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现代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理功能调控、重症监护治疗、舒适化医疗和麻醉诊疗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二级学科,也是医院中重要的一级临床诊疗科目。医院麻醉科不仅是外科等手术科室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学科,还是无痛与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学科,更是医院高质量运行的枢纽性学科。2017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发布的国卫办医函[2017]1191号文件《关于医疗机构麻醉科门诊和护理单元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应努力组建麻醉科护理单元,统筹麻醉护理学与手术护理学。为此,规范麻醉科护理单元的设置,明确麻醉科医生与护士的具体执业范围和工作职责,规范麻醉科的护理行为,制订与实践麻醉学护理的培训计划,在行政管理层面使麻醉科成为一个医疗护理协调发展的统一体,是摆在麻醉学科面前的一项历史重任。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不仅要认真吸取国际麻醉科护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还要走中国自己的路,这对于我国麻醉学科的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护士从事手术麻醉工作源远流长,在美国可追溯到19世纪后期;在我国则可追溯到上世纪中期。纵观国内外麻醉护理学的发展之路,是非常曲折的,既有经验、又有教训。目前全世界护士从事麻醉科工作的属性可分为两大系列,一是以美国为代表,属医师系列(physician's),称注册护士麻醉师(certified registered nurse anesthetists,CRNAs);二是以欧洲、日本等为代表,属非医师系列(nonphysician's)。历史实践证明,将护士归属于医师系列,实施“护士麻醉师”,将对麻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在我国,更与现行的《执业医师法》及《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探索麻醉护理学的中国方案不仅是我国的当务之急,也将为世界麻醉护理学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国麻醉护理学长期属于外科护理学范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步很晚。由于历史原因,在我国麻醉学科发展的早期,麻醉科的护理工作基本上处于两种畸形的状态:一是由麻醉科医师替代做了大量护士、甚至护工应做的工作,因此,麻醉科医师长期处于“亦医、亦护、亦工”的状态;二是由“护士麻醉师”取代医师进行麻醉的操作与管理。随着我国医疗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的长足进步,无执业医师证者已不能实施麻醉医疗工作。因此,所有医院的麻醉科由护士改行而未取得执业医师证的“麻醉师”已淡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由于麻醉科中的护士未能得到有效的补充,造成麻醉学科人才队伍结构严重畸形。因此,上述第一种情况目前仍普遍存在,这对于保障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及医疗质量的提高存在不利的影响与隐患。因此,麻醉科配备麻醉护士,并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建立规范的麻醉护理单元,设立麻醉科护士长,积极探索专业化的麻醉科护士工作范畴和麻醉护士诊疗常规,并不断适应麻醉学新执业诊疗目录的持续拓展,拟定相应的更为标准化的现代麻醉护理操作流程势在必行。
本书编者鲁显福是我的学生。他在徐州医科大学读书期间,与同门师生时常积极探讨麻醉护理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他毕业后在麻醉学教育基础较好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勇于探索并努力从事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和麻醉重症监护病房(AICU)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别关注探索麻醉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十年来,他已为地区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麻醉科护理学人才。本书另一位主编王翠云,是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转岗到麻醉科担任护士长的,她领导麻醉科护士从事临床麻醉、PACU、急救复苏、AICU、舒适化医疗、分娩镇痛以及日间手术中心等多领域的麻醉科护理工作,具有丰富的护理工作实践经验。编者们在麻醉科护理工作中积累的实践与管理经验,为本书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本书的出版,对我国各地区仍处在起步阶段的麻醉护理单元规范开展临床麻醉护理工作,能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这本书的出版正当其时,希望能对全国麻醉同道们积极探索麻醉护理学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愿以此作序,以励作者,以飨读者。
徐州医科大学终身教授
曾因明
2023年12月11日于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