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儿一一的100封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第27封

女儿一一:

当你身处天安门广场,立于人民英雄纪念碑之下,顺时针旋转,东南西北四面依次是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你会发现,天安门城楼和其他三个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个是中国传统的飞檐斗拱,三个是现代建筑的巍峨耸立。如果你意识到了这个不同,那么说明你对于建筑有了最初的认识。

中国传统的建筑,尽管各地不同,但都以平面的铺展为主,白墙黛瓦,青砖墁地,垣墙环绕,有明显的界限划分,以砖木结构为主;西方或者说现代建筑,则更多呈立体的格局,线条直硬,棱角分明,以大理石或钢筋混凝土为主。

若要追溯到源头,西方的建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那时候的建筑,古希腊发明了拱形建筑,古罗马发明了混凝土。希腊神话中,围困怪兽的米诺斯迷宫,已经表明西方走的是一条以大理石为建材的道路,方方正正的大理石被有序地堆积成各种形状。迈锡尼文明的狮子门,已经有了最初的拱形设计。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外形和我们的人民大会堂已经很类似了,17根立柱拔地而起,支撑起整个建筑的上层,透过遗迹,仍然能让人想象到当日的雄伟。古希腊建筑标志性的石柱,并不全是一样的,主要有三种,直上直下没有一点修饰的叫多利克柱,顶端有两个羊角形的叫爱奥尼亚柱,顶端繁复多样的叫柯林斯柱,它们的命名都是地名,估计是最早从这个地方发端。我编了个顺口溜叫“多直、爱卷、柯花”。懂了这几个柱子,古希腊罗马建筑就更容易看懂了。

古希腊毕竟只是一个局限于希腊这一个狭小的区域,真正把古希腊建筑发扬光大并推陈出新的是古罗马。依靠着跨越亚欧非三洲的古罗马帝国,罗马建筑遍布地中海沿岸。古罗马建筑风格把拱形发挥到了极致,最震撼的是万神庙,当你站在室内抬头仰望,弧形顶下没有一个死角,也没有一个立柱,重重压力都通过拱形传导给了外围的石柱。

当395年东西罗马分治,西方世界一分为二,东罗马帝国发展出了拜占庭风格的建筑,西欧地区则演化出了哥特式建筑。拜占庭建筑最出名的是圣索菲亚大教堂,1453年奥斯曼帝国默罕默德二世攻陷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为清真寺,但建筑外观基本不变,它的内部样式很类似罗马建筑,巨大的圆顶,没有一根柱子。但是外观也是圆顶,这是和罗马建筑的不同之处。西欧的哥特式建筑高耸入云,化解了圆顶给立柱压力的麻烦,理论上只要地基够坚实,可以无限向上延伸,营造了基督教的天国感觉。不论是拜占庭建筑还是哥特式建筑,内部墙壁上都画满了彩画,大名鼎鼎的文艺复兴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他们当时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画教堂的壁画。

时至今日,我没有到欧洲一瞻这些建筑的机缘,如果未来有机会,我们可以一起去参观这些西方的建筑。

2024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