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九品中正(章节已做改动)

事情显然不会有那么简单,李鸿运接着说道:

“中正制度是有着‘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之称,但是即便是曹操,也不得不采取郭嘉的建议,在新征服的地方,征辟当地的名士,来稳固消化这些新领土。”

“单说中正制度,曹操既然厌恶浮华交会,更是不能容忍地方清议干政,那么从初衷上来说,这一制度就是排除清议,由朝廷派出官员直接统管乡议,让名士不能自己制造舆论,从而扰乱选举。

而是由朝廷所派遣的官员,收集乡议,从而给这些士人分出等级。

就像察举制是为了把乡举里选,交由朝廷统一规范管理一样,中正制度也是基于一样的思想。”

“这不是相当于加强了中央集权么?按照四大基本制度,这对于王朝来说,是一件好事啊!”

“是的!最开始的时候,中正一职位只在郡中设置,而且郡中的中正是由郡守推选,在中央的控制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曹氏政权的目的!”

“原本的私家评议,是极容易形成朋党浮华的风气,现在中正制度的建立,将其收归朝廷中央,在一定程度上,的确遏制了结党营私。”

“在曹操执政时期,中正制度施行的同时,还多次颁布唯才是举令,这也证明在当时,曹操本身是更看重个人才华的,在家世、德行和才华当中,更偏向后者。”

“而在士族和寒门这一角度,相对于士族子弟,曹操更愿意提拔那些寒门出身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就不是中正制度的锅了,出于平衡朝政,不被世家把持的需要,曹操才这么做。”

身为皇帝,群聊中的人们自然是能够理解其中的弯弯绕绕,只见燕帝周峰说道:“提拔寒门,由于根基尚浅,背后也没有实力雄厚的家族,于是乎就只能依靠皇权,而提拔士族,就不一定了!”

“是这样的!曹操正是靠着中正制度和唯才是举令,打造出了一种士族与寒门的平衡。”

李鸿运点了点头赞道。

“精彩!虽然还是察举制,但是人才优秀与否,是中央说了算!而不是任由地方评议而定!这也算是曹操针对察举制、针对士族的一次破局!”

卫国国君李康对曹操评价道。

“如此说的话,这个曹操倒也算是个枭雄!能在那样的时代,利用唯才是举,来压制士族,对于朝政的掌控但凡弱些,这一套早就开始反噬了!”

大魏太子安逸想着曹操的所作所为,也是点了点头。

“在门阀士族崛起的时代,察举制被士族把控,曹操若是继续施行察举制,整个朝堂将变成士族的天下。”

大翊皇帝刘信对于安逸的评价表示认可。

“不过这一切,到了魏文帝曹丕时,就也有所变化!”

李鸿运接着说道:

“前面说过了,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称帝,一直都保持着汉臣的身份,是到了曹丕掌权的时候,才篡位称帝。

而曹丕能够成功上位,便是靠着世家在背后的支持,这一次,皇权和士族之间不像曹操时期那般对抗,反而有点捆绑的意思,因此维护世家的利益,对曹丕的统治非常有益。”

“这岂不是皇权对士族的一次妥协?”

大翊皇帝刘信眉头一皱说道。

“这么说也可以!”

李鸿运这一次倒是没有辩驳。

说什么世家和皇权捆绑,皇权若是稳定,需要和世家捆绑么?这可是在削弱皇权!说到底还是与光武帝刘秀一般,对世家大族的让利,来维护江山的统治。

“士族支持曹丕称帝,不是没有政治上的诉求,在曹操时代,对士族的打压,明眼人都是能看出来的!但是曹操本身又是靠着军功起家,在其背后可是一大帮子军功集团,打压归打压,士族也没话说,总不能造反来个诛九族吧!况且曹操只是偏向于寒门,又不是完全不用世家。

而曹丕称帝,这对于士族来说,恰恰是一个机会,支持曹丕称帝上位,换取士族自身的解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于是乎,曹丕成功上位称帝了,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对世家压制的绳索也解开了!要是失去世家的支持,曹魏的江山是不会稳定的,毕竟当时天下还处于分裂状态,自身不稳也很容易出事。”

“损失一部分的皇权,换取士族支持,换成朕的话,怕也是会动心的!”

卫国国君李康仔细梳理了一下已知汉末的情况后,最终感慨说道。

“皇权的吸引力可是巨大的,曹操能够忍住不篡位,曹丕可忍不了,因此曹丕时的尚书令陈群结合了当时的情况,和“察举制”以及“唯才是举”中的一些优点,草创而成了九品中正制。”

“品,是根据家世、品德以及才学,三方面综合作出的评定,共分为九等,因此称为九品,加上中正制度,所以便有了九品中正制!”

“评选人才要考虑家世,这对于世家子弟来说,就是自身的优势!曹丕称帝之后,靠着这一点,来获取地方豪强的支持。”

“其实就像察举制要考察道德,就注定造成追逐声望一样,在九品中正制要考虑家世,并且明文规定下来,就也注定了要走上家世为先的道路,毕竟才华和道德都是个人的,不能稳定传承,而家世不一样!”

“在曹操之后,单从用人标准来说,就从重视能力,逐渐倾斜到了重视道德,这也和天下逐渐稳固有很大关系。”

“但是,随着中正制度的施行,地方势力又逐渐的增强,慢慢的郡中的人才推举,又变成了地方的一言堂,为地方世家所把持,于是乎就在郡中正的基础上,在州的层面上,又设立了大中正。”

“大中正?”

“是的!大中正,在州中设立大中正,朝廷可以进一步掌控地方的选举,这是其优点,因为担任大中正的都是京官,带有中央的意志!

但是问题也在这里,中央官员也可以轻易的将自己的影响力施加到地方,在之前,中央是中央,地方是地方,但是大中正制度的建立,也让中央的权贵们,有了对地方下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