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天时地利,不及人和
预想中妖魔大举进攻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经过斥候探查,颜臻等人发现永安县周围并没有出现妖兽集结的情况。
似乎昨日那一声满含恶意的虎啸就一个幌子,反倒是因为他们自己紧张过度,在这里枯守了一夜。
“狡诈妖魔!”昨夜就守在城墙上的除妖千夫长狠狠一拳砸在石墙上,低声怒吼道。
颜臻的面色同样十分难看,他身为乾离书院的夫子,一向自诩聪慧过人。
可是却被一声虎啸唬住,守了一夜城,此举无疑是直接把他的面子踩在脚下,还用力揉了揉。
虽然千夫长表面上不说,但是心中肯定是含有不满的。
太阳逐渐从远山中升起,既然昨夜妖魔没有来,那早上多半也不会来了。
虽然目前局势还不是很明朗,但二人还是留下一部分甲士巡逻,放其他人去休息。
这些身着坚甲的兵士乃是大乾朝廷为了应对外在的妖魔威胁,专门设立的特殊军队,名曰:除妖卫。
他们不像捉妖卫那样依靠自身精血孕养法器,而是借助自身的煞气和阵法结合,发挥出不逊于修行者的力量。
人数越多,则威力越大,是为战阵之术。
在相当于筑基修士的除妖千夫长的带领下,千人成阵,便足以硬抗结丹修士!
不过这些兵士虽然可以借助法器阵法发挥出非凡威力,但是炼煞不成,归根结底还是凡人。
熬一晚上还行,穿戴甲胄时间久了,便会被其中煞气的侵蚀神魂,癫狂而死,寻常人是万万顶不住的。
军卒们各自脱下盔甲,交还于武库之中,才各自回了家休整。
早晨的永安县没有了往日的喧嚣,连最爱哭闹的小孩仿佛也感受到了家里压抑的气氛,紧紧抿着嘴巴。
永安县,已经有很多年没有遭受过妖魔的袭击了。
可是先有妖魔碾碎了阴府,放走了被囚禁的鬼怪,导致家家夜晚鬼哭声不断,后有妖魔作乱,试图攻打的县城。
永安县,是招惹了什么灾星不成?齐城隍颇为想不通。
自己身为一地城隍,兢兢业业,广修善缘,何况还结识了青劫真人这等大德高修。
无论是修行还是守土,即便不是一帆风顺,本应该是平静无波才是。
可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城隍总觉得有一条无形的手,正在将祂、将永安县拽向深渊!
思虑再三之后,城隍还是决定派刑三前去传讯,邀请江离到阴府中一聚,请教一下他有何见解。
阳光从杏树的枝叶中稀稀落落的洒下,在地上聚成点点光斑,与此同时,江离也结束了持续一夜的打坐。
经过一晚上的休整,江离受创的精神已经恢复,而在冥思过程中,他对于“折纸成兵”这道法术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有了“引雷符”珠玉在前,那符篆就一定要描绘在纸上吗?
既然折纸可以成兵,那为何不试试其它材料呢?
比如说,撒豆成兵!
江离从青劫中倒出一颗金黄色的豆子,正是那日以三千真灵浇灌出来的金色黄豆。
这些金豆从雷劫中长出,坚硬无比,泡在水里也不发芽,一口咬下去,就像是咬了一颗钢珠一般。
在得到了这些金豆子之后,江离也曾想过它们的作用,但是无论做什么,都感觉差了点意思。
昨夜那破碎的黄巾力士符倒是给他提了个醒。
为什么不试试将这些金豆制成“黄巾力士符”呢?
怎么想,坚硬的豆子应该都比柔软的纸张适合作为炼制豆兵的材料才是。
只是最根本的,如何解决其精神反噬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或许还得找齐城隍问上一问。
正思索,门外却突然传来叩门的声音,“咚咚咚!请问青劫上仙在家吗?”
江离打开门一看,外面赫然站着隐在一身黑袍中的刑三。
“刑三见过上仙!”见到江离开门,刑三当即恭敬的对着江离拱手道。
“不必多礼。”
江离看到其露出的一条白皙胳膊,笑着问道:“感觉如何?”
刑三连忙回应道:“如同再造新天,上仙之恩,刑三没齿难忘!”
说着就要再拜,却被江离拦住了:“有效果就好,不必多礼,你此来找我所为何事?”
“我家府君有诸事不解,故而让我邀上仙一同去阴府中商谈。”
“哦?那倒正好,我也有事与他相询。”江离闻言一愣后说道。
…
阴府之中,再度穿过那错落的空间,江离便看见了坐在一处小亭中的齐城隍。
那小亭子位于一处荷塘的正中间,四周皆是奇特的黑水,周围还有几朵莲花在孤零零的绽放。
见到江离到来,齐城隍连忙起身相迎:“真人快请入座。”
二人在湖心亭中坐下,由刑三陪侍。
“不知真人近日的在我永安县中住的还算舒坦?”齐城隍笑着问道。
“永安风物上佳,百姓淳朴,自是没什么不妥之处,不知城隍何出此言?”江离疑惑道。
“哎——!
我永安一向与人为善,不惹仇祸。只是近日不知何故,灾况频发,先有妖蛇过境,致使民心惶惶,后有妖魔作乱,使我民心动荡。
长此以往,我永安县恐怕要民心离散,人气不存,岌岌可危!还请真人指点迷津,助我永安县度过难关!”
说着城隍起身朝着江离一礼,言辞恳切,令人不禁动容。
“齐城隍不必如此,快快请起!”
江离连忙起身将齐城隍扶起,发现他身上笼罩的香火气运确实比前日淡薄了不少。
思及前有蛇妖过境,后有妖魔作乱,虽然不是自己主观所为,但是确实和自己有一定关系。
江离在稍作思考后,郑重的对齐城隍说道:“永安之难,只需一言,或许危局自解!”
“哦?不知何言,还请真人告知!”齐城隍眼前的一亮,连忙问道。
“还请城隍知晓,永安有人气调和,风调雨顺,此乃天时也!永安城宽数里,郭墙绵延,内有兵革米粟,此乃地利也。
然而风雨调和,坚兵利甲,却依旧人心惶惶,隐有危难之势,此乃天时地利,不如人和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永安不乏地利,但倘如能使人心汇聚,同仇敌忾,危局自然可解。”
一言既出,仿佛阵阵道音在阴府中回荡,城隍同样面露惊色,喃喃重复道:“天时、地利、人和?”
越是重复,越是觉得其中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看向江离的神情也越发恭敬。
不愧是得道高修,一言既出,城隍顿觉开朗,于是再度对着江离拱手问道:“敢问真人,既然天时地利已得,人和又该如何求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