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七种实现路径
作为成年人,自己看重的生命价值、意义或其本身最终都需要自己负责,通过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去实现,增强生命的可控感。概括而言,代表性的实现路径大致有七种[5]。
1.吃苦说。人生早期一定要付出很多辛苦的努力,才能达成所求。如果你怕吃苦,那么后面的好日子就别指望了。放松就会变成自我放纵,现在贪图享受,那未来“就有苦果子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乍听上去让人感觉属于老套、过时的想法,但其潜在的逻辑时至今日仍有市场:耐得住辛苦磨炼才能针对不足和缺点加以精进。尼采曾提倡建立一所“磨难学校”,在其设想中,学校里老师对学生必须严苛要求,因为鼓励或表扬无益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批评和鞭策才利于培养精英人才,教育的关键是达成标准、实现目标。
2.规则说。建设美好人生一定要遵循社会规则、道德伦理等。稳定的社会规则常常代表着当下时代的主流需求和标准,值得遵循和借鉴。沿着主流规则设计的最“保险”的康庄大道走下去,每个年龄段做好该做的事情,就能在更大概率上保证实现人生目标。
3.客观条件说。美好人生需要具备基本的客观条件,如身体健康、环境安全、基本的物质保障等,脱离基本的客观条件基础,生命的质量则无法提升。
4.主观感受说。人的主观感受力很重要。突破外界环境局限,人们仍然可以找到小确幸。客观条件不能完全束缚主观幸福感。很多人往往等到多年以后回首往事,才感慨唏嘘道:“那时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而当时的我却毫不自知。”
5.理性至上说。康德说:要敢于使用自己的理性。这句话是理性主义的代表性宣言。每个现代人都应学习用自己的理性做深刻的思考,分析事物的本质,勇于形成独立的自我判断,不能只是人云亦云地盲目跟随。
6.宗教修行说。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拥有感性敏锐或理性发达的特质,但毫无例外都可以投入生活中潜心修行。这种观点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先天资质,只要严格遵循教义认真修行,最终都有机会在现世或来生获得美好人生。
7.享乐主义说。以伊壁鸠鲁学派为代表,但经常遭遇误解。该学派并非提倡不顾一切地吃喝玩乐、娱乐至死,而是强调要活在当下,追求智性的快乐。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要摆脱过去的失败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困扰,全心投入当下的生活中,追求身体和精神的满足。
思考与讨论
在以上的七种观点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种?有没有哪条路径是特别适合你的?如果有,是哪一条路径?如果没有,你要创立的路径是什么样的?
其实,每一种主张都能给人启发,也存在争议之处,如表1-1列举所示。表格中的内容肯定挂一漏万,无法穷尽,仅供启发读者思考。
表1-1 七种实现路径
(续表)
上述七种不同主张的争论恰恰说明,美好生活绝非依靠某一种路径就可以通畅直达,宛如宏伟建筑需要庞大的地基予以支撑,多条路径的平衡共进才能成就个体的内在稳定和外在壮丽。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不在于追求完美,而在于追求完整。我们的生命进程必然会不断遭遇阻碍,有时候,我们上一刻还在欢呼“我悟了”“我终于搞明白了”,下一刻却又感觉被牢牢卡住。那不是“无谓的欢呼”,而是出现了新的成长点,朝完整又迈近了一步。