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环境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特别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阻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如何有效解决资源短缺特别是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这两大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大经济体关注的焦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99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30多倍,年均增长9.5%;工业增加值31万亿元,比1978年的1 622亿元增长了100多倍;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实体工业实力的空前增强,加之产品竞争力的显著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制造业大国。但是,我国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并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4.29亿吨,同比增长3 976.9%,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2018年我国的PM2.5(细颗粒物)暴露程度指标评价位居世界末位;我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前处理率也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在耶鲁大学公布的2018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中,我国在参与的180个国家中位于120位。因此,我国的环境治理刻不容缓,我们已经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理当以近些年日益严峻的雾霾问题为契机,高度重视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也不能停止发展经济,为此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过去依靠加大资本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为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鉴于此,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环境或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经济包括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尤其是绿色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结论。

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工业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中之重。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工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以求客观评价工业经济增长的方式和路径。但是,这些研究对工业效率的测度只是基于资本、劳动要素投入等,能够兼顾能源和环境的文献并不丰富。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能源和环境因素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更是经济增长规模与速度的外在约束。传统的工业效率评价方法仅考虑劳动、资本要素投入,忽略了能源和环境的多重约束,没有考虑到工业增长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的负外部性,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绩效水平,从而诱导政府在产业政策制定中出现偏差,影响工业经济的持久增长。然而,由于受研究模型方法、数据来源等方面的限制,现有文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早期的研究在投入方面仅考虑资本、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忽略了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能源——化石能源的投入,在产出方面仅考虑了产值等期望产出,忽略了废水、废气这些非期望产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的模型大多以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为基础,数据包络分析存在的投入产出导向问题使其不能处理投入和产出变量存在的径向和非径向特征;在研究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差异问题时,忽略了经济单元在地理上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指标的选择也缺乏合理依据,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克服现有研究存在的各种局限性,对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是必要的和紧迫的。

基于以上背景,本书研究的目的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以经济新常态发展为背景,把能源和环境因素纳入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中,研究能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区域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问题。为了将不考虑能源环境因素和考虑能源环境因素之后的全要素生产率做比较,本书对两者都进行了测算,可以看清能源和环境约束之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受到一些影响,由此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回归,这些都有助于制定能源环境约束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

(1)不考虑能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评价。

研究采用前沿分析法中的非参数分析法(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参数分析法(随机前沿分析法以及经过改进的共同前沿分析法)分别测算了不考虑能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2)考虑能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评价。

研究采用了同时考虑期望产出增加和非期望产出减少的方向距离函数,以及在方向距离函数和全要素生产率基础上改进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我国区域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把测度结果与研究内容进行了比较。

(3)我国各省环境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区域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与其他区域特别是相邻区域之间存在经济往来和影响。在空间上,经济行为之间存在空间交互作用,这就导致传统计量经济模型的前提假设不再成立。由此,本书把空间结构和空间效应纳入研究框架中,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并把该结果与传统的不考虑空间效应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本书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环境规制必不可少。本书为定量分析我国工业发展造成的能源环境代价提供了借鉴,丰富了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理论模型和评价方法体系。

本书由河南大学商学院谢蕊蕊和宋文文合作完成,其中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十一章(约51834字)由宋文文撰写,其他章节由谢蕊蕊撰写,由谢蕊蕊对全书内容进行了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