以即时反馈,可以监督。当然,这又透露出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不是学生在自律、自觉以后,在线学习就对线下学习取而代之了呢?这倒是团队可以捕捉和探究的议题。
数字化学习扑面而来,要面对许多新的议题,比如,如何防止学习作弊,如何将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实践智慧,如何保护在线教育知识产权,等等。这些议题可能更新、更具有挑战性,年轻的团队不妨尝试继续挑战下去。
祝愿团队成员们有更多的、持续的研究成果。
刘永存教授
2023年7月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