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公元前33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为躲避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亚历山大的追捕亡命东土,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历史就此终结,伊朗开始了亚历山大及其继业者塞琉古王朝统治的时代。八十余年后,正当塞琉古的孙子安条克二世与妻子劳迪斯整日在小亚细亚沉溺于享乐之际,塞琉古王国东部帕提亚行省总督安德拉戈拉斯割据自立。未几,居于里海东南奥库斯河流域斯基泰达依部落联盟中的帕尔尼人,在首领阿尔萨息斯的率领下入侵帕提亚,安德拉戈拉斯兵败被杀,阿尔萨息斯遂在帕提亚建国称王,伊朗历史上的帕提亚帝国(约公元前 247年—公元 224 年)由此而生。
阿尔萨息斯建立的这个王朝,古希腊罗马作家称之为帕提亚,是因为其建立的地方在帕提亚地区。两汉史籍则称其为“安息”(An-sik),系帕提亚国王“阿尔萨息”(Aršak)一名的转音。张骞西使,安息之名渐传入汉代中国。中古波斯语文献则以创建者阿尔萨息斯家族为名,称其为“阿什康尼王朝”(Aškānīān)。实际上,称其为“安息”显然要比目前通行曾称呼“帕提亚”更为准确。
帕提亚的安息王朝上承阿契美尼德波斯,下接萨珊波斯,是伊朗古代历史上一段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自公元前 3 世纪中期建国至公元 3 世纪 20 年代后期灭亡,帕提亚人主宰伊朗高原的历史前后延续近5 个世纪之久,也是伊朗历史上维持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然而不幸的是,在萨珊波斯以来的伊朗历史传统和伊斯兰史料中,我们几乎找不到帕提亚人的身影,以至于安息王朝从伊朗古史中逐渐被隐去,沦为一个“被遗忘的王朝”。难怪乎 10 世纪末至11 世纪初,大诗人菲尔多西(Ferdowsi,约公元 940—1020 年)在他的《列王纪》中讲述安息王朝的历史时,也只是说:
由于这个家族成员事业并不兴旺,
所以对他们历史的叙述也不周详。
我在帝王的典籍中没看到他们的事迹,
只得把他们的名字记录在这里。
如今,随着古史研究和相关考古工作的深入,我们发现阿尔萨息斯家族不仅事业兴旺,且历史贡献和影响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乐于叙述他们兴旺事业的人们,也清楚帕提亚人的历史早已走出百余年前英国学者加德纳(Percy Gardner,1846—1937 年)所谓的那种“小说印象”。
帕提亚人是源出于斯基泰的东伊朗人,他们世代生活于里海和咸海之间的旷野上。根据部分伊朗历史学家的解释,这一区域正是伊朗宗教神话中所谓的“伊朗维杰”(Erān-Vej)之地,即阿胡拉·马兹达所创造的 16 个神圣国度之首。在《万迪达德》(Vendidad)所记述的故事中,伊朗维杰承载着伊朗人对他们雅利安起源的记忆性表达,那是“拥有众多牲畜”的贾姆希德国王祖辈统治的地方,神奇而美丽。
本书的主要目的即在于结合古代文献和考古材料以及近现代学者的相关研究,向读者大众叙述帕提亚人兴衰的历史轨迹。书名选取“安息”,主要考虑是安息乃汉代中国对帕提亚帝国既有的称呼,也是汉语读者较为熟悉的名字。尽管西方学界从古典作家那里承袭来的称呼“帕提亚”已是惯用的称名,但严谨而论,两汉史籍所称“安息”这一名称似乎更为准确。这便是书名《安息王朝兴衰记》的来历。不过,由于西方古典作家多用“帕提亚”这一名称,而国际学术界早已习惯于这一称呼,因此,本书在以西方史料为依托叙述帕提亚人的建国、扩张以及与罗马之间的战争时,多用“帕提亚”,在讲述帕提亚人与汉代中国的交往关系时,多用“安息”,并未作强行的统一,恳请读者诸君见谅。
特别感谢余太山先生的厚爱。可以说,本书是在余先生的多次鼓励下完成的。尽管显得稚嫩,但于我而言,也算是一次难得的历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