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亚历山大的少年时光与青年时光(公元前356年至前336年)
His Childhood and Youth(B.C.356—336)
在二十岁左右时,亚历山大便开始建功立业,但天妒英才,他在三十三岁不幸英年早逝。不过,在这短短的十三年间,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为了创建同样的功绩,拿破仑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几乎是亚历山大大帝的三倍。
在亚历山大短暂的一生中,他创造了卓越不凡的成就,经历了不同寻常的人生探险,度过了非凡而浪漫的一生。他的功业震惊了世界,有关他的故事广为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亚历山大成功的秘诀在于其个性,他完美地结合了自己强大的意志力与人格魅力。在任何一个时代,拥有这种品质的人都会获得巨大到不可思议的优势。再者,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品质也是他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有着良好的教养,一举一动都能给人留下好印象;他活泼好动,拥有强健的体魄,对所做的事情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同时,在面对需要谨慎行事的紧急状况时,他又会表现得从容冷静,细致周到;他能仔细考量和预见他的所作所为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交友广泛,细心体贴地对待身边的人,懂得对别人的善意表示感谢;忠诚对待朋友的他甚至对敌人也很慷慨。总的来说,他有着高贵的品行,并把这些品行运用到了战争中。实际上,在那个年代,他通过在战争中的作为证明了这种品行的强大。怀有满腔热血的他开始建功立业,而他所处的位置也为他建立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创造了条件。
在亚历山大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在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他获得了实现人生壮举的机会。马其顿处于亚欧交界处,而那时的亚洲和欧洲,如同今天一样,分属两种不同的社会文明,彼此之间差异很大。波斯人、米提亚人和亚述人统治着亚洲的部分地区,而欧洲的一些地方则在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统治之下。这两种文明以赫勒斯滂(Hellespont)[1]、爱琴海和地中海为界,这片水域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将这两个族群隔开。相应地,这两个族群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而且很自然地,这两个族群相互敌视。
很难说这两种文明孰优孰劣,两者之间差异巨大,很难相互比较。亚洲这边,富裕、奢华和壮丽是主题;而欧洲这边,人们推崇活力、天赋和强大的力量。前者拥有规模宏大的城市、华丽的宫殿,以及堪称世界奇迹的空中花园;而后者则拥有坚固的堡垒、军用的道路和桥梁,以及防备森严的城镇。虽然波斯人拥有庞大的军队,他们补给充足、装备精良,但是衣着华丽的将领们整日沉迷于奢华的生活中;而在希腊和罗马,虽然人们的生活艰苦,但他们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每个公民都以自己士兵的身份而自豪。他们的将领不尚奢华,以勇气、坚定的意志和绝对的服从为最重要的品质。除此之外,他们最推崇的是个人的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因此,无论是在社会生活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这两个各占世界四分之一面积的庞大区域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亚历山大的父亲是马其顿王国的国王腓力二世。马其顿王国位于希腊北部,差不多比马萨诸塞州大两倍,是纽约州的三分之一。而他的母亲则是伊庇鲁斯的公主奥林匹娅丝,伊庇鲁斯在马其顿王国的西部,是一个比马其顿王国稍小的希腊城邦。所以,他一出生便成为希腊某一城邦的王位继承人。奥林匹娅丝是一个强势甚至有些专横的女人,而亚历山大似乎也继承了她的性格。不过,他把这种强势的性格与其他更优秀的品质结合在了一起,因此他具备了他母亲所没有的优点。
拥有希腊人和罗马人活力、进取心和军事才能的他花了十三年时间,带领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穿过亚欧边境,侵入亚洲的权力中心,击败了那里的军队,占领了那里繁华的城市,打败或俘虏了那里的国王、王族和阻碍他前进的将领。这场东征震惊了世界。亚历山大,这样一个年轻的统帅,带领着为数不多的军队,面对数倍于他的敌人,一路攻城略地,勇往直前,夺取了无数的财富,取得了无上的荣耀。
