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加爵,开国县子
这一次出来的终于不再是有着很多白灰的炭渣,而是带着黑色的炭渣,不过,依然算不上是银灰色。
田季连忙弄了一小簸箕,端到了李世民和陈平安的面前。
“陛下、陈少监,炭渣已经凉下来,还请少监看一看。”
陈平安直接伸手,拿起一块,观察起来。
不算是银灰色。
但是摸起来质地比较坚硬,还有一点儿气孔。
应该算得上是焦炭了吧?
陈平安放下焦炭,直接对田季吩咐道:“还是和上一次一样,生炉炼一下。”
田季看了看李世民。
李世民微微蹙眉,沉声道:“看朕作何,陈先生让你做什么便做什么!”
田季微微一个哆嗦,连忙躬身道:“喏。”
陈平安看着因为李世民的到来而变得小心翼翼,却有频频出错的工匠们,便只好对李世民抱拳道:“陛下,臣带你去看看那改良之后的盔甲作坊,还有刚刚打造的水锤吧。”
李世民也看出来,自己站在这里,好像让那些工匠慌张,有点儿手忙脚乱,听到陈平安的话,微微点头。
两人一起见了划分出来的九个作坊,听得将作监右尚的介绍,每天产出的盔甲比以前多了五件,质量也好了很多。
以前的工匠为了赶时间,锻造的次数比较少,别说百炼钢,就是普通的铁都有点儿不如,而如今,陈平安改良工序之后,还让田季设置了监工,质量不合格,回炉重造。
而今天,一道圣旨,给他们提了薪水,再加上,李世民又亲自前来将作监视察。
就想当于是一个甜枣,一个棒子。
奖励将作监工匠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道约束,一个警告。
过了一会儿。
田季亲自过来,躬身道:“陛下,陈少监,这一次的焦炭温度确实提高了不少,我们生炉之后,也锻造了一把陌刀,还请陛下和陈少监试验一番。”
李世民就是为了等着这一幕,便大声道:“走!与朕一起去看一看。”
伧啷一声,腰刀出鞘,一刀斩下。
先听“崩”的一声,随即又听见不住的“嗡嗡”之声。
李君羡看着手中的断刀,有一点儿不敢相信,他这可算的上是千锤百炼出来的宝刀,竟然就这么断了。
李世民立即招手,让那千牛刀卫拿着刚刚炼制出来的陌刀上前。
只见,这把陌刀上面,有一个比较大的豁口。
看起来,其实也算是废了。
再砍几刀,估计就成了断刀。
可最起码,这把刀和李君羡手中的宝刀互砍,只是一个豁口,而不是断刀。
这就说明。
高炉炼焦的法子,已经成了。
李世民欣喜不已地说道:“好刀,真是好刀!”
陈平安轻轻地松了一口气,说道:“陛下,土法炼焦应该是可行,不过,还是需要改良,接下来,就可以用高炉炼铁之法,锻造更加坚硬的陌刀和盔甲了。”
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看着陈平安,此人凭空出现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给了他惊喜。
这说明,朕就是真命天子!
有此一人,可抵千军万马。
何愁大业不成?!
李世民说道:“先生又立一功,有此炼铁之法,可抵千军万马,当为大功,你为了能够炼铁,主动请命,又为这些工匠请赏,作为真正提出炼铁之法的先生,朕也绝不会亏待。”
当即,就让郭安拟旨,封陈平安为开国县子,正五品上的爵位。
陈平安抱拳道:“多谢陛下。”
李世民直接拉着陈平安的手,说道:“听闻,这几日,你都在将作监整日操劳,如今,土法炼焦应该算是成了,先生也可让田季他们来做,你可回去休息,注重身体。”
陈平安道:“喏。”
李世民又当众,赏赐了田季等工匠,收获了一片感恩。
这才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将作监。
……
宫中。
华灯初上。
李世民见长孙无忌看完奏章,才略带自豪地问道:“辅机,可看清楚了?陈平安的能力如何?”
长孙无忌回道:“陛下明见万里,得此贤才而用,如今有此坚硬之铁,可得质地更好的陌刀、盔甲。到时候,大唐之军,将会所向睥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李世民不置可否,却又说道:“你仅仅想到这个?”
长孙无忌听闻李世民这么一问,怔了一下,开始思索起来,陛下有这一问,就说明自己想的还不够多,说的也没有入陛下的耳。
也就是说,陈平安的才能远远不止于此。
“陛下,恕臣愚钝,陈平安入京师之后,便去将作监,先是改良工序,以那流水线之法,提高了盔甲产量。又想到给战马穿鞋,锻造马蹄铁,保住了大唐战马,如今又以这炼铁之法,可锻造更好的陌刀和盔甲。如此能力,似乎应该是师从某一位隐士高人,而这位高人,应该于匠之一道,有很高的造诣,或许,是墨家传人?”
这不是长孙无忌一个人的猜测,而是杜如晦、房玄龄等人的猜测。
李世民很清楚,陈平安来自于千年之后的秘密,绝对不能暴露出来,被世人所知。
其影响绝对是非常大,并且很难控制。
来自千年之后,也就相当于是知道往后很多事情,这种能力才是最诱人的。
谁都想知道,自己以后会是什么结局。
他本来也想要用陈平安的这种能力,来避免一些影响到他皇位的事情发生。
比如杜如晦在贞观四年病死,那他现在就去请名医,用珍贵药材为杜如晦养病,让这位能臣晚一些病死,是不是可以改变很多历史?
还有,比如……大唐往后,也就是在他之后,会是谁坐在了他的位置上,能力如何?功绩如何?
若是做的不好,那就不传位给他。
然而,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陈平安对工匠之道有着很深造诣,锻造马蹄铁,锻造坚硬的陌刀。
如此一来,陈平安之能,或许比他想象中的还要高很多。
李世民摇了摇头,轻声道:“他不是墨家传人,这一点,朕很清楚。”
“而他的才能,朕却还没清楚。”
“朕本以为,他有一些文采,谁知道,他于工匠一道也有大才,本以为,他只是善于工匠,可他却能提出一些治国理政之法,有一些想法,让朕都大为佩服,并且收获很大。”
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缓缓地问道:“辅机认为,‘法’之一字,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