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浅谈真解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庄子在此总结了道门的方法论:即小乘法至人,大乘法神人,以及无名之圣境。
何谓至人?
此前我们画过一条线,为了更清晰的演示,我们再画一次;
自己找支笔,在纸上画一条线;此线首尾不相接,此线不相交,随意画,或直线、或曲线、或螺旋,都可以。
为什么首尾不相接?道无所起,亦无所终;无上限,亦无下限;
为什么不相交?道之用,万物之运行,不可逆。
(详情且看《浅谈尊卑》,在此不做赘述。)
在此线上,任意取一点。
有此一点,便有了分别心;有我、有人、有众生,有了分别万物之心,即生有此点;
世人皆有分别之心,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见闻学识,构建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至人无己,无己即无我,无我即真我;游逸于万物而不起分别心,依道而行;就是前文所说“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游于无穷”的境界。
无我,是先有一个我,再把此有我,修证至无我之境,所以庄子说至人无己;此为庄子的小乘法,它依于一个“有我”为介质。
何谓神人?
小乘法是把有我,修证至无我的至人之境;神人无功,便是把“无我”这个概念也修证到无的神人之境;
这样说可能不好理解,我们结合那个线上的点,再看一遍:
小乘法至人的境界,是将有我的那个众生分别之心,修证到归于一点的境界,这一点就是“无我”的真我之境;
大乘法神人的境界,是将“无我”的那一点之真我,修证到空无的境界。就是把点也擦去,只剩下我们画的那条线;
何谓圣人?
圣人无名,整条线由无数的点组成,这条线,两端无限延伸,来之未及处,与去之未尽处,皆包含其内,就是圣人境;
有没有很熟悉?此前《浅谈诸相》时,有说过佛陀的方法论:
同样的线上,我们也是随意的取了一点。
这一点,便是佛所讲第八识,即阿赖耶识。
佛将一切归于原点,就是我们最开始画的那一点,即第八识阿赖耶识;
当众生修证到将自身种种识,都涅到阿赖耶识这一点时,就是佛讲的小乘法;以此法可证得罗汉果位;
既有小乘法,当然有大乘法:
当众生修正到将自身种种识,都涅到阿赖耶识这一点后,还有一点空尚在。当这一点空也修正到空的时候,即是连空也空的菩萨果位;(即菩提萨陲之略说:菩提即觉者,萨陲为有情之意;一切有情众生之觉悟者,即为菩萨;)
连空也空的菩萨果位,有个大前提,便是那起了分别心的一点。说白了连空也空的境界就是将那一点,也修证到空无的境界;
而佛的境界是什么?
点是佛,非点亦是佛;
所以佛说: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庄子言:小乘法至人无我,大乘法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佛陀言:小乘法罗汉涅空,大乘法菩萨空空,如来无相;
神人之无功,与佛陀所说菩萨无有功德,是一个道理。以其无我、人、寿、众生故;
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恒,道也;
横向对比,佛门的方法论,与道门的方法论,其实是一样的;
道惟一,诸圣所见之道都一样的,只是名不同而已;
孔子儒门的方法论是什么?
《中庸》言: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一音);发而皆中(四音)节,谓之和。中(一音)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一音)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未发之中(中,一音。无偏移,无过与不及之别,执中线之意);
发皆中节(中,四音。射中之意);
修身养性以此为之,修证到当喜则喜,当怒则怒,所发皆中(四音)节点,即致:中(一音)和。
到达这一境界,便是将众生分别心归于一点;此为孔子的小乘法;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至诚无息。
诚于此“中和”之境,还有一节点尚在;将此节点也修证的无的境界,即是将此“诚”修证到不诚无物之境。
不诚者,无诚也,无诚而无不诚,至诚无息;此为孔子的大乘法;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以此至诚无息之心扩而广之,便可将天地之道,一言而尽;此为孔子儒门天地之心。
宋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便是立此天地之心。
耶稣基督的方法论是什么?
圣子耶稣即是行走在人世间的道,是神发出的一道光,众生跟随耶稣的脚步,即可修证到圣子之境,明心见光;此为小乘法;
圣灵即是不起众生之别,你是光,我也是光,我们是一样的光;此为大乘法;
圣父即是所有的光都是一体,没有谁来自于谁一说,光即是光源;光源即圣父;
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即圣父;
至人,神人,三位一体,即圣人;
诸相,非相,三位一体,即如来;
中和,至诚,三位一体,即天心;
道可,道非,三位一体,即曰道;
包括哲学那不断的追问,也是在寻求那唯一的道,只是大家所阐述的名不同,各家寻道的方法论不一样而已。
同样是碳基生命,有人与花鸟虫鱼之别;
同样是人,有张三李四之别;
同样是石头,有金玉铜铁之别;
以小见大,同样是道,有儒墨道释之别;
以道见人,人不逾道;
以人见道,是道非道。
诸位圣人早坐在一起搓麻了,后人却在打的叮叮当当,何其可笑。
依于佛经说佛语,依于儒学说孔曰。
依于道典说道云,依于圣教说阿门。
身外无有佛可求,心内即是仁所居。
皈依道者无何有,与我同在耶和华。
以上皆我之见,亦非我之见;
——末法时代后生文柒参上
——时甲辰年戊辰月壬子日
202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