作为一位年轻的王子,亚历山大在自己父亲的宫廷中理所当然地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有人都知道他将在腓力二世驾崩后继承王位。因此,他受到了众人的关注和爱护。当他还是少年时,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注意到他身上具有非凡的心智和品格,而这也预示着他将来必将成为一个强大的国王。
尽管贵为王子,但是他并没有养成骄奢淫逸的坏习惯。那时候,没有火器的他们不能像现在这样在相隔很远的地方使用枪炮,对敌人冷静地展开攻击。在古代战场上,士兵们只能勇敢地冲向敌人,用剑、矛或其他武器与敌人近身肉搏。这就要求士兵必须身强力壮,所以那个时代推崇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与强健的体魄。于是,当时的希腊人特别鄙视奢侈与娇贵。
古代将领在战场上的责任也不同于现代军官。现代军官的任务是制订计划、预测敌情、指挥士兵和安排各种战事,必备素质是冷静镇定,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时,军队更需要军官镇定自若、从容无畏、指挥若定。不过,他们几乎不会与敌人贴身肉搏,更没有这样的机会。
然而,在古代,将领必须率军冲锋,以鼓舞士气、激励士兵。正因为如此,这个注定成为将军的孩子应当从小就拥有强健的体魄,能战胜战争时期的艰难困苦,这非常重要。在亚历山大的少年时代,这也是众人关注的重点。
在我们这位英雄的孩提时代,负责照顾他的是一位叫兰妮丝的保姆。正是这位保姆的精心照料,使他拥有了强健的体魄。不仅如此,她也为他付出了全部爱心,给予了他所有善良。亚历山大从她那里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爱,而他也在有生之年给予了她极大的关怀和照顾。
在亚历山大的幼年时代,一位名叫列昂纳托的家庭教师负责他的日常教育。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一位叫雷西马克的人成了他的教师。他所教授的都是那个年代的王子所必须学习的东西。
尽管那个时代没有印制成册的图书,但是他们依然可以读到一些写在莎草纸上的典籍。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典籍中,有一些是哲学论述;有一些是讲述那个时代的英雄的成就的浪漫历史书籍,当然了,这些历史书籍存在很多夸张和修饰成分;还有一些是讲述英雄壮举的史诗,这些史诗比那些历史故事更加浪漫。其中,最伟大的当属《荷马史诗》——已经流传了几个世纪。它的作者荷马是一位古代诗人,生活年代比亚历山大早四五百年。年轻的亚历山大对荷马所写的史诗非常感兴趣,史诗详细地讲述了在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期间一些了不起的勇士的壮举与历险。在诗歌中,这些勇士被刻画得美好且强大,拥有让人钦佩的品格;诗歌中对浪漫的冒险经历和如画风景的生动描绘,也令人赞叹不已。
史诗用亚历山大的母语写成,几乎没什么理解难度。他对史诗所讲述的故事如痴如醉,同时对其流畅的行文也感到满意。后来,他师从亚里士多德——古代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亚里士多德专门为亚历山大准备了一本精美的《荷马史诗》。亚里士多德对该书进行了转录,使它的文字更加精准,表述更加优美。此后,在南征北战中,亚历山大一直随身带着这本书。几年后,他攻占了波斯帝国,从所有的战利品中挑选出一个精美、贵重的箱子——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曾用它存放珠宝和其他宝贝,亚历山大则珍重地将《荷马史诗》放于其中。在此后的征战中,他一直随身带着这个箱子,珍藏着这本书。
亚历山大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同时,他也像其他强人那样善于反思、考虑周详。在亚里士多德的指导下,他热爱学习,喜欢钻研,在哲学和数学方面进步神速,在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展露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他父亲腓力二世是一位了不起的勇士,虽然当时他还没有涉足亚洲,但已经征服了希腊的诸多城邦。当腓力二世胜利的消息传到马其顿王国时,整个国家都沸腾了,此时的亚历山大却有些许失望。他抱怨道:“如果我父亲征服了所有国家,那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一次,当波斯帝国的使者来到马其顿王国时,适逢腓力二世征战在外,于是,这些使者便拜见了亚历山大,并和他做了一番交谈。他们以为这位王子一定会被波斯帝国辉煌、奢华和壮观的建筑所吸引,所以就向王子描绘了著名的空中花园:这座人工建造的宏伟花园建在高耸入云的平台上,金子做成的葡萄树上镶嵌着由各种各样的宝石做成的水果,这些宝石与波斯国王宝座上的装饰宝石一样美丽。此外,他们还介绍了波斯富丽堂皇的宫殿和规模宏大的城市,以及盛大的宴会、欢乐的节日和壮观的游乐活动。然而,令他们吃惊的是,亚历山大似乎对这些并不感兴趣。他总是转移话题,不断询问波斯帝国的地理位置,进入其腹地的不同线路,亚洲军队的组织结构及其军事战术,特别是当时在位的波斯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三世的性格和习惯等。
