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镇守潼关的人选
听完杨倓解决高句丽之患的策略,一众大臣齐齐双眼泛光,为之动容,尤其是越王杨侗,一张年少的脸因激动而泛红了。
他自小就接受着各种优秀的教育。
杨倓说出的这条策略,他一下子便能想明白。
无论是国还是民,最重要的便是粮食,没有之一。
若没有粮食,国不存民不生!
高句丽连续三年动用举国之力应战大隋征讨,看起来虽然是大隋大败,但真实情况是,高句丽的国力已经严重被打残了。
人口、粮食、兵器皆已经是锐减。
最严重的就是,粮食空了,无法得到即时补充。
哪怕是得到了隋军战时遗留的一些物资,也不可能维持一国多长时间。
若这般年年破坏高句丽的生产,那便会让高句丽没有粮食用。
即使能收获一部分,但完全不足以支撑一国。
要知道,高句丽买的粮食,有一半动了手脚,不能生长,因此能收的粮食本身就少,再被破坏,收获的粮食就会更加少。
没有粮食用,这就会促成高句丽内部的各种矛盾,不断爆发。
到时,高句丽内部就会渐渐瓦解,不攻自破。
“一计可灭国,诚不欺人。”
杨侗激动的看着杨倓,神情中与双眼之中,写满了崇拜二字。
“此计绝妙!”杨广此刻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之前的不快,一扫而空,内心中取而代之的是,犹如堵塞在内心的阴郁洪水,突然泄洪一般畅快至极。
三佂高句丽的草草收场,与高句丽王对他的戏耍,在杨广心中留下了严重的阴郁。
现在杨倓的这一策,让他看到了高句丽被屠灭的画面。
好,高句丽可灭!
大仇可报!
杨广的雄心,再次被点燃了一分。
“仁安,此计……”
杨广正准备问杨倓,此计该选择何人去执行时,忽然又意识到,去执行此计的人,需要保密,不可当朝讨论。
杨广即时改口,“此计一旦施行成功,不出几年,高句丽可灭,且还无须消耗大隋国力。”
“好,仁安,你立下了大功,朕要重赏。”
说着,杨广金口一开,说出一系列赏赐。
杨倓其实最想要的是,权力的提升,与获得开府募集僚属的权力,及拥有三卫的权力,可惜,这些都还没有。
杨广的赏赐中,只有财物和增加了他的食邑。
不过,杨倓也不急。
只要他将来立的功劳够大够多,就如史上的李世民一样,不得不封,到最后就是封无可封。
“谢陛下恩赐。”待杨广赏完后,杨倓随之施礼谢恩。
“第一件事议完了,接下来议第二件事。”杨广说道。
众大臣收慑心神,杨广临朝时便说了,此次召集他们来是议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议高句丽,第二件事是什么?
杨广道:“在晋阳时,仁安已是提及了东都的重要地理位置,西连关中,东通山东,北可进冀幽,南可取江南。”
“仁安也提出了相关策略,西扼关中,东定山东,遥控南北。”
“西扼关中,乃是牢牢掌控潼关,诸位爱卿,对于担当此任的人选,你们有何人选?”
杨广拿出这件事议论,便是表明了非常在意此事。
也的确如此。
自杨玄感起兵造反后,杨广便已感觉到了关陇门阀蠢蠢欲动了。
从那以后,杨广便很少留在关中,基本上都是在东都。
但杨广非常清楚,如此下去的话,他必然会彻底失去对关中的掌控,只是,他当时已力不从心,无法再掌控关中。
但如今,杨倓的崛起,让他重新有了希望,重燃雄心。
他还没有完全失去对天下的掌控,还有机会再搏一搏。
牢牢掌控西进关中的咽喉潼关,便能很好的扼制关中。
杨广的话语刚落下,宇文述一方的一位大臣,当即出列进言,“陛下,濮阳郡公宇文智及,素来骁勇,足智多谋。”
“在雁门突围时,为护燕王突围,濮阳郡公甘愿为燕王诱敌,这乃为忠仁。”
“既有勇又有谋亦有忠仁,此乃不可多得之忠仁大才。”
“臣推荐濮阳郡公镇守潼关。”
这位大臣的话一落,又一位大臣紧随其后,出列进言,“陛下,燕王能突围成功,后率兵勤王,濮阳郡公功不可没。”
“由濮阳郡公镇守潼关,再合适不过。”
“另,武贲郎将司马德戡,虎牙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秉,皆是能征善战的骁将,以他们为副,同濮阳郡公镇守潼关,潼关必固若金汤。”
杨倓听到这些名字,心中瞬间一跳。
这些人都是历史上江都之变的元凶。
尤其武贲郎将司马德戡,江都之变的始点就是他。
司马德戡是关中扶风郡人,小时候家里贫苦,依靠杀猪为生,后来成为大隋侍官,渐渐建立起军功升了起来,如今已是颇受杨广信任与重用。
史上杨广南下江都时,便是由司马德戡掌控着大量兵马。
可以说,杨广将司马德戡当成了心腹爱将。
可史上的杨广,却最终死在心腹爱将手中。
在大业十四年三月,出现兵员叛逃时,司马德戡也思变了,最开始时,司马德戡只是想联络其他将领,带着兵马逃跑。
但因为一个人,让只想逃跑的司马德戡,演变成了弑君。
此人便是宇文智及。
司马德戡联络加入逃亡计划的将领大臣中,有一人叫杨士览,此人不仅是杨广身边的勋卫,也是宇文智及的外甥。
杨士览将司马德戡的逃亡计划,告诉了他的舅舅宇文智及。
宇文智及立刻找到了司马德戡,告诉他,杨广的威信还在,还有很多人听杨广的命令,一旦逃跑,只有死路一条。
然后,宇文智及粗糙的分析了一下天下形势,一场本来只是逃亡的计划,直接演变成了弑君计划。
若是由宇文智及与司马德戡去镇守潼关,那不完犊子了吗?
“陛下……”
在那两位大臣的话语刚落时,苏威即时出列,向杨广进言,“这条策略是燕王所提出,臣认为,由燕王推举将领较为合适。”
“毕竟,燕王对他的策略比谁都清楚其中的关键之处,知道有哪些将领适合担当此任。”
“臣附议。”
裴世矩也出列进言,“燕王的谋略过人,识人之才也是极佳。”
“且燕王对大隋对陛下皆忠孝,由燕王推举出的将领,也必是忠贞之人。”
“臣以为,当有燕王来推举将领镇守潼关。”
杨倓不由松了一口气。
由苏威与裴世矩来说出这些话,比他自己直接进言要好。
然而
杨倓的一口气还没有松完,心中却忽然一凛。
就见大殿中,一直没有说话的宇文述,此刻亲自出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