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初识张温义气高
崔谅听了姜纯的话后,急忙定睛去看,果然发现远处城头之上多了些人影,他冷笑一声,然后吩咐道:
“在咱们军中挑上一百个嗓门最大的,去那小山丘上给杨条喊几句话,让他红红脸、出出汗!”
“是,崔司马!”
只见出口成脏的王睚戏谑的看了一眼远处城头上的敌军,一脸坏笑的策马来到了身后的行阵之内:
“坏小子们,跟我去那山丘上吆喝两句,问候问候月支城上的那帮崽种!”
听了王睚的话后,很快便有百十来名大嗓门、擅长骂脏话的魏军士兵策马出了阵列,众人一道烟跟在王睚身后,很快便策马赶到了那座距城头不到一里的山丘之上。
那一百多人本就是出口成脏、牙尖嘴利的粗鲁汉子,此刻在王睚的带领下,各种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便从口中飚了出来。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王睚的指挥下编了几句顺口溜,整齐划一的齐声朝着城头喊了起来。
月支城头上的杨条也是个暴脾气,哪里受得了这种侮辱?
只见他二话不说就下了城头,不一会儿,城内两三千名叛军就在杨条的带领下打开了城门,朝着山丘的方向撵了过来!
“兄弟们,咱们不跟他玩了,先撤回阵内,再好好跟着崔司马教训教训这帮叛徒!”
众人见杨条这般沉不住气,纷纷哄笑着跟王睚返回到了阵内。
而崔谅早就安排众人列好了阵型,王睚众人归队之后,崔谅立即劈动令旗发起了进攻的号令,他自己更是一马当先的持戟冲在了阵列的最前方。
这两千魏军将士先前才跟着崔谅在列柳城击溃了高翔,此刻士气正盛,加上崔谅本人身先士卒无畏冲锋,更加大大助长了魏军的气势。
反观月支城叛军那边,虽然杨条本人悍不畏死,但他麾下的士兵们很明显都面带惧色,这场仗虽然还没开始,但其实已经胜负分明。
两军宛若两阵气势汹涌的潮水,很快就扑到了一起。
就在两军骑士冲杀的正激烈的时候,东南方的丘陵之上忽然烟尘四起,崔谅急忙定睛去看,发现那道烟尘以极快的速度滚下了山坡,朝着战场中心的方向卷了过来,崔谅心中不禁生出了一丝慌乱之感。
难道这个杨条并非是个头脑简单的莽夫,竟事先在东南丘陵之上埋伏了一支骑兵?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场仗势必会打的很惨烈,搞不好自己全军覆没都是有可能的!
可事到如今,崔谅已经没有退路了,倘若此时贸然撤军,行阵一乱,自己这两千轻骑一定会被杨条乘胜追击打的落花流水。
“兄弟们,快速冲杀!”
崔谅此刻心一横,大喝一声,再度麾起轻骑就朝着远处杨条的方向杀了过去!
想当年官渡之战时,曹操率军去乌巢劫粮,被淳于琼的一万精兵缠住,一时之间难解难分,就在这时,袁绍的旧兵即将从背后赶来,就在全军即将陷入两面受敌的绝境时,曹操果断下令:敌人到老子背后一步时再来禀告,再来扰乱军心者杀无赦!
高压之下,曹军在绝境之中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终于赶在袁绍援军赶到之前击溃了淳于琼的大军,将乌巢重地给啃了下来!
崔谅此时此刻就是想抓住这一瞬间的时机,打算先突到杨条的中军面前,如果能成功的阵斩或生擒杨条,那他就有了一线生机,再度把握住战场的主动权!
只见崔谅率领的魏军骑兵行阵严整,气势雄浑,面对那群气势汹汹的叛军,此刻丝毫不惧,每次冲杀都颇有章法。
而杨条本人早就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一心想挫败这一小股魏军骑兵来提升他麾下叛军的气势,他见崔谅铠甲鲜明、骏马如龙,知道此人定是魏军主将,因此挥起手中大刀、大喝一声就朝着崔谅冲了过来。
崔谅艺高人胆大,自然丝毫不惧,只见他舞起铁戟、催动乌骓,宛若一阵黑色旋风就朝着杨条迎了上去。
两马相交只一合,只听咣的一声,杨条手中的钢刀竟直接被震飞了出去,而他本人也被崔谅那一戟所裹挟的强大力道带偏了平衡,扑通一声就落下了马背、跌在了地上。
叛军阵中的亲兵们见杨条落马,吃了一惊,为救主将他们竟一股脑儿朝着崔谅的方向压了过来!
崔谅见状,只得暂时弃了杨条,策马后撤,暂避起了锋芒。
与此同时,他挥动手中的招摇旗,很快就将四面八方的魏军召唤聚拢了起来。
与此同时,远处丘陵之上的那骤然出现的一小股骑兵也已经冲到了阵内,崔谅仔细一看,发现那支打着‘安定张氏’民兵旗号的兵马并没有扑杀自己的轻骑,而是在一个十三四岁少年的率领下,对着杨条的那千余残兵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这很明显是一支地方豪强手下的部曲佃户民兵,士兵们骑的是用来耕地的骡子,身上更没有铁铠,只有少数人穿着简陋的皮甲,手中拿着的也是简陋的农具,但即便如此,这支民兵的行阵却并不混乱,足以说明领兵之人绝非泛泛之辈!
