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〇一九章:师返(下)
邦君在外出征近四个月,邦内政务皆由世子昌代掌,如今邦君回来,他须向邦君告政,诸公子则随同听政。
世子昌告政的政务并不多,毕竟这次掌政只有四个月,但却有三项和公子丰相关。一为《采蘋》、《采蘩》之作,一为鸠杖之制,一为近期的彖(tuàn)文之设。
告政完毕,他还进一步向邦君说道:“邦国大事,非惟祀、戎,教化亦为其一,可导人从善,可集众之心,乃振邦徕民之善政。子丰预其事,实有大功。”
季历听得很仔细,不时轻轻颔首。对自己这位世子,他向来都满意之极,不可能要求他表现得更好了。对于他的话,也向来很听得进去,于是对自家的小儿子就有了极大的惊讶。
不仅是季历,仲宁也是如此。虽然他对政务兴趣不大,但长兄这番评价的分量,他还是能明白的。
两人的目光掠过公子丰,见他姿态齐整,形容平和,神情若有所思,长兄的赞扬、父兄的审视,都未曾让他有半分失态。季历立刻满意的说道:“子丰做得很好。”
“君父盛赞,丰不敢当。”公子丰很得体的逊谢道。
季历点了点头。对于这位幼子的惊讶乃至疑惑更甚,但这会并不是深究的时候。世子昌告政完毕,他需要为他查漏补缺,并作出下一步的相应部署。
思索了片刻之后,他向世子昌说道:“我将于下一旬举办飨(xiǎng)礼,日期待太卜确认,你与仲宁、叔襄可先着手筹备。有须诸卿、诸大夫会商之事,可一一列举,禀报于我。”
“诺。”世子昌和叔襄一同应道。
季历望向公子丰:“子丰亦有一席。”
未冠而列席飨礼,这是极大的荣宠,公子丰立刻领命并拜揖致谢。
周邦的飨礼,源自于豳地时代,是非常盛大的礼仪。如季历刚才所言,诸卿、诸大夫一齐参与的飨礼,只有邦君能够召集和主持。
在飨礼之上,不仅会重新明确诸公子、诸卿士、诸大夫的地位尊卑,还会确定各家族的田亩、贡赋、军役、婚姻等,并颁布相关的制度和诏令。
飨礼并不是简单的宴饮,而是众贵族会商大事的场合,“将以讲事成章,建大德,昭大物也”,地位类似于后世的元老院或上议院。
春秋时期,楚人献鼋(yuán)于郑,郑灵公宴请诸大夫,而不予公子宋,公子宋以手指染指于鼎,尝之而出。这可不是简单的宴会纠纷,乃是郑灵公想剥夺公子宋参加飨礼的资格,而公子宋强行插了进去。
这件事的后果也极为严重,君臣二人关系急剧恶化,直至公子宋发动叛乱,弑杀了郑灵公。
除了飨礼,还有乡饮酒礼,由各乡自行举办,是乡党议事的场合。后世乡村举办酒席时,讲究辈分座次,讲究敬酒规矩,乃至于在酒桌上谈正事的习俗,可以说都是由乡饮酒礼传承而来……
看到公子丰宠辱不惊,依然是若有所思,邦君季历心中颇为欣慰,笑着向诸子说道:“邦事已毕,该说家事了。这段时间,君夫人过世,辛苦了从夫人和伯昌、叔襄。”
“父亲和仲宁出征在外,暴露于野,才是真的辛苦,”世子昌逊谢道,由于是家事,他的语气也随意了些,“家里有些事情,还是需要父亲来作主张……不过,叔襄先有一个好消息要禀报父亲。”
“什么好消息?”季历笑着向叔襄问道。
叔襄脸上微微一红:“禀父亲,孟姜怀孕了。据閟(bì)宫宫司说,已有三个多月。”
孟姜即是叔襄的妻子,是东乡大夫家的长女,虽非嫡出,容貌和性格却非常出色。
难怪这个月都没怎么看见这位三嫂,公子丰恍然。
只怪叔襄很少谈到家事,世子昌和从母季任也没告诉过他……可是转念一想,他这个尚未成年、还和父母同住后寝东院的孺子,好像也真没有什么被告知的必要。
而季历一听,顿时笑容满面:“善!这真是个好消息,当举办家宴为贺!”
仲宁也笑着向叔襄致贺,宗庙正间中一时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或许是被这氛围感染,并且想起了君夫人仲任之逝,邦君季历少见的泛起了情绪,向诸子感慨道:“我周族大宗,人丁向来不甚兴旺。先君高圉(yǔ)无子,兄终弟及至先君亚圉;先君公叔祖类亦无子,由先君公亶父以小宗入继;为父这一辈,兄弟亦只得三人,连排行都未曾用齐;至于尔辈,先有孟姬夭折,子丰也几乎中殇……而小辈之中,如今尚无男嗣,仅得伯姬蘩。”
孟姬乃仲宁的同胞亲姊,伯姬蘩为仲宁之女。季历此言一出,让仲宁忍不住叹了口气。
季历继续说道:“周邦任人,重亲重旧。如今正值我周邦大兴之时,疆域日广,人户日增。汝辈当开枝散叶,广嗣重祖,封邑建藩,以屏大宗。此为家事,亦为邦事。”
这算是邦君之命了,世子昌领着诸公子齐声应诺。继而叔襄向季历进谏道:“长兄为世子,年且三十,婚姻之事,当尽快提上日程。”
“我何尝不是关注此事?”季历叹道,“然联姻大邑,须待天时人和。前时我曾想联络春贡使团,多增贡赋,以此向大邑商请姻,奈何错过了路径……此事仲宁也清楚。”
仲宁点了点头:“原本有机会赶上的。是我等愚钝,数道不精,未能替君父分忧。”
可能是心有遗憾,他继续说道:“以数道而论,邦中精通者首推叔襄,司土当日亦有言曰,若叔襄在,或能解此疑难……如今其事虽罢,可否参详一二?”
他把当日的三种选择,向叔襄一一复述。
叔襄于数道颇有一番痴迷,对此疑难兴致颇高。但这会君父问事,显然不是时候:“若次兄有闲,晚间可一同参详。”
“既往之事,不必再提,”季历摆了摆手,“好在贡物已备,需要添置的不多。等到春贡使团回返,再行入贡就是了。算算日程,他们一行该是到了王畿,即使有所逗留耽搁,回返也就在两月之内。”
“添置贡物之事,我当留意。”叔襄主动请缨。
“可,”季历颔首应允,转头向世子昌问道,“伯昌,子丰之事,可有内情禀我?”
他是真的很惊讶。不仅是世子昌禀报的那三件政务,以及他对公子丰的不吝赞赏,就是公子丰本人,今天表现出来的姿态、风度、谈吐等,也让他刮目相看。
即使是文质兼备的叔襄,在十五岁的年龄,也不可能表现得更得体了。更何况,子丰之前还是那么的顽劣,十四岁上都还在小学里蹉跎。
至于和世子昌相比……世子昌乃是五岁即参与祭祖大礼、出任受礼之“尸”的异数,一般人都无须考虑这个问题。
世子昌微微一笑:“父亲,不如让子丰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