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实证研究的20种重要理论与应用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信息觅食理论的演化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为了更好地解释信息搜寻行为,受行为生态学领域的最优觅食理论启发,Pirolli等人于1995年首次提出了信息觅食理论(information foraging theory,IFT)。其核心思想是:为了提升信息搜寻的效率,个体会根据其信息需求,在成本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优化信息搜寻的方法和策略[1]

自信息觅食理论提出以来,涌现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了揭示信息觅食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现状,Mantovani从认知角度对信息觅食理论的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信息觅食理论虽将信息环境引入传统认知模型,但忽略了其社会文化维度,因而虽有助于浏览器的原则性设计,但未必能作为合适的人类认知模型[2];杨阳等人则梳理了信息觅食理论的理论背景和基础概念,并重点阐述了信息觅食理论的基本模型[3];更进一步地,考虑到信息觅食理论在设计中的实用价值,Fleming等人总结了在软件工程领域研究中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调试工具、重构工具及重用工具的设计,并对信息觅食理论在该领域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信息觅食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4]

随着信息觅食理论的不断发展,其在信息行为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并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然而,由前述可知,虽然已有文献对信息觅食理论进行了评述,但是多为信息觅食理论基本原理的阐述,较少涉及该理论的应用现状;此外,前述的综述文献发表较早,最新的文献也只发表于2013年,并未反映该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为了有助于学界全面了解信息觅食理论的应用进展,本章拟在对信息觅食理论进行简要介绍之后,对信息觅食理论的演化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评述,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值得拓展的潜在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