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名园:张园与海派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城市文化元空间的四个维度

空间是人地互动的媒介和结果,城市文化元空间是人与城市和谐互动的整体性统一。人与城市产生关联的四个面向也构成了城市文化元空间的四个维度,分别是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和生活空间。

第一,物质空间主要对应着空间的物理的实体性层面,包括实体的自然物或人造物,例如不可移动文物、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街道或街区肌理、建筑,以及雕塑、绘画、装饰等带有物质属性、物理形质的艺术品。城市文化元空间的物质层面大多能够代表物质实践的高级水平,或者具有开创性意义。比如早期张园(味莼园)的安垲第大楼(Arcadia Hall)堪称当时上海的“摩天大楼”,它竣工于1893年10月初,分上下两层,可容纳上千人集会。作为当时上海的最高建筑,吸引了社会各界前来“打卡”“登高东望,申城景色尽收眼底”熊月之.晚清上海私园开放与公共空间的拓展[J].学术月刊,1998(08):73—81.,安垲第为沪人带来一种观看城市的全新视角。

第二,精神空间主要对应着空间的精神理念层面,是人对于它的想象、理解、寄托情感、期待表达的具象呈现。一座建筑的设计图、一片城市街区的规划图,或是人们在想到、谈及这个空间所随之产生的情绪、潜在的意义都是空间精神性的组成部分。物质空间可以是精神空间的实际载体,但精神空间也可以思想、理念、艺术活动等非物理形态为承载。城市文化元空间往往与这座城市重要的发展阶段共享了重要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因此它的精神性维度必然与城市特有的时代主旋律同频共振,才具有了特别的意义。故而它能够唤起人们心中特别的情绪和想象,进而成为城市精神的丰碑,召唤着人们对城市精神的理解和追随。

第三,社会空间对应一个时期中宏大叙事、主流价值体系所赋予空间的意义,主要是掌握权力之人的公共的、外向的实践成果在空间中的显现。任何一个城市空间都是拥有权力的人和拥有专业能力的人所决定和主导的,如地方长官、规划设计师、建筑师,他们往往决定了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或者一幢建筑的建设格局、建筑形态、主题印象。他们围绕这一空间展开以满足公共需求为目的的实践,通过实践来塑造空间的社会性维度。城市文化元空间必然带有非常清晰的社会公共属性,换言之,即公众认知度高、社会影响力强、符号性意义宏大。像俄罗斯红场、美国白宫这类国家首都的政治性地标,可谓元空间社会面向的最高呈现,是政治主权的空间表达。

第四、生活空间对应微观叙事、边缘或民间的价值体系所赋予空间的意义,主要是普通人日常的、私人的、对内的实践成果在空间中的显现。在空间中,人与自我、与家庭的互动关系作为原子化的社会单元,其内部的行动实践和价值体系建设得以聚合形成元空间的生活性维度。而当生活性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逐渐爆发出影响社会发展的能量。比如1853年后小刀会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等社会动荡促使大量移民涌入上海租界。人口激增、地价暴涨,催生了石库门里弄这种兼顾传统生活习惯和高人口容纳度需求的中西合璧居住形式和建筑形式。聚居在里弄中的移民将各自家乡的异质民俗带到这个集中的居住空间里,他们既要根据当下的生活空间特点来适应和自我改造,又要与邻居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碰撞和交往。在这一过程中,以阁楼、亭子间、老虎灶、买汰烧、孵茶馆等为典型特点的石库门居民日常生活民俗逐渐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近现代上海城市民俗与“上海人”文化身份和城市精神气质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生活空间等四维空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和相互涵化的互动关系。没有不以精神空间作为内涵和意义的物质空间,而精神空间往往通过物质化来实现并在物质化的过程中受到检验,体现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会影响和带动生活空间的具体活动,而生活空间的具体活动所积累的文化能量也往往会渗透进入社会空间。而社会、生活空间这二者又都是由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综合构成的。因此当经由这四个维度对元空间进行分析考量时,应避免机械割裂,要时刻注重其整体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