这位年轻王子所展现出的成熟心智、不凡见识、机敏反应让使者们大为惊叹。他们不禁将亚历山大与他们的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三世做对比。他们说:“相比之下,我们的君主只能算高贵,而亚历山大才称得上伟大。”对比亚洲各国后来对亚历山大的过高赞誉,这些使者的判断无疑是最公允的,因为他们的判断来自他们的观察,而亚历山大之后的功绩也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这种冷静而深谋远虑的性格,这种与生俱来的勇敢和对一切事物的热忱,是亚历山大成功的最大秘诀。在有关那匹著名的战马——布西发拉斯的故事中,这一切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是一匹烈马,当然也是一匹宝马,曾被作为礼物送给腓力二世。当时,亚历山大年岁尚小。当人们把这匹马牵到一个与宫殿相连的花园中,腓力二世连同他的大臣们一起前来欣赏。这匹马激烈地腾跳起来,一副难以驯服的样子。没有一个人敢靠近它,更别说骑上去驯服它了。刚刚还兴高采烈的腓力二世此刻也开始不满于这匹烈马狂躁的表现。他想:显然无人能够驾驭这头性情顽劣的畜生。
此时,几乎所有围观者都说这是一匹烈马。只有亚历山大一个人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着这匹马的一举一动。他发现这匹马之所以狂躁,是因为它无法适应现在这个新奇而又陌生的环境;而且这匹烈马似乎也被自己投射到地上的那庞大而清晰的影子给吓到了;同时,亚历山大也注意到,这匹马极度狂躁并不是因为它性情顽劣,而是源自它高贵与骄傲的品质,因为它是一匹勇敢、热情、体魄强健的宝马,桀骜不驯的它不甘心屈辱于奴隶人之手。
腓力二世已然在心中认定这是一匹烈马了,于是下令把它送回希腊的色萨利,物归原主。亚历山大十分担心因此错失一匹宝马,便恳求父亲让他试一下。一开始,腓力二世是不同意的。在他看来,一个年轻的王子想要驯服这样一匹烈马未免太过于鲁莽,况且几乎所有驯马师和马夫都已经认定这是一匹野性难驯的烈马。不过,最终他还是点头同意了。于是,亚历山大走过去,抓紧了缰绳。他轻轻地拍着马的脖子,用柔和的声音和动作,以及轻松温和的态度,安抚着这匹烈马。这时,奇迹出现了,这匹马似乎一点儿都不害怕亚历山大。之前,任何一个胆小谨慎、唯唯诺诺的人慢慢靠近它时,它都会立刻警觉起来。它似乎非常蔑视这样的主人,它绝不愿意让这样的胆小鬼驾驭自己。相反,如果一个人能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与冷静,展现出让它也欣赏的品质,那么它是十分乐意被他驯服的。
不管怎样,在亚历山大面前,布西发拉斯变得温驯了。它愿意让王子抚摸它。亚历山大把它的头转向另一边,不让它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后他轻轻地解下斗篷,跃上了马背。
亚历山大并不是试图驾驭它,也没有通过握紧缰绳来控制它,而是放开缰绳,信马由缰,大声呼喊着,激励着它。于是,这匹烈马便以最快的速度飞驰而去。一开始,腓力二世和大臣们都被这样的举动吓坏了,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无比的钦佩和喜悦。布西发拉斯驮着亚历山大纵情飞奔,直到他勒住缰绳为止。之后,他带着布西发拉斯,安全地回到了腓力二世面前。腓力二世的大臣们拥上前来,赞扬他,祝贺他。腓力二世也高度称赞自己的儿子,并说:“你应该拥有一个比马其顿王国更加强大的王国。”
亚历山大精准无比地判断出了这匹马的性情,之后它变得非常温驯,服从主人的一切命令。亚历山大一声令下,它便会弯曲前腿,等待它的主人一跃而上。它随亚历山大南征北战,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它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那个时代的历史故事里。故事中,它行动敏捷、功勋卓著。无论何时,只要它全副武装地踏上战场,它就会变得极其兴奋和自豪,这时只有亚历山大能够驾驭它。
有关它的结局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亚历山大骑着它陷入了敌军的包围圈,经过长时间苦战后,它拼尽全力,奋力狂奔,终于带着主人突出重围,脱离了危险。它载着亚历山大到达安全之地后,终于支撑不住,力尽而死。另一种说法是,它当时只是身受重伤,并没有死亡,最后慢慢恢复了。有历史学家说它一直活到三十岁。对一匹马来说,这已经是很长的寿命了。最后,亚历山大为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在它的埋骨之地建立了一座城市——布西发利亚。
亚历山大从小性格沉稳。十六岁那年,他的父亲出征希腊前,便让他代为治理马其顿王国。虽然他是在城邦内最有经验和最有能力的大臣的辅佐下摄政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这个高位上,他还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同时,他待人谦逊,举止得体,关心下级将领——虽然这些将领职位不显,但他们经验丰富——拥有成为高级将领应有的品质。他对将士们细致入微的关心能够激发他们心中的骄傲和激情,在这方面,几乎没有哪个年轻人能够像他那样做得恰如其分。
