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山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人有年青

年青对于十岁的永丰而言是未来,年青对于永丰爹而言是当下,年青对于对于老谢而言是从前。

三十岁的人说二十岁的人是年轻人,五十岁的人说三十岁的人是年轻人,八十岁的说五十岁的人是年轻人。显然年青和年轻不是一个概念,一个是长得年青,一个是年龄较轻,参照对象不同,自然孰老孰小,一眼可见。

老谢不太喜欢回忆自己的过去,虽有美好,可想想如今的生活早已远远偏离了年少时理想,他的人生,就像自由的绿皮火车,出站开了一会天上有阳光、路途有花海、上车下车的乘客年轻美貌,开着开着列车大盗上了车,乘客有的跳了车,有的死在了车上,火车更是出了轨,倒也坚硬,撞到石塔、趟过沼泽、闯过雨林,车上不仅铁皮凹凸了,还被无赖的猴子在车头撒了一泡尿,风吹雨打未见彩虹,但是愈发自由,即便越开越慢,慢慢地驶过海湾、草地、小桥流水,早已离既定轨道十万八千里远。

老谢住在紫草山上的一栋破旧的厅堂木楼,黄土与篱笆垒起了两米高的土墙,土墙往上全都是木板,一层半的建筑,中间是中空的厅堂,摆放这一张八仙桌和供奉香火的高脚窄桌,这种高脚茶台,叫“香基桌”,地就是黑土地,踩的一点高一点低的。

厅堂的香基桌靠墙,墙上挂着排位,这是一块神位“祖宗牌”,也叫“香火牌位”。在红纸毛笔写好。纸上文字三排竖写,居中内容为:天地君亲师位;右写:福德兴旺龙神;左写:谢氏历代祖宗。

大年三十、正月十五、清明三节在家祭祖,焚香以示祖先,供上“三生”或者九个熟菜,摆好六双筷子、六个斟满小酒杯、六个盛了饭的碗,最特殊的要将八仙桌反转90度,以供祖先回家就座,毕竟人和神坐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八仙桌的下位空中,放着香火驴,插上三根香,左右摆上两根大蜡烛,再烧上黄纸、花鞭、元宝等火祭用品,就和祖先通上信了,这就是铁山的“请祖宗”。

老谢爹娘在世的时候,还会参与“请祖宗”的活动,后面只有老谢妹妹回来过节,才会请请祖宗。

一般在这样的厅堂木楼,厅堂是几家人公用的,厅堂和大门之间有一个天井,天井中摆着一口大水缸,四周一条小水渠供瓦上滴水。

厅堂左右厢房,左右厢房前段还有两个小侧房,厨房、茅厕、牛羊畜栏等附属房都在厅堂的后面,一个小厅堂木楼住上四五家人,有的一家有七八口人,家中的男丁基本睡房间的阁楼。有的大厅堂木楼自然房间就多,有的可以住上七八家人。

如今,老谢住的厅堂木楼,只剩下他一个单身汉,确切地说,曾经有七八十户,几百分住的紫草山,也就剩下他和一对老夫妇、老谢家的五头牛、老夫妇家的一条土狗和七只鸡了。

山坡上的老房子,东一栋西一栋,倒的倒破的破,紫草山人下了山,就没有回去的。

在五千年的长河中,人离不开土地,土地滋养了人,社会才有了向前发展的着力点,山上有水,变可以有田,有了田,便有了粮食,有了粮食就有了“生”的出路,但是人慢慢从山上走向山下,丢弃了老房子,去建新房子,上一代人若年轻时就离开了故乡的土地,下一代人是永远无法找回对这片故土的情感。

一个个紫草山人离开了紫草山,就像东面的封禁山人在清代就早早地离开了封禁山,封禁山不像紫草山,紫草山是一座高大的山,是站在铁山腹地肉眼可见的一座大山,站在永丰家三层板的水泥红砖房顶上还能看见紫草山的黄土路和两三处木楼。封禁山不是一座山的名字,它是一片山的名字,清代中后期皇帝将铁山最东边的村子,往东南方向人烟稀少大片森林山川封禁,停止开发,为了让此原始森林山川得以休养生息。

所以一封禁,原本聚居在封禁山范围内的人民,绝大部分就往封禁碑外搬迁。

永丰和老谢放牛,曾放牛到封禁碑处,碑文上写着:“上饶县石塔坑山口以内奉旨永行封禁界碑乾隆二十一年四月一日知府五诺尔知县邹应元立”。

如今封禁碑的位置和当年乾隆置放的位置不一样了,清朝统治后期,中央集权的弱化和社会的动荡,早已无人管辖这块的封禁,封禁碑朝外“移动”,既有人为移动,也有山洪爆发,大洪水翻滚着大石碑向外“移动”。

山洪夹杂着石头、黄沙、树木冲击着这块石碑,带着怒吼似得,石碑在洪水中碰撞发出的声音,淹没在涛滚石洪水声中,这就是它封禁它们上百年的回应。

老谢看着封禁碑说:其实这片山本没有名字,皇帝把它们封禁,在石头上刻上封禁,它就叫封禁山了。

永丰立马说道:你这句话是鲁迅说的。

老谢不认识鲁迅,这个是他的原创。

老谢说:改天我们放牛去每座山的山脚都放一块石头,石头上都刻几个字,给他们起个名字,叫一牛山、二牛山、三牛山,我家有五头牛,至少要起五座山。

永丰觉得很好,也要找四座山,用自家牛的名字给他们命名,回头一想,自家牛到现在也没有名字,总不能像老谢那么没有读过书,叫叫一牛山、二牛山、三牛山。

老谢说:找一座比紫草山更高大的无名山,给他命名,让他叫“国平山”。

永丰没有这个想法,这就是年纪小和年纪大的思想上的巨大不同。人过留名,年纪大了,总想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对于光棍的老谢,啥都没有,那就留个名声吧,回头一想,没有名声,那就留个名字吧。

老谢把内心的想法告诉永丰,永丰给他一个建议:看到石碑刻着“国平山”,人家不知道,你应该刻“谢国平山”,右下角写上“铁山紫草山人”,那就只能是你了。

老谢,一下决心,说:刻“谢国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