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概念
2.1.1.1 企业家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
根据1.3.1节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可知,学界分别从网络、资源、能力和多视角的角度对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本书认为,研究中国企业家社会资本还需进一步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背景。
中国社会的关系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根植于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费孝通(1947)用“差序格局”的概念描述了中国传统社会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为纽带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165]根据“差序格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被形象地比喻为“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165]费孝通所描述的“差序格局”是基于当时人口流动性非常小的乡土中国;如今,随着城镇化加速,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快,中国从乡土中国快速进入城乡中国阶段,中国社会关系网络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如此,孕育“差序格局”的社会土壤依然存在,只不过是维系社会关系网络的纽带逐渐从传统的血缘、亲缘和地缘向业缘扩展,随着从中心向外沿扩散,关系网络与血缘、亲缘和地缘的关系逐渐淡化,“差序格局”也演变成融伦理、情感和利益为一体的多维体系(见图2-1)。[166]
在演化过程中,中国社会关系网络的重心也在发生转移,传统的以伦理和亲情为纽带的强连带关系网络作用逐渐弱化,而以利益为纽带的弱连带关系网络作用越来越大,并且在市场化程度越高、法治体系越健全的区域这种趋势越明显。基于此,中国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除了应该包括传统的依托血缘、亲缘、地缘、业缘等建立起的关系网络,还应该包括依托利益关系与政府、各种团体、协会等社会组织以及众多利益相关者所建立起的关系网络。而且后者是企业家社会资本的重心之所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图2-1 基于“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网络[166]
结合中国社会关系文化的特点和1.3.1节关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研究现状的综述,本书主要借鉴杨鹏鹏和万迪昉等(2005)[46]、孙俊华和陈传明(2011)[50]的研究,将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为:企业家以利益、情感等为纽带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在构建和维护社会关系网络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地位、信用、声誉、规则等有形和无形的资源,以及调动社会关系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
根据1.3.1节对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研究现状的综述,以及本书对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界定,可以将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归纳为网络、资源和能力。网络即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是企业家社会资本的“骨架”和“脉络”,能够将众多利益相关者连接为一个有机的体系;资源即社会关系网络所蕴含和衍生出来的各种资源,是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肌肉”和“血液”,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营养和能量;能力即企业家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是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中枢神经”“循环、消化和吸收”等系统,能够驱动网络资源的协调配置和有效利用。
2.1.1.2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研究维度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维度阐释和研究企业家社会资本,并基于相关维度构建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衡量体系。
Coleman(1988)曾经将社会资本归纳为义务与期望、信息网络、规范和有效惩罚、权威关系和社会组织5种形式。[27]Nahapiet和Ghoshal(1998)从关系、认知和结构3个维度阐释企业社会资本。[39]Peng和Luo(2000)[167]、Acquaah(2007)[42]等用企业管理者与政府的关系、与其他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关系以及与社会的关系等来衡量社会资本。边燕杰和丘海雄(2000)从企业法人代表的纵向关系、横向关系和社会联系3个维度选择指标构建了度量体系,分别通过其在上级机关、其他行业的任职经历以及社会交往的情况加以度量[34],该企业家社会资本度量体系具有较大的影响。石军伟和胡立君等(2007)[168]、马丽媛(2010)[169]在实证研究中也从企业家的纵向关系、横向关系和社会联系3个维度选择指标构建了度量体系。韦影(2007)从结构、关系和认知3个层面入手,以企业内外部6类联系为基础设计了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度量体系。[170]孙俊华和陈传明(2009)构建了由纵向关系网络、横向关系网络、政治地位和企业家声誉4部分组成的企业家社会资本度量体系。[171]游家兴和刘淳(2011)[65]、游家兴和邹雨菲(2014)[97]构建了包括网络关系、网络地位、网络声誉3个方面的企业家社会资本测度体系。杨惠芳(2017)[61]将企业家社会资本归纳为制度性资本和市场性资本,以企业家与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官员的关系代表制度性资本,以企业家与客户、供应商和竞争对手以及其他企业高管的关系代表市场性资本。
本书基于现有相关文献,重点借鉴孙俊华和陈传明(2009)[171]、游家兴和邹雨菲(2014)[97]等的研究成果,从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和社会声誉3个维度衡量企业家社会资本。具体测度体系将在第4章详细阐述。