十八岁时,他便跟随父亲一起出征南方。正是在此期间,在维奥蒂亚的喀罗尼亚,腓力二世指挥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在安排作战任务时,腓力二世任命亚历山大指挥大军中的一支部队,而他自己则指挥其余部队。一开始,他还担心自己年轻的儿子无法胜任这样的重任。以防万一,他把最出色的将军安排在了儿子的身边,而把那些他不太信任的将领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他的精心布置刚刚完成,大战随即爆发。
很快,腓力二世便不担心亚历山大所率领的部队了。虽然此时的亚历山大还很年轻,但他表现得极其勇敢、冷静和果断。最终,他率领部队凯旋。为了不被自己的儿子超越,腓力二世不得不亲率大军去取得更大的胜利。最终,腓力二世大获全胜。正是此战的胜利让腓力二世成为希腊诸城邦的霸主。
在亚历山大早年,他虽然已经具有了同龄人所不具备的非凡的决断力和智慧,但当他的自尊心被伤害或者脾气上来时,他也常常表现得自负而顽固。有时,人们会发现亚历山大冲动鲁莽,并且情绪不受控制。他母亲奥林匹娅丝是一个傲慢、专横的人,总是和丈夫腓力二世发生争执,或者说腓力二世总是和自己的妻子争吵不断。他们总是相互指责,说对方对自己不忠。最后,在发生了多次激烈争执后,腓力二世休了自己的妻子,娶了另外一个女人,并为这次婚礼安排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亚历山大也出席了这次宴会。然而,在宴会上发生了一件事,鲜明地展现了他冲动鲁莽的性格。
宴会上,有个叫阿塔鲁斯的宾客不断恭维新王后。但是,在亚历山大看来,他这是在侮辱自己的母亲,贬低自己的出身。于是,亚历山大的愤怒瞬间爆发,他拿起酒杯砸向阿塔鲁斯的头,而阿塔鲁斯也不甘示弱,也拿起酒杯,向亚历山大扔去。此时,围桌而坐的宾客们全都站了起来,一场骚乱随即爆发。
婚宴上良好的秩序和融洽的氛围被打破了,腓力二世十分愤怒,拔出宝剑冲向亚历山大,但被某个东西绊了一下,摔倒在地。亚历山大蔑视地看着摔倒的父亲,大声嘲弄道:“瞧啊,这个统率希腊各邦联军的大英雄怎么连路都走不稳,居然摔倒在地了。”说完,他转身离开了大殿。不久后,他就和母亲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并和她一起离开了马其顿王国,去了母亲的母邦伊庇鲁斯。在伊庇鲁斯,这对母子一度与身为丈夫和父亲的腓力二世公开作对。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腓力二世计划远征亚细亚。此时,他已经稳定了后方,把马其顿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并将希腊诸城邦糅合成一个强大的联盟。他征集各城邦军队,组建了一支勇猛的远征大军,并取得了它的领导权。他准备全身心地投入这次声势浩大的征程中。此时,他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此时,他的王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此时,他已经到达权力的巅峰,确立了对希腊各城邦、各王国的统治权;此时,他雄心勃勃,内心充满希望;此时,他刚刚娶了年轻貌美的妻子,欢乐、祝福和喜悦围绕着他。然而,对他而言,他先前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耀,只是他即将开创的宏图大业的开端和序曲,他期待能有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举。而长期以来,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一直是他的骄傲。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征战中,他需要儿子助他一臂之力。
此时,亚历山大既急切又激动,再也没有耐心等到自己登上王位的那一刻了。他渴望获得荣耀,但现在只能羡慕地望着父亲的位置,嫉妒他的荣耀。在父母的那场争执中,他之所以快速地站在母亲一边,有一个原因便是他觉得父亲已经成为他建功立业的绊脚石。在亚历山大的内心深处,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和力量都足以取代父亲。他要自己掌握权力,获取属于自己的荣耀,而这次远征的希腊联军便是他掌握最高权力、获取最大荣誉的关键。但只要他的父亲国王腓力二世还在世,他就只能是王子。没错,哪怕他再有影响,再有能力,再受大家拥戴,他也依然无法获得独立自主的实权。而他的父亲正值壮年、精力旺盛,可能直到许多年后,他才能摆脱现在这种束手束脚的从属地位。一想到这里,他就焦躁不安。然而,突然之间,因为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他的所有焦虑和不安全部烟消云散,然后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便得知自己即将继承父亲的王位,成为马其顿王国的新国王。
注释
[1]古希腊人对达达尼尔海峡的称谓。——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