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的浸润
顾诵芬播下这个梦想的种子,还与他出身的家庭与家族有关。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书香家庭、温暖环绕的亲情,浸润着幼年顾诵芬的兴趣和初心。
1930年2月4日(农历一月初六),顾诵芬出生于江苏苏州十梓街116号。
这里不仅是个幽静的宜居之处,同时还是一所文化底蕴厚重的大宅院。
顾诵芬出生时,这里叫严衙前,因明代学士严讷故里而得名。
这个院子是顾诵芬的曾祖父顾祖庆(1859―1919)在20世纪初买下来的。后来,苏州市于1980年将原十梓街、严衙前、天赐庄合并命名为十梓街。
顾诵芬的父亲顾廷龙是苏州名门唯亭顾氏家族第十四世顾元昌的长子,曾就读于上海持志大学国文系;母亲潘承圭,也系出名门,为苏州望族“贵潘”后人潘亨谷的女儿。
据史书记载,明、清两代,不少姓潘人士因经商或痴爱吴中山水,到苏州定居。作为清代“彭宋潘韩”四大巨族之一的潘氏家族,就是明末清初从徽州大阜迁至苏州的,旧称“贵潘”。苏州潘氏一门,先后出了九名进士;此外,还在商业、慈善、地方要务等方面多有建树。
潘承圭的兄长潘承厚、弟弟潘承弼,都是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他们的堂叔祖即晚清名臣潘祖荫,其滂喜斋藏书和大克鼎、大盂鼎等藏品,皆为后世津津乐道。
父亲顾廷龙留给顾诵芬的书法作品(周甲开基宏猷大展江河行地日月经天)
顾诵芬的外祖父潘亨谷,曾为光禄寺署正、附贡生,著有《耐庵诗存》。在这种家学渊源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潘承圭自幼受到了淳朴家风的熏陶和族人亲属博学广识的影响。
顾诵芬的祖父顾元昌擅长书法,自幼致力于书法研究。顾廷龙很早就在精通国学、书法的父亲启蒙下,沉潜精进书法,年轻时书法就很有造诣。“顾元昌当时在苏州振华女学(今苏州十中)等校任书法教师……有时顾元昌身体欠佳,就让顾廷龙代他去给学生上课。”顾诵芬回忆道:“我祖父非常重视书法,我三岁的时候他给人家写对联,硬是把着我的手让我写。”
文脉传承,翰墨飘香。顾诵芬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一天天地成长。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亲密环境,孩子从一出生,就和父母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无疑,这样的家庭氛围对顾诵芬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1932年6月,顾廷龙在燕京大学研究院国文系修业期满,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应燕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洪业邀请,到燕京大学担任采购古书的工作,并兼任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驻北平采访处主任。
1933年10月7日,祖父顾元昌病逝,顾诵芬被寄养到外祖母家里。
曾外叔祖王同愈为顾诵芬取名,除按中国传统辈分排序选择“诵”字外,还借鉴了晋代陆机《文赋》中的名句:“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名如其人。“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儒雅之风,山高水长。
在外祖母家住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这段经历给顾诵芬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他回忆道:
“那是在苏州相当阔气的一个家庭。外祖母家里的上辈我只知道当过清朝的丞相一类。我外祖母那一支不是丞相的嫡系。外祖父去世很早,所以主要靠我的大舅潘承厚支撑,大舅16岁就当家了。大舅文采也很好,他们都是靠私塾老师教,念的古文很多,而且大舅能画画,也能写字。我的外祖母家的老二就是我母亲。老三潘承弼也是懂国学的,比我父亲小一岁,后来就到合众图书馆去了,也有很深的文化底子。他是章太炎的学生。”
苏州山塘街雕花楼的第三进保存有顾诵芬祖父顾元昌题词“祠宗泽远”
言及幼年在苏州老家的生活,顾诵芬平静地回忆道:
“我的家庭背景是这样,在旧社会也不存在吃不饱的时候。应该说,我们家也是大地主,在苏州主要是靠佃租。把乡下的田租给了村民,然后每年秋天来收粮收钱,这样维持这个家。
“到抗战开始就不行了,佃租收入也少了,所以我父亲那一代都去找别的工作。我父亲的弟弟顾廷凤,在交大念了两年多大学,没念完,他是学机械的,跟我的老师曹鹤荪、王宏基都是同学。我的绘图仪就是他传下来的,很不错的德国货,鸭嘴笔做得很精,可以画很细的线,国产的做不到,现在买不着那个了。
“他后来为什么不念了呢?因为他英文比较好,也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结果被上海的《密勒氏评论报》聘用。埃德加·斯诺在那里当过记者。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该报的美国老板鲍威尔被关到集中营,直到抗战胜利。我叔叔因为能写,也能说一些,后来他就负责广告部门。该报比较倾向于抗日,他也非常爱国。那个时候,洋行的华员组织的抗日救援活动他都参加了。”
“我虽然在苏州只待了五年,但是认真读书的习惯,是在苏州养成的。正是这种爱好读书的风气,使得苏州出了不少有名的文化人和科学家。”顾诵芬说。
他在言语之中透露出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如今,宅子门口悬挂着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顾宅”简介,这座古宅建于清代,由苏州古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实施修缮保护工程,并已竣工。
苏州一中是顾廷龙的母校。
顾廷龙生前淡泊名利,得了奖金稿费,都用于图书馆事业或上交党费。1999年4月,顾诵芬在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年,继承父愿,将父亲生前收藏的珍本、孤本、善本藏书4000余册悉数捐赠给苏州一中(当时名为“苏州市第一中学”),学校专门为此设立了“顾廷龙赠书珍藏室”。
2001年,顾诵芬应苏州一中邀请,为该校师生开设专题讲座。
2004年10月12日,“顾廷龙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上海图书馆举行,顾诵芬参会发言,追忆先父。
会后,顾诵芬回到故乡苏州,走进父亲的母校苏州一中,将自己亲手设计的歼8飞机的模型赠送给学校,并参观了学校的“顾廷龙赠书珍藏室”。
2007年5月,时任苏州一中党委书记冯黎、副校长陈伟国等校领导赴北京专程拜访了顾诵芬,并向顾诵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和百年校庆的工作。顾诵芬将顾廷龙的300多种400多册珍贵藏书整理完毕,进行了分类登记和打包,并代父将这些藏书赠送给母校,这是顾诵芬第二次代父向母校赠书。
此后,苏州一中校领导又于2011年9月、2017年5月两次赴京探望顾诵芬,顾诵芬寄语学校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