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成韵: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名家推荐

黄博果然是一个文艺青年,从宋人对本朝“文物之盛”的迷之自信中,把握住了时代脉搏,主要从杂乱的小说家言中,以同情之理解的立场,梳理出当时社会不断被文人士夫“文采风流”影响改造的一幅幅生动画面,将其间的故事用轻快生动的语言,讲给21世纪的读者听。

从马上得天下的赵氏皇室之慢慢成为喜好舞文弄墨的“才子天子”,到吟诗作赋、泼墨挥毫被当作士大夫之间重要的社交形式,科考成败心理压力的种种社会表现,乃至名士文采得以用真金白银称量的润笔风尚,宋朝进入“科举社会”的种种生活场景,在黄博的笔下鲜活了起来。

尤其重要的是,除了偶有反复的粗鄙化,对这样“文采风流”的崇拜,其实左右了近千年的中国帝制后期社会。期待有识之士在关注士大夫阶层的同时,也能够花时间讲出一些关于当时更广大基层民众日常生活的故事来。

包伟民

(中国宋史研究会前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相对而言,宋朝文化自由多元,社会生活遂独具异彩神韵。以文人士大夫的文艺生活为切入点,趣味盎然地展现宋风何以成韵,这是自谑文青的作者撰写此书时怀揣的期许。

著者落笔先叙宋代皇帝,揭示他们的文艺喜好同样深受文人风尚的潜移默化,同时点明了宋风成韵中的帝王垂范效应。而后铺展两宋士大夫文艺生活的四轴长卷:以诗词唱和酬对社会交际,以书法墨迹滋润日常生活,以星命相术熬煮心灵鸡汤,以文字创作收获润笔酬劳。

全书精选代表性人物为话题主角,发掘趣味性轶闻为叙事方式;行文中牵绾穿插前代逸事,或溯源故实,或异代对比,收涉笔成趣之妙;评点时抑扬褒贬笔下人事,或凸显性情,或抉明意义,有收放自如之功。翻开这册以故事说文化的读物,你将憬然有悟而欣然有得:宋代虽已远去,风韵犹能钩沉!

虞云国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如果想知道一个受过专业史学训练的文学青年会写出什么样的作品,那么,就看黄博的这部《宋风成韵》吧。

从宫廷文艺到士大夫的诗词酬唱,从书法欣赏到碑志写作,还有伴随着科举功名的士人焦虑与梦想,黄博精心择取了几个典型的视角,动用雄厚的学识积累,举重若轻,写得畅快淋漓,海阔天空。准确的学术传递,让读者在愉快的接受中完成。

研究宋代文学艺术的作品,历来大多不是出自历史研究者的手笔,但这本书则是一个历史学者的写作。我觉得这本书的副题更能标示主题: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把文艺融入生活,这就是历史叙述。历史如现实,鲜活而生动。然而学院式的研究往往将历史抽象到仅存骨骼,不见血肉。说中华文化造极于赵宋,不能“载之空言”,需要有具体的人与事来填充。

风追司马,期待黄博和更多的历史学者奉献出这样的作品,让阳春白雪走近下里巴人。历史学的“无用之用”,此之谓也。

王瑞来

(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