杨条见状,整个人脑子有些发懵,他不禁喃喃道:
“这是哪里来的农户?敢来战场上搅老子局!”
“杨将军,快走吧,魏军和那支民兵的人马就快要围上来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杨条见大势已去,愤愤不平的朝着远处的崔谅啐了一口浓痰,紧接着就在部下的掩护下朝着月支城的方向撤了回去。
一阵混战厮杀过后,装备更加精良的魏军将士只阵亡了七人、伤了数十人,而战场之上叛军的尸首却留下了足足四百多具。
剩余的叛军骑兵们见主将杨条得救,不敢恋战,急忙策马朝着月支城的方向逃了过去。
崔谅麾下人马不多,且未携带攻城器械,并不敢贸然攻城,因此果断放弃了追击,任由杨条逃回了城中。
与此同时,那个指挥民兵抄了杨条军后路的少年策马来到了崔谅的面前,朝着崔谅拱手笑道:
“那杨条扰我安定久矣,幸得将军出兵相助,在下安定乌氏县——张温,替安定郡的百姓们谢过将军了!”
崔谅抬眼一瞧,发现眼前之人虽然年少,但却气质儒雅、风度不凡,眉宇之间更是藏着一股难以掩藏的浩然正气,一看便是个饱读诗书、精通典籍的小学士。
他笑着在马上对那少年拱手道:
“原来是张郎君,在下乃是清河崔谅,现任陇西郡司马,保家卫国本就是我辈军人的职责和本分,何必言谢?倒是张郎君你,小小年纪,却能从容指挥坞堡部曲来围剿叛军,实在是叫人敬佩啊!”
两人闲聊了几句,崔谅这才忽然想起来,历史上,西晋末期、永嘉之乱时,中原百姓多有避难迁徙到雍州、凉州的,凉州安定张氏的张轨趁机建立了凉国,庇佑了一方汉人百姓,安定张轨建立的这个凉国,便是十六国之一的前凉。
如果崔谅没有记错的话,那张轨的父亲,恰好就叫张温!
眼前的这个张温,恰好就是出身安定张氏、前汉常山王张耳的后裔!
安定张氏诗书传家,世世代代都精通儒术,族中最不缺的就是彬彬有礼的儒家君子,眼前的张温不仅气质儒雅、正气凌然,而且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统兵之才,很明显是个难得的俊才!
想到这里,崔谅的嘴角险些咧到耳后根,自己这一趟能结交到张温这样的人才,又成功的收获了击败杨条的军功,值,真他娘的值!这一趟没白来!
“张郎君,此番你击溃敌军,算是立下了大功,倘若上奏朝廷,必定会得到封赏啊!”
听了崔谅的话后,张温轻轻一笑,摇了摇头:
“多谢崔兄提醒,可是驰骋疆场、沙场建功,实非温之所愿,温年纪尚浅,只想好好居家研读经籍,将来如能入仕为百姓做些实事,自然极好,若事不济,便当耕读著述,幽居林泉!”
崔谅听了这话,心知张温志不在此,于是点了点头,不再劝了。
张温将马缰一掣,调转了马头,转身朝着崔谅拱手笑道:
“崔兄,今日与你并肩携手一战,实在是酣畅淋漓!日后若是有缘,咱们必当再会!”
崔谅闻言,拱手欠身作答道:
“张郎才气非凡、温如春风,能与你相识相交、并肩一战,实在是人生幸事,来日若再相会,必当与君把盏共饮三百樽!”
“崔兄的约定,张温记下了,保重!”
“张郎保重!”
崔谅目送着张温策马率众远去,直到张温的身影翻过了那座丘陵,这才安排军士们打扫起了战场。
虽然此战未能生擒杨条,有些美中不足,但却斩杀了足足数百叛军,也算是大大挫伤了叛军的气焰。
就在这时,东面忽然烟尘弥漫,崔谅定睛看时,只见一支气势浩浩荡荡的魏军在烟尘弥漫中逐渐出现在了月支城的东面。
这当然正是大将军曹真和荡寇将军郝昭、偏将军王生的主力大军。
刚刚逃回月支城内的杨条见了城东曹真那面‘魏大将军邵陵侯-曹’字样的大纛后,顿时吓得面如灰土,他不禁瘫软在城头之上,失魂落魄的呢喃道:
“没想到曹大将军竟亲自来了,完了,全完了......”
——————
第二日,还没等到大将军曹真亲自率众攻城,月支城的城门就自己打了开来。
只见城内一群赤裸上身、身背荆条的叛军将领押送着叛军头子杨条,缓缓从城中走了出来,而先前被杨条劫持的安定太守孟答,此刻也一脸羞惭的匍匐着来到了曹真的脚边。
众人此刻走投无路,只得朝着曹真不住的磕头行礼,只见他们一边磕头如捣蒜,一边朝着曹真求饶道:
“曹大将军,我等受杨条及其族人胁迫,这才不得已一时糊涂犯下了弥天大错,万望大将军垂怜,饶我等一条性命啊......”
——————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
《晋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人,汉常山景王耳十七代孙也。家世孝廉,以儒学显。父温,为太官令。
《十六国春秋·卷七·前凉录》:祖烈,魏外黄令,父温,太官令。母陇西辛氏。】
时为曹魏太和二年,蜀汉建兴六年,东吴黄武七年。22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