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有鱼的地方钓鱼,在大鱼多的地方钓鱼
我们为什么选择大消费行业进行投资?查理·芒格曾言:“投资有两条原则:原则一,‘钓鱼’一定要去有鱼的地方;原则二,记住原则一。”所以,我们选择消费行业作为投资目标,有四点考虑:
第一,消费行业是一个“多鱼”的行业。消费行业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随着科技发展,消费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除却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消费必需品,当前新消费产品、新消费模式层出不穷。
从纵向看,消费品不断增加,不断推陈出新。20年前,我们出门需要带房门钥匙、车钥匙、传统手机、充电器、钱包、现金等,而如今,智能手机可以替代以上所有物品。10年前,在我国电动汽车还是一个概念产品,特斯拉的电动汽车还在盈亏边缘挣扎,而今,无论是“蔚小理”还是特斯拉,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再过10年,我们会不会看到满街的自动驾驶汽车?这个世界的消费品种类正在以几何速度增加,我们永远猜不到未来会有什么。在消费领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人类的欲望永无止境,很多需求无法满足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满足这些需求的供给。
从横向看,消费需求从来不局限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也很多。过去20年,主要的财富故事围绕着游戏、社交、电商三大应用需求展开,从事这些行业的科技大佬替代房地产大佬成为各类财富榜单的常客。在游戏领域,我们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童年记忆,且这些童年记忆往往会暴露年龄。80后喜欢打弹珠和拍卡片,90后喜欢玩街头游戏机和去网吧,00后喜欢玩电竞、国潮、盲盒。代沟可能并不是因为教育的差异性,而是因为文化娱乐消费组成的精神世界各不相同。在社交领域,农耕时代通信基本靠吼,工业时代通信网络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使信息点对点传输加快,而互联网时代通信网络呈现网状和立体结构,几亿人同步的大型线上交流已经能够实现。得益于电商的发展,我们可以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不出门,全靠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养活”。
不论从纵向还是横向看,消费的内涵都在不断扩大,投资者面对的是增量市场,这不仅仅是消费者的递增,也是消费内容的递增。
第二,消费行业是一个有“大鱼”的行业。消费股是穿越牛熊的“长跑冠军”,在潮起潮落的全球经济周期面前,很多消费股屹立不倒。长期来看,消费企业往往现金流充沛,聚沙成塔。消费类上市企业利用复利轻轻松松积累巨额现金财富,这既让消费企业经营保持稳健,又提升了消费企业的研发、并购能力,最终让消费企业从微末走向伟大,从单一走向多元。消费股创造了大量长期投资的神话、佳话,消费股中十倍、百倍股层出不穷。“股神”巴菲特就十分热衷于投资消费股,比如可口可乐、沃尔玛、苹果、喜诗糖果、吉列刀片、宝洁、亨氏、比亚迪等,巴菲特从中获得了百倍、千倍的财富增长。
消费类企业之所以规模庞大,除了因为有充沛的现金流,还因为其善于跨越周期和地区。
一方面消费股能够跨越周期。对于消费品中的必需品,人们不会拒绝,即使在周期下行阶段,人们依然需要购买食品和衣物。对于消费品中的非必需品,即使遭遇经济周期下行,人们也会因欲望的驱使而消费。比如“口红经济”,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口红需求反而增加;比如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的动漫和游戏产业,在通货紧缩下依然兴旺发达。
另一方面消费股能够跨越地区,冲破文化差异。比如中国和美国之间虽然存在文化差异,但中美的宅家年轻人都喜欢可口可乐,都喜欢玩“王者荣耀”(国外叫“Arena of Valor”),都喜欢刷抖音(国外叫“Tik Tok”)。可见,在“吃喝玩乐”的消费领域,人们往往能形成高度的共识,这种共识让消费新模式跨越国界,享誉全球。
第三,中国消费领域的长期发展是大势所趋。美国当前的消费占GDP的比重为80%左右。[1]中国2020年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为54.3%。诚然,美国是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但从中国投资者的角度看,正是因为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依然不高,才有拉动消费发展的动力。
两个鞋子推销员发现一个小岛上的人都没有穿鞋子。其中A推销员给企业打电话:“我们完蛋了,这个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B推销员给企业打电话:“我们发财了,这个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于是,B推销员所在鞋厂的产品供不应求,A推销员所在的鞋厂生意惨淡。中国的消费拉动的天花板很高,市场空间依然很大,这正是中国投资者的机遇所在。2022年年初,政策面出现了拉动内需的呼声,对消费的支持政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再叠加老百姓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笔者认为中国消费的大时代即将到来,甚至进口和投资将逐步弱化,消费支撑中国经济的态势将逐步强化。
第四,消费股投资容错率更高,普通投资者对于消费行业更加熟悉。“水清却有鱼”,消费行业信息不对称情况更少,对投资者认知的要求更低,价值投资者理解消费股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你是医生,可能会投资医药行业;如果你是程序员,可能会投资区块链。很多行业投资的专业门槛很高,需要熟悉专业知识以便了解企业产品,这就是投资者的能力圈。但消费股的投资门槛很低,因为不管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我们必然是消费者。消费股对于所有投资者来说机遇是均等的,消费品就存在于商超的货架或者电商的展示页面上。很多消费者在购物节上为了几元钱的优惠货比三家,算尽了每一分优惠,却很少将这种才干引申为“财富密码”,用在投资上。有这个精力和兴趣,完全可以将消费股搞得明明白白。敏锐的消费者在买到好货的同时还会去网上看一看这家企业的主页。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随处可见,但消费股投资对于投资者十分友善,在信息层面,只要有心,就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并以此作为买卖消费股的依据。
综上,消费股投资是普通投资者的最佳选择。A股历史上,百倍消费“大白马”层出不穷,比如贵州茅台、海天味业、农夫山泉、比亚迪等。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制造业升级,A股在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消费领域的“大白马”。
本书的重点提示:首先,我们将框定最佳消费股投资者,告诉读者哪些人适合选择消费股投资。其次,我们谈方法,告诉读者如何一眼看穿消费股。再次,我们谈案例,我们不仅要看透消费股,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期读者通过研究案例培养一种“洞察”能力,进而找到未来消费领域的百倍股、千倍股。最后,我们谈投资者的知识体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投资是一门多学科组成的学问,我们需要一些基本的认知来指导实践。
[1]2020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美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就达到了67.6%,再加上公共消费的14.3%,占GDP的比重接近83%,最近数年美国消费占比在80%左右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