2.1.2 多元化战略的概念
多元化战略的概念最早是由Ansoff(1957)提出的,其将多元化战略定义为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寻求更加长远的发展而采用新产品去开发新市场的扩张战略。[172]Ansoff是从企业经营产品数量的角度来定义多元化战略的,该定义成为后续很多研究的基础,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多元化经营行为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许多学者从其他角度界定了多元化战略的概念。Chandler(1962)以杜邦公司为研究对象,将多元化界定为产品线从单一发展到多样的过程,以产品线的数量来界定企业多元化战略。[5]Ramanujam和Varadarajan(1989)认为企业多元化是指企业通过自身业务拓展或者外部并购跨进新的经营领域,并且由此会导致企业或业务单元的管理结构、体系或其他管理过程产生相应的变化。[173]Teece(1980)从市场和顾客的角度定义了多元化战略,认为只有新业务与原业务完全无交叉弹性才能视为多元化,即从消费者的角度考察多元化业务之间必须完全不相关。[174]
还有学者对多元化战略进行了分类。Nathanson和Cassano(1982)最先对企业多元化战略进行了分类,分别从产品与市场两个维度对多元化战略进行了划分,并据此分析了美国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情况。[175]Hoskisson和Johnson等(1994)提出了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另一个维度——经营地域多元化,即企业开拓新的地理市场,并且认为经营地域多元化是市场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营地域多元化相比产品多元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可能更大。[176]毛蕴诗(2004)从业务、地域与功能3个角度定义了多元化战略,但其分类标准与前人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177]洪道麟和熊德华等(2007)以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指标体系为标准,认为经营业务涉及两个及以上的企业可视为多元化经营。[178]
梳理关于多元化战略定义和分类的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所依据的标准各异,对多元化战略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本书主要借鉴Ansoff(1957)、洪道麟和熊德华等(2007)的研究,将多元化战略的概念界定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企业持续成长所采取的一系列扩张行为,主要是指跨行业经营即业务多元化。
2.1.3 企业经营风险的概念
关于风险的研究由来已久,多数学者对风险的定义都可以归于不确定性和损失这两类。Knight(1921)最早将“风险”一词引入经济学研究范畴,认为风险的内涵是在特定时点、特定情境下,特定损失发生的可能性。[22]Williams和Heine(1985)将风险定义为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179]Jorion(2005)认为风险是资产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180]Knight的定义认为风险是损失;Williams、Heine和Joriond的定义认为风险既可以是收益,也可以是损失。
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也非常关注风险的来源。Kahneman等(1981)认为风险主要来源于外部不确定性与内部不确定性,其中外部不确定性主要指与决策任务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而内部不确定性与决策者的价值观、知识结构和个体异质性有关。[181]Fischhoff(1983)指出决策主体对结果价值的判断及其自身条件的不确定性(包括主体的行为方式、知识结构等)是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182]根据风险来源的不同,产生了“风险外在性”和“风险内在性”两种不同的观点。“风险外在性”观点认为,风险仅仅是某事件可能发生结果的概率分布,是客观存在的,不受决策主体的个体特征影响,一般称为外在风险;“风险外在性”强调风险是众多可能结果的概率分布,所有可能结果出现概率的方差越大风险就越高,反之风险越低。“风险内在性”观点虽然也承认事件存在各种可能性的结果,但认为决策者一般会重点关注发生概率较大的可能结果,而忽略发生可能性较低的可能结果,并且不会在乎可能性较低的结果所带来的后果。“风险内在性”强调风险是决策主体的主观判断,取决于决策者的心理活动。
学界在研究企业经营风险的时候,普遍吸收了“风险内在性”与“风险外在性”的观点,即内部和外部因素均对企业经营风险造成影响。但不同领域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定义又各有侧重。财务领域认为,企业风险是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主要是指可能形成的损失。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1981)则认为,企业风险是指企业未来成果的不可预测性,其后果包括利得和损失。2006年,国资委所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企业风险界定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影响。丁友刚等(2007)认为,企业风险是指对组织目标的偏离。[183]
目前学界对风险内涵的理解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因此对于企业经营风险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尽管如此,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不确定性是风险的重要特征,即企业经营风险是企业经营决策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但是对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后果则存在较大的分歧,即企业经营风险是仅包含损失,还是同时包含利得和损失。
基于上述关于企业经营风险研究成果的梳理,本书主要借鉴Williams和Heine(1985)[179]、Jorion(2005)[180]的观点,将企业经营风险的概念界定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决策和外部环境影响所导致的经营收益的不确定性,即企业经营收益的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