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师压力骤增:什么是“学习任务群”?从前的“问题链”算不算“学习任务群”?每课每单元都必须设置学习情境吗?过去习惯的“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解答问题”的教学形式,还能用于当下的“学习任务群”教学吗?提倡大单元教学了,还需要单篇教学吗?……
毫无疑问,面对这些困惑,一线教师要做的就是一边学习文献,一边进行课堂实践,在二者的往复互证中不断解惑,逐步清晰。可以说,本书就是我遵循这一学习路径的收获。
关于学习文献,我认为一线教师应该首选语文教学研究专家的论著。因为这些专家或参与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撰写与解读,或参与过统编教材的编写与培训,他们关于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论著更具权威性。这些论著中,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所著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笔记》,几乎解答了上述所有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困惑,尤其值得高中语文教师反复学习。在这本书中,吴教授梳理了语文教育由追求“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变革历程,让我们清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因,让我们能够对照发现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处于哪个阶段;梳理了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文本为纲,知识为纲,行为训练为纲,核心素养为纲,让我们能够对照发现自己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哪种,与核心素养教学的差距在哪里;梳理了“学习任务群”中学习项目之间的组合关系——阶段化分解,多角度发散,螺旋式上升。吴教授在该书中也间接提出处理单元任务和单篇教学的一种思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五篇小说都是经典作品,需要挖掘的内容比较多,建议采用先分后总的思路,逐篇设计统整性学习活动,然后再综合整个单元的作品设计统整性学习活动”。这种“先分后总”的思路适用于由经典篇目组成单元的单元教学设计,也便于语文教师推进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
而李仁甫老师在《教学样态的时代转型》一文中,则从“教学样态转变”的角度,对“学习任务群”做出透彻的总结:
从“解读课文”到“落实任务”,从“串联问题”到“安排活动”,从“单飞内容”到“配置情境”,语文的教学样态正在进入“时代转型期”。课文,问题,内容——那是旧教学样态的关键词。任务,活动,情境——这是新教学样态的流行语。新的教学样态正超越旧的教学样态,但在“任务—活动—情境”的三重奏中切不可凌空蹈虚,不妨时时念想“课文—问题—内容”的三道底线。旧的教学样态并非一无是处,但在擦亮“课文—问题—内容”的三道底线时,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逐渐融入“任务—活动—情境”的三重奏中。新的教学样态与旧的教学样态,绝不是“非此即彼”。在时代转型中,前者由后者螺旋而上,对后者扬弃,将后者升格。……我们要掌握新的“方法论”——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主线,以“情境”为载体。
李仁甫老师透彻简明的总结,清楚地概括出“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样态与从前的教学样态的区别,让一线教师在比较中明确了“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实践要领。
一线教师还应该研读一些得到权威语文专家肯定的优秀课例设计。时至今日,在语文学科教学的专业杂志中,已经能找到所有单元的教学设计。研读这些优秀的课例设计,一线教师可以在微观层面揣摩理解,还可以直接借鉴或改造,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自己的“学习任务群”教学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一书共分两章。第一章“思考篇”,收录了笔者近年撰写的教学论文,这些论文也是笔者的文献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内容涉及古诗文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指导、议论文写作指导等。这些论文撰写时并非在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但仍能适用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实践。由于笔者学养不足,加之写作初衷是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因此,这些论文侧重实践而学理单薄。第二章“实践篇”,是笔者在不断学习新课标、阅读相关文献后,在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完成的课例设计,教学效果全都在真实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其中部分教学设计与第一章“思考篇”的论文内容相匹配,力争做到理论阐释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如两章的古诗文部分。这些教学设计都是基于笔者所面对的中等生的学情,故对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如“理解、概括、阐释”,着力较多,单元统整性任务(包括情境任务)的设计相对单薄,有些单篇的教学设计项目化、活动化不够,需要教师直接讲解的环节不少。这跟笔者对“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领会不够深入,课堂实践次数过少有关。
总之,本书是笔者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的一段记录,犹如“亲生的丑孩子”,虽倾力投入,但仍有颇多不足。在成书过程中,有幸得到众人的支持和鼓励。在此特别感谢吴欣歆教授的耐心指导,帮助我不断提升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的领悟力;感谢本书编辑刘超平老师的鼓励和帮助,细心指导对出版知识陌生的我完成此书;感谢和我默契如挚友的几位语文老师同我一起打磨教学设计并进行课堂实践验证,给我信心和底气。我必不辜负大家的鼓励,必将继续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之路上奋力前行。
包树